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总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而为推进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理论体系作出更为科学的阐述
国庆节前夕,“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广东展区通过5个板块系统展示十年来全省亮眼发展成就
◎王久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原因、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新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一伟大思想,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了自己的理论根基,增强了自己的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理想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外的新挑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党和人民在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新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终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承继,也是新时代实践发展逻辑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成果。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承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的历史逻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面对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各种挑战,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各项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最终促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创新的内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和社会进步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在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在这个伟大的新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了一个主题,回答了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明确了十个方面的内容,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领导力量、总任务、依靠力量、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总目标、基本制度、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具体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创新、体系完整。这一伟大思想,涵盖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治党等方方面面,在内容上有许多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等。这一伟大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为底蕴,以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为立足点,逐渐形成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自成体系的重要思想。毋庸置疑,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理论体系作出更为科学的阐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宝库,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人类文明史、世界发展史、社会主义五百年史的宽宏视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的影响。这一伟大思想结合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和实践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宝库。中华民族是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在人类的文明历史长河中曾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文化再次焕发生机,中国精神得以重塑,中华文明再次放射光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立足于新时代丰富的实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激活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具有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蓬勃活力,从而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宝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最大梦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奋斗,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总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而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