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孟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龚云(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本文责编/郭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我国即将完成“十四五”目标、迈向“十五五”关键期的历史节点,明确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刻阐明“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复杂环境。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时代课题。
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时代意义
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既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证,也是应对全球变局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证。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政治保障。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党始终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力量,确保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规划,党能够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新路径示范。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中国自身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开辟了一条可供借鉴的现代化新路径。中国通过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成功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和有益的参考启示,充分展示了通过有效的政治领导和国家治理,能够有力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可能性,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锤炼。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式。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党必须持续应对各类复杂局面与严峻挑战,这对党的治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党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历史潮流,不断调整优化执政方略,从而确保长期执政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为党在新时代更好地践行使命、服务人民筑牢了坚实保障。
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核心维度
全会提出“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是“十五五”期间党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发力点。
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把握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政治领导力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核心能力,彰显着党的执政根基与方向把控效能。全会明确要求“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机制。“十五五”时期,党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掌舵定向,通过完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体制,确保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推进;而且从战略上进行谋划,立足“两个大局”精准判断发展阶段特征,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衔接中把握历史主动,将党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发展实践。
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凝聚发展共识的精神纽带。思想引领力是党以科学理论指导经济实践的关键能力,为发展提供思想保证与精神动力。“十五五”期间,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理论武装层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核心思想转化为行动指南;在价值凝聚层面,通过深化核心价值认同,在发展重大问题上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凝聚经济发展共识的精神纽带。
党的群众组织力是激活发展动力的根本依托。群众组织力是党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核心能力,体现为党能够紧密联系群众、有效组织群众、广泛动员群众,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汇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十五五”时期,我们党需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等方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汇聚发展合力的重要支撑。社会号召力是党协调各方力量推进发展的关键能力,体现为党能够发出号召、凝聚共识,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利益诉求的人们团结在一起,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十五五”时期,党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号召力,通过加强思想引领、政策引导、利益协调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激发全社会参与发展的热情和创造力。要注重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指明了方向,在实践层面,需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等多维度协同发力,以强有力的党的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根本保障。要坚定不移地、毫不动摇地严格落实党内各项法规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始终在纪律和规矩的严格框架内规范行事,不越雷池一步。通过系统性地、全面性地加强党性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纪律教育,以及常态化制度化地进行警示教育,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积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崇廉尚洁的良好政治生态,形成人人讲规矩、事事守纪律的良好氛围,从而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稳固可靠的政治保障。
把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落实到位。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是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内在动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革命,党才能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特别是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党要始终如一地保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这不仅是对党自身的要求,更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响应。在党自身建设方面,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确保党的肌体健康和思想纯洁。在体制机制构建方面,要通过深化各项改革,破除那些制约党组织活力和创造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激发党组织的内在动力和创新能力。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无疑是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和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风气,切实减轻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工作负担。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提升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培养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勇于担当责任、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和成效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是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支撑。腐败作为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毒瘤”,不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与公信力,更动摇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根基。因此,必须秉持零容忍态度,以雷霆之势惩治腐败,无论涉及大案要案还是“微腐败”,均应深挖细查、一查到底,坚决杜绝姑息纵容。全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应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与监督强化,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也要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经济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权力制约,防止权力滥用。需注重反腐败教育引导,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底线思维,以清正政治生态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五五”目标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阐述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统一。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作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协同发力,更是党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系统提升。在“十五五”关键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党必将团结带领人民破解发展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续写新的发展奇迹。
网编:周丽娜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