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让更多的创新企业在广东喷涌而出

2022-04-18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温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 大新动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释放诸多利好。作为制造大省,广东怎样让更多的创新企业喷涌而出?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发自广州、中山

◎本文责编/郭芳

广州睿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森生物”)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打包着面膜等美妆产品。不久后,这些产品将进入国际知名美妆专柜并销往世界各地。

位于广州开发区的睿森生物,是区内美妆界的瞪羚企业,同样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企业拥有214项知识产权、90项发明专利。”在睿森生物董事长王美贤看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释放诸多利好。

作为制造大省,广东怎样让更多的创新企业喷涌而出?“广东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支持科技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加强对科技企业金融资本和科技人才供给,走出一条广东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助力破解关键技术

不久前,一则消息让王美贤和更多广州开发区的美妆企业从业者兴奋不已。

4月7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美妆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简称“美谷10条”)实施细则新闻发布会。实际上,去年11月“美谷10条”已经正式发布,此次的“美谷10条”实施细则是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的再创新。

“‘美谷10条’实施细则全面覆盖化妆品原料、配方、研发、生产、智能制造、展示交易等多个领域,单个扶持项目最高额度达5000万元,实现对美妆产业链全链条的扶持对接,覆盖范围之广、影响面之深、补贴力度之大属全国首创。”黄埔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建华介绍。

研发具有创新性的功效性原料是打造高质量化妆品的核心要素,同样也是此次“美谷10条”的重要内容之一。

“‘美谷10条’专门出台了科技攻关项目扶持细则,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在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黄埔区科技局副局长黎集怡表示。

在广州美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中生物”)创始人、首席研发教授及董事长涂桂洪看来,不断研发新原料才能突破美妆行业原料这一关键性难题。

“一直以来,美中生物所有原料实现自主研发与生产,目前企业正大力研发聚谷氨酸作为生物美肤新材料。”涂桂洪介绍,此次“美谷10条”实施细则极大地激励和支持企业投入精力推动解决化妆品新原料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助力实现化妆品新原料本土化生产和规模产业化。

据悉,“美谷10条”实施细则明确,对取得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证、新功效化妆品注册证的企业,按注册(备案)费用的30%给予资金支持,并根据全球首创性、注册备案申报难易和行业带动性三个维度予以阶梯式分类扶持。

“国内化妆品原料目录长久以来停留在8000多种,远远少于国外。此次政策的出台释放和激发了企业原料的创新。”王美贤表示,政策门槛的降低和资金的支持将促使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未来希望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10%。

打造创新“摇篮”

在中山市翠亨新区,完善的孵化体系让更多中小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最近一段时间,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院长王洪波更加忙碌了。

“今年,研究院培育的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这让王洪波高兴不已。2018年7月,研究院落户中山市翠亨新区,专注于服务中山主导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等。

王洪波介绍,作为中山市的新型研发机构,自2019年起连续5年每年由中山市政府出资1亿元用于研发(其中翠亨新区每年出资4000万元),由哈工大机器人团队进行管理。

“我们为中山智能制造产业引入与孵化更多科技项目,产业方向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机器人、电机智能控制等,助力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和提档升级。”兼任中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的王洪波介绍,自2017年落地中山后,公司陆续引进及孵化14家科技型公司,发展形成8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规上企业、5家市工程技术中心,累计产值6.9亿元。

实际上,像研究院这样的孵化机构正逐渐在翠亨新区形成规模效应。不久前,中山翠亨新区公布《中山翠亨新区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中山翠亨新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份文件。

翠亨新区科技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是指孵化载体建设、企业培育、平台服务、产业链接、金融支撑、人才集聚、国际合作、氛围营造、生态打造等要素的集聚和体系化。

在企业研发投入奖励方面,《中山翠亨新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对获得市科技局研发费后补助的高新技术企业、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创新标杆企业,按照市科技局补助金额给予最高1∶1配套奖励。同一主体年度最高奖励200万元。

“为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广东将积极推动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互相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广东是经济大省,拥有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据着不小的分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广东中小企业总数超630万,约占全国1/7,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支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而这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更是主力军中的“优等生”。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目前广东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04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今年3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是重要内容之一,包含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等具体措施。

在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看来,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如何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创立于1999年的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电运通”),则有着独特的路径。据悉,公司控参股6家“专精特新”企业,聚焦服务器、安防、互联网+服务、智能零售等领域。去年8月,广电运通参股公司五舟科技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广电运通积极利用资本手段,从2021年9月至今,相继投资设立广州数字金融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广电数字经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等,打造数字经济优势产业集群。”广州无线电集团总经理、广电运通董事长黄跃珍介绍道。

实际上,近年来广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加大引导培育力度。

比如,在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将“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先后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市试点免费咨询、诊断等“提质增效”服务。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