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纾困打出“组合拳”
暖企
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是稳增长的坚强基石。稳住了企业,就稳住了就业、稳住了民生。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共50多次提到了“企业”,这是出现频率颇高的词语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既提到了去年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又提出了今年一系列惠企措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预计今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目前,广东市场主体超过1500万户,约占全国的1/10,在稳增长、保就业、促创新、惠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暖企政策,打出助企纾困“组合拳”,给广东企业带来了怎样的信心和底气?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聚焦企业“痛点”开出“药方”,为企业减负纾困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郭芳
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要求,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当前一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多、压力大,必须着力帮扶他们渡过难关。”4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
市场主体是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聚焦企业“痛点”开出“药方”,为企业减负纾困。
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今年工作的关键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在部署2022年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等等。
“报告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作为企业家,我们要把握历史机遇,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认为,报告提出要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这对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挑战的广大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温暖人心。
全国两会前后,一系列政策陆续推出。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聚焦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等五方面,出台18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具体政策。同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在提出10条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的同时,聚焦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等五个行业,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纾困措施。
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减并港口收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着力降低货主企业和船公司物流成本,促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
3月,《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公告》《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陆续出台。4月1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开始实施,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等业务正式启动办理。
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陆续出台落地,传递出对企业的强烈呵护,也让众多企业吃下了继续发展的定心丸。
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助企之策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目前,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00万户,约占全国的1/10,其中民营经济单位数、增加值、进出口总额、从业人员数均居全国第一。
“越是企业困难的时候,各级政府越要积极主动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共克时艰。”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惠企政策创新供给,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精准帮扶,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3月初,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立足广东实际,兼顾纾困帮扶和创新发展两大方面,从“6+1”等7个方面提出25条具体措施、68个政策点。其中,降成本方面3条、市场开拓方面3条、权益保障方面3条、融资方面5条、人才支撑方面3条、创新方面4条、个体工商户精准扶持方面4条。
《政策措施》提出,大力推动“小升规”工作,2022—2024年,继续实施并优化调整“小升规”奖补政策;围绕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文旅、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定向发放消费券、服务券等惠民补贴;实施制造业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补贴;进一步加大信贷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有还款意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续贷、展期等市场化方式纾困解难;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省对国家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我们希望通过《政策措施》的实施,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支撑我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广东省副省长王曦表示。
广东是工业大省,2021年,广东工业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继续居全国第一。3月底,《广东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出台,共提出八项行动32条措施,一方面全面对标对表国家《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逐一回应、精准细化落实举措;另一方面针对广东稳工业增长的突出问题,按照目标和问题导向、重当下与利长远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应对之策。
“政策来得及时、落得精准。”广大企业纷纷表示,密集出台的政策,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随着政策红利逐渐释放,企业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金岭集团董事长林水栖表示:“面对可预见的困境,国家做了充分的研究和准备。这也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运行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刘伟表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勇担责任,带领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的发展。”
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多点散发。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服务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3月底,《广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提出13条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包括今年延续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今年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50%税额幅度减征“六税两费”等;同时针对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5个特殊困难行业,分别提出纾困扶持措施,共28条。
而作为市场主体大市的深圳、东莞等地,今年以来出现新的本土疫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复杂严峻的防控形势,给企业经营造成诸多困难。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德达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达医疗”)以生产制氧机、雾化器等医疗器械产品为主,制氧机常年稳居全国出货量前三名。公司党支部书记、人力行政中心总监聂映辉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给企业生产、销售、现金流等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企业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用工成本全面上升,给企业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近期,各级政府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台,让德达医疗大大增强了渡过难关的决心。
3月25日,《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发布,涉及8个部分共30条措施,预计将为全市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同日,《龙岗区支持市场主体纾困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措施》发布,围绕“租金减免、促进消费、金融支持、建设项目补贴、防疫服务支持”5大类推出12项综合举措,最大力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可预见的减税降费,进一步放宽的金融支持等,对缓解我们的现金流压力等困难将发挥重要作用。”聂映辉期待,相关政策能够尽快落实到位。
近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和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共包含8个方面27项政策条款,经测算,共涉及减免缓返等各类资金约540亿元。
与此同时,广州、珠海、佛山等多地也密集出台援企纾困稳岗的系列措施,抓住关键环节,减轻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日前,省长王伟中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要求,更好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