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在地下700米深处探索宇宙奥秘

2022-02-21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史成雷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项目团队完成多项技术攻关,实现了多个“世界之最”。图为工人在地下700米处 挖好的巨大洞室内安装实验设备

粒子物理是当前最重要的前沿科学之一。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建设,将奠定中国中微子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江门

◎本文责编/郭芳

以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为中心,分别画一个半径53公里的圆圈,其在陆地上的交会点就位于江门开平市金鸡镇。

近日,《南方》杂志记者走进这个交会点——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只见群山环绕,周围的环境格外安静。乘着缆车,在幽闭黑暗的环境里快速下降5分多钟,就来到地下700米左右。从缆车出来,沿着坑洞再走数百米,转过几个弯,一个巨大的圆形洞室呈现在记者面前。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介绍,这个洞室是迄今世界最大的实验洞室。底部呈圆形,底深距穹顶达70米左右,水平跨度达50米。站在距底部40多米高的平层往下看,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安装设备。

粒子物理是当前最重要的前沿科学之一。其中,中微子研究是国际粒子物理研究的热点。这个深入地下700米的巨大实验装置,便是为了捕捉和测量一种极小极轻(质量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的物质世界基本粒子——中微子。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其中包括加快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建设,开工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等项目,打造学科集中、区域集聚的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建设,将奠定中国中微子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李小男说。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

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粒子有12种,其中三种是中微子。因检测非常困难,中微子也被称为“幽灵粒子”。

过去的上百年里,中微子研究一直是物理界的热门学科。自上世纪30年代人类发现中微子到现在,在中微子领域颁发的诺贝尔奖就已经有4次。

李小男介绍,我国的中微子研究起步于2003年开始筹建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这个由中国人主导的实验成功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成为我国中微子研究的里程碑,实验成果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大亚湾实验完成了精确测量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历史使命,使得在当前阶段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和CP相位角成为可能,国际上纷纷制订研究计划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中国科学院于2013年以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与广东省共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

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办公楼,《南方》杂志记者看到,墙上鲜明地标示出“下一个挑战:中微子质量顺序”。

“如果说大亚湾实验站是中微子研究的起步阶段,那么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则是跨越阶段。”李小男说,大亚湾实验证明了中微子是有质量的,江门实验就是要测出来三种中微子的质量顺序,这对于目前中微子研究是最关键最需要回答的问题,对于研究宇宙起源等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考察了多个地方,最后很幸运地找到了开平这个地方。” 谈起这件往事,李小男仍然很开心。

“幸运”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核反应堆发电会产生大量中微子,因此实验站一般选址在核电站附近。研究表明,距离反应堆53公里处中微子振荡效应最明显、最容易捕捉,而金鸡镇就位于阳江、台山核电站各53公里处。目前,阳江、台山核电站有效的反应堆群功率位居世界第一。反应堆功率越大,释放的中微子就越多。

另一方面,日常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宇宙射线,如果不加任何屏蔽,它们在探测器中产生的信号将比稀有的中微子信号多上亿倍。因此,中微子探测器需要放在很深的地下,用岩石来阻挡宇宙射线。“再加上地下洞室跨度达到50米,需要靠岩体自身结构来支撑,这要求岩体必须是很坚硬的花岗岩,而金鸡镇打石山正好满足所有条件。”李小男说。

诞生多个“世界之最”

2015年,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正式动工建设,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南方》杂志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在洞室底部安装实验设备。

李小男介绍,实验设备叫做中心探测器,主要是在一个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里灌上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外壁布满数万个光电倍增管,共同探测中微子被“俘获”时产生的闪烁光。整个中心探测器浸泡在约4万吨高纯水的水池中。

从液体闪烁体的重量来看,江门中微子实验站规模达到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的1000倍,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液体闪烁体中微子实验站。

“整个实验,对于液体闪烁体、高纯水的透明度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有机玻璃球的质量和透明度也要求极高。”李小男解释,在这个35.4米直径的探测器中,中微子的光子至少要能够在液闪中跑20米,这就需要极高的透光度。

在建设过程中,江门中微子实验站项目团队不断克服困难,完成多项技术攻关,实现了多个“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有机玻璃容器(直径35.4米)、探测效率世界最高的光电倍增管(国产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的探测效率>30%)、世界最透明的液体闪烁体(衰减长度>20米)。

基建方面的挑战同样巨大。要在地下700米开挖一个跨度50米的地下洞室,不能有一根柱子支撑,这在国内国际上都几乎没有先例。几年来,施工人员克服严重的涌水、断层等困难,最终在不久前的2021年12月完成基建工作。

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办公楼会议室内,《南方》杂志记者看到一个“巨大的灯泡”。李小男介绍,这个“灯泡”是中国自主研发的20英寸的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打破了国外垄断,用于放在有机玻璃球的外壁钢架上“捕捉”中微子,整个中心探测器将放置约1.7万个20英寸的光电倍增管。

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打造学科集中、区域集聚的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作为中科院在广东部署建设的5个国家重大科学装置之一,以及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广东5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李小男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与中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五邑大学等诸多广东高校均有合作。“大科学装置的带动面很广,比如我们在核电站附近设置了小型的液闪探测器,交由五邑大学负责。通过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为广东的高校培养相关的基础研究人才”。

江门市科技局相关领导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当前,江门市正大力实施‘科技引领’工程。江门大力支持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提升江门在国家科技战略版图中的显示度和知名度,打造江门‘科技王牌军’,以大科学装置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

为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江门市一方面积极争取省资金支持,解决工程经费问题,另一方面从用地指标、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均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确保实验站基建工程顺利完工。

江门市科技局相关领导透露,为进一步拓展中微子实验项目的前沿科学科普功能,目前江门市正与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合作,积极筹建中微子科普馆,打造成青少年研学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依托科普馆进一步打造科普小镇。

记者观察

新基建,广东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持续站上广东各地投资“C位”。

新基建,顾名思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以智能交通等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为代表的创新基础设施。

广东新基建按下“快进键”,正成为广东发展的强劲新动能,为经济增长和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广东省纳入重点建设项目的新型基础设施工程共50项,总投资额达到1837亿元。

信息通信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大动脉”。投资500亿元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项目,以及一大批5G、大数据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引擎。

汕头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项目(一期)、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项目纷纷启动,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对于广东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在新基建方面率先布局,走在全国前列,正给自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