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培育国之栋梁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参加“青马工程”培训班学习
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党中央统揽教育全局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安排,是中小学校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
◎姚训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本文责编/刘艳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党中央统揽教育全局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安排,是中小学校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推动这项制度落到实处,牢牢把握党对中小学校办学治校的话语权,强化对中小学教育的全面统领,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领会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重大意义
中小学校实行新的领导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教育实践,深化对人才培养成长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认识,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举措。落实这项新制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需要。
一是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之需。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990年,中央明确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相较而言,占据学历教育大半壁江山的中小学校实行什么样的领导体制,此前并无明确规定。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将党的领导职能覆盖到中小学校,填补了制度空白,首次明确回答了中小学校“由谁主导办学”的问题。
二是坚持中小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之需。方向问题是学校办学必须首先理清的根本性问题。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必须扎根中华大地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就是要“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的职责,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和育人工作掌舵护航。
三是落实中小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需。中小学教育是教育全过程的“根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呈现新特点,学生心智成熟、价值观形成呈低龄化趋势,中小学阶段无疑是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最有利、最重要的阶段。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有助于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明确回答了中小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健全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制度机制
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已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并取得了实际成效。根据试点经验,要把这项制度落实好,关键是要在中小学校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健全制度机制,做到体系成型、职能落实、纲举目张。
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筑其“形”、举其“纲”。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机构是贯彻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中小学校要根据实际,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让党的领导体系“正式成型”。一是按党章有关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规范设置中小学校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二是健全学校内部组织架构,科学合理设立党支部、党小组,把党的组织建到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和前线。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避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
健全议事决策制度,行其“实”、张其“目”。健全学校议事决策制度是贯彻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核心。中小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完善议事决策制度,规范学校权力运行,让党的领导职能“落到实处”。重点要建立和落实党组织会议制度和党政联席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制度,保证党组织切实履行好领导职责。关乎学校全局的“三重一大”事项,必须要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在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前期试点中,书记和校长“一肩挑”或“分设”备受关注。两种配备方式各有优势,不影响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贯彻中央要求过程中应“因校制宜”“因时制宜”:校长为非中共党员的,必须分设;未配备专职副书记的,分设更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领导职能;其他情形采取何种配备方式,由上级党组织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推动学校工作的原则,综合研判作出决定。
抓好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建设
中小学校实行新的领导体制,要加强学校党政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群团少工建设和党建阵地建设,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全面推动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这是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涵。
加强党政班子建设,提升领导力。加强学校党政班子建设要依靠上级党组织的“选优配强”,更要依靠班子强化自身建设。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以学习为主要抓手,深入学习中小学校教育规律,学习教育教学管理前沿知识,不断提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新发展的能力。要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做到勤政廉洁全面过关、全面过硬。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要通过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校教职员工踔厉奋发,开拓进取。要重视学校现有党员教职工的教育、管理和使用,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给党员“派任务、压担子”,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促使党员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各条战线的骨干。同时,要注重吸收中青年和高知群体中的优秀教师入党,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加强群团少工建设,提升感召力。要加强工会(教代会)工作,广开言路听取意见建议,切实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要加强对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业务指导,支持团委、少先队采取活泼多样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童心向党”“青春心向党”系列活动,推进“四史”教育进校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形成育人合力,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号召力。
加强党建阵地建设,提升影响力。一要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政治把关,发挥好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二要建好用好党员活动室、党员之家,满足学习党员教育和党组织活动需要。三要规范设置党建宣传栏和公告栏,做好党的方针政策在校内宣传普及,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宣传报道,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四要用好用活网络新媒体,积极开拓网上宣传阵地,强化党建宣传效果。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