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沟通衔接各类教育 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习者在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办理学习成果存储业务。广东开放大学/供图
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中心吸引众多学习者前来参观。广东开放大学/供图
◎莫沫 张晶榕
学历教育方面,面向产业工人、劳模工匠、新业态劳动者等提供学历提升服务;非学历教育方面,举办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乡村振兴教育、退役军人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在广东,无论是青年人才还是离退休人员,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家政人员,只要是有学习需求的市民,都能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畅通衔接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广东开放大学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探索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省级学分银行。
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以下简称“学分银行”)于201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建设,由省教育厅主办和管理,广东开放大学具体负责建设、管理与运行。学分银行通过建设和实施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推动技能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助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不仅在全国率先发布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填补了我国终身教育标准的空白,还在全省高校推行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工作,累计转换225.5万例。学分银行的实践探索连续两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典型案例,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打通不同层次教育衔接通道
社会培训课程或职业资格证书可否进行学分转换?工作能力可否在深造时转换成学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实现各级各类教育间的衔接,成为不少人的期待。
学分银行借鉴银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与核算,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学习者在学分银行存储的学习成果终身有效,需要时可通过学分银行转换成学历教育或资格证书对应的课程学分,避免重复学习,节省时间和精力。
此外,为实现不同学习成果间的有效转换,广东开放大学率先在全国发布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和衔接奠定了基础。
这一标准设计了从小学到博士,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及业绩之间互通衔接的7级架构,明晰了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及业绩间的资历成果等级和定位,并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确立了各等级的标准,实现不同教育类型与培训及业绩之间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
育人标准有了,如何判断人才培养是否有效?如何破解育人标准与用人标准不对接的问题?
广东开放大学团队将资历框架、行业资历等级标准引入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实现育人标准与用人标准对接。例如,团队在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基础上,研发了汽车业(后市场)、机械制造业、物流业(冷链)、工业自动化系统4个资历等级标准。这4个行业资历等级标准,均以团体标准的形式,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管理平台发布。
这些行业资历等级标准聚焦行业需要的能力,以能力单元的形式,客观地列出工作上每项职能需具备的能力,让从业人员明晰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为教育培训机构开发课程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为用人单位内部培训及员工招聘提供参考。
“学校通过建设‘学分银行制度+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三位一体的数字时代的终身教育体系,引领‘三教’融合发展,为学习者提供更为灵活、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促进不同教育类型的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学分银行管委会副主任刘文清说。
搭建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学分银行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名册建设,搭建了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广东终身教育资历名册(以下简称“资历名册”)是广东存储各类有质量保证、受资历框架认可的资历成果数据库。资历名册以资历框架为内在逻辑,旨在构建知识学业、技能培训、岗位能力等各类资历相互衔接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资历名册涵盖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不同基础、不同禀赋的学习者都能找到多个出入口的成长途径,所有学习者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这包括学分纵向衔接和横向融通,即获得某个资历后能够得到其他教育类型的承认。
例如,依据资历名册,社会成员的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作经历、课程等各类成果,可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匹配资历等级和资历学分。
资历名册的实施,有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个人终身学习资历价值,获取职业发展建议,选择多样化的成长路径。同时,帮助用人单位实施人才多元评价,院校及培训机构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政府部门掌握技能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源情况,为优化广东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支撑,助力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终身学习社会氛围。
此外,学分银行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建立了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终身学习电子档案;建立并完善学习者与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信息获取渠道,促进不同教育类型的融合。
学分银行不仅建设了覆盖全省的服务体系,为学习者、教育培训机构、评估机构、用人单位等提供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服务,还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探索粤港资历框架对接。目前,学分银行已为139万名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账户,存入学习成果1460多万条。
打造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窗口”
线上可以实行学分互换,线下如今也有了“体验店”可以沉浸式体验。
办理学习成果存储业务、为学习者提供个人资历“画像”、体验学分银行ATM机功能……在学分银行实体中心,参观者可以沉浸式体验学分银行的多项功能。
这间开在广东开放大学的线下“体验店”,对外开放已有5个月,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其他区域学分银行的参观者前来“探店”。
走进学分银行实体中心,互动设置随处可见。实体中心设置了资历框架展区、学习成果展区、学分银行展区,以及能实现自助服务的业务办理区,通过多样化的互动环节,全面展示了学分银行的建设成效、理念与使命。
学习成果展区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如何认定和转换,并根据学习者的标志性成果和学习行为,提供个人成果展厅、数字简历、资历画像、学分地图、学业和职业路径指引等服务。
学分银行展区包括企业体验厅、院校体验厅、机构评审体验等部分。在这一展区,参观者可以体验学分银行为企业、院校、机构分别提供的人才筛选、学分认定和转换、质量评审等服务。
“学分银行许多功能需要在线上平台操作实现,由于缺少线下的直观体验,很多人对学分银行、资历框架等概念不了解,也影响了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主任李雪婵介绍,为了增强社会各类人群终身学习的代入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学校启动建设了学分银行实体中心。
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窗口”,学分银行实体中心集宣传推广、互动体验、业务办理、合作交流、办公运维等功能于一体。在这里,公众可以近距离体验学分银行的功能,更加深入理解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学分银行制度,增强终身学习的意愿。
“接下来,学分银行将以构建全国领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资历互融互通和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开发的区域学分银行为目标,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助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刘文清说。
网编: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