在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广东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广大青年不负青春韶华,勇担民族复兴重任,争做先锋主力,为推动广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青春力量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通讯员/岳青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张蓓蕾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勾画出未来五年广东发展的美好蓝图,引起了全省青年的深刻共鸣。青年们纷纷表示,作为广东改革发展的亲历者,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青春力量。《南方》杂志特此邀请三位青年谈谈对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感受。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蒋尊国:
认真学习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身为高校团干,深感使命在肩。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坚守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带团建,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要开展“大思政”,聚焦思想引领主责主业,全面实施青春引领工程。以建团百年为契机开展青年化阐释和传播,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刻骨铭心进头脑,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要融入“大格局”,紧紧围绕与时俱进深化落实“1+1+9”工作部署。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保障,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广泛发动学生踊跃参加以“互联网+”“挑战杯”为龙头的学科竞赛,以赛促创,在竞赛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效、促进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对口支教、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推动学校在全面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大学中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要落实“大民生”,立足当代青年学子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省学联立项精品项目“佛大权小益”沟通平台,把党的温暖传递给青年学子;通过西部(山区)计划、展翅计划、访企拓岗等途径,开展共青团促就业行动,精准帮扶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
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助理经理郑媛文(中国香港):
在此次党代会报告中,重点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各界应把握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推动落实三地产业发展要素的对接。
作为具有内地经验的香港青年,更应勇担使命,率先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依托自身联通两地的特点,架起连接广东和香港的桥梁。通过身体力行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深圳前海和河套等地的建设,做好调研和交流工作,在实践中找准“湾区所需,香港所长”落脚点;争取在工作中引进整合香港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优势和资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作出贡献。
广东和香港一衣带水,在经济合作之外,在民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有进一步融通的需求和空间,期待“湾区通”工程持续推进,在交通硬件、医疗服务、职业资格互认等方面带来更多便利,让香港青年无后顾之忧地在大湾区的广阔舞台施展才干。
暨南大学学生会澳门学生联合会副主席林静雅(中国澳门):
作为一名在粤就读的澳门青年,在认真学习了广东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之后,我不仅更了解我国的国情,也更加深了“爱党、爱国、爱澳、爱校”的理念,自觉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澳门不仅毗邻广东,更是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一。目前,大湾区正在高速发展,更是需要我们青年主动出力。除了有明确的方向,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勇于实践。疫情之下,我积极在学校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中担任志愿者,维护现场秩序;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共同筑牢全民免疫屏障。也在这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推力,作为一名新闻专业学生,我还致力于用专业的传播知识,传承暨南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让港澳同学可以更加了解祖国历史,学习先烈精神。在国家发展和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我必“不负青春韶华,勇担民族复兴重任”,争做先锋主力!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