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驱动“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中山桂南村新貌。受访者/供图
在基层一线,广东各级党组织正吹响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号角
◎《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通讯员/陈艺锋 李深然 发自中山、江门、湛江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从产业发展到人才聚集、从保护环境到改良树种,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体制的背后,是广东各级党组织吹响党建引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号角的具体体现。
自省委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牢牢抓住党建引领“驱动器”,全面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各领域党建攥指成拳、凝聚合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发展优势,以“红色引擎”驱动“百千万工程”加快实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中山桂南村党总支:“网红村”念好“聚才经”
在中山市五桂山街道五桂山的怀抱中,有一个名叫桂南的村庄,这里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作为中山市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桂南村充分利用特有的自然、艺术、科学、人文等丰富资源,独辟蹊径发展研学产业,构建良好的乡村创业生态,吸引人才纷纷入村。
以前的桂南村,曾经因为“两委”班子建设不健全,组织力不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都较为薄弱,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纳入整顿。通过精准开展项目化整顿,桂南村成功“摘帽”,近两年更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五大振兴为抓手,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相继获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和中山市首批“精美乡村典型”“乡村振兴示范带典型”等荣誉称号,实现了由软弱涣散村到示范引领村的蝶变。
围绕“百千万工程”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桂南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建强基层党组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由桂南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推动旗溪生态社区联盟、村办企业等组织多元协同共建,优产业强效益,聚人才促发展。
为了吸引、留住人才,桂南村先后开展新农村建设、秀美村庄建设、美丽宜居村及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本村秀丽的生态风光,打造多个新风景地标,吸引50余名高知“新农人”定居创业,18个农文旅创业项目进驻,初步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心骨,以新村民社区、专业智力团队、老村民社区为支柱的“1+3”人才体系。
人才集聚带动特色产业的兴旺,茶室、书屋、生态农场、乡村民宿、画室、户外露营地、自然教育工作室等多元文旅业态,让桂南村充满魅力,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
桂南村下辖的旗溪自然村,不足60户、户籍人口仅250多人,先后吸引超过50名高学历人才聚集,仅复旦大学、剑桥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博(硕)士就有9人,高学历人才安家立业,共建新型社区,形成了独特的“旗溪现象”,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村”。
江门双水党校党支部:为农村培养合格党员
“双水党校的培训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村产业发展理论的讲授,还通过精彩多样的案例分享和针对性建议,不断开拓我们的思路。”近日,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龙脊村党支部书记阮潮顺参加了多场由双水镇委党校(以下称“双水党校”)组织开展的“百千万工程”专题培训,他表示收获颇丰。
党员参观双水党校展厅。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所建校65周年的镇级党校,双水党校通过基层调研、材料汇总、座谈征集等多种方式了解学员需求,在综合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党员群众实际,设置了涵盖党建类、农业类、经济类、专业类、群团类等五大类“套餐课程”,本着基层“缺什么补什么”理念开展特色教育培训,赋能“百千万工程”实施。
立足“为农村培养合格党员”的办校理念,双水党校根据农村党员需求和特点开设培训课程。
“我们每年都会参加双水党校组织的普通党员培训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党校的陈皮、黄皮果蔗案例课让我看到了专业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多样化宣传等给种植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增加了自身收入。”双水镇岭头村党员邓美月说。
双水党校常务副校长薛颖洁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为促进“百千万工程”的有效推进,党校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坚持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定位,保障党员日常教育规范化、集中培训常态化”。
据悉,双水党校围绕“百千万工程”等年度重点任务,制定年度轮训计划、月度培训安排和每周培训课程,对全镇各领域4000余名党员进行“百日大练兵”分批轮训,因材施教讲理论、讲党建、讲发展、讲政策、讲技术。
6月17—25日,江门市委组织部连续举办两期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示范班,分别组织来自全市农村、社区基层一线的优秀党员代表参加集中培训。
“以前村里组织外出参观培训的时候,很多党员都会说我们没有这个资源没有那个资源,我们做不了。通过这次参加双水党校的培训,我终于认识到,去学习不是要把别人的经验一成不变地搬过来,而是学习他们的理念,学习他们的干劲。只要党组织发挥好作用,团结带领好村民,就一定能干出一片天地。”恩平市君堂镇堡城村党支部委员吴海川感慨道。
湛江湖光镇党委:守护好“国宝”红树林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碧波荡漾,林木葱郁,树上白鹭翔集,树下鱼虾游弋,恰如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在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时谆谆嘱托:“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红树林素有“海洋绿肺”“海岸卫士”之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面积达7228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3%,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湖光镇党委紧紧把握总书记考察调研契机,完善金牛岛片区的基础设施,加强红树林保护,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各项工作,持续强化辖区内旧县河、东海河、那郁河日常管护,与沿海村庄签订红树林保护协议14份。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建设绿美家园。
“我们沿海群众从小就看到红树林防风消浪,在林下摸鱼抓蟹,对红树林感情很深。要守护好红树林,要依靠党建引领,做到党群同心,把群众的力量组织好凝聚好。”湖光镇党委书记黄志超介绍。
湛江是我国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的主战场之一,2023年印发的《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湛江市到2025年要营造红树林2813公顷,占全国总任务的31.1%,是全国红树林种植和修复工作任务最重的地级市。麻章区作为湛江市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更是责无旁贷,必须做到保护与修复两手抓实。
重责大任,党员先上。
为有效搭建起红树林保护网,进一步打通红树林守护“最后一公里”,麻章区逐步推动在红树林沿线33个村设立巡林驿站,组建由党员干部担任队长的巡林护林志愿队,长效联动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巡查+日常巡查”,及时解决红树林保护各类问题。
黄志超介绍,通过与广东海洋大学开展“一学院一乡村”党建共建,建设“百千万工程”服务站,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示范带建设,湖光镇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文化培育推广等方面,推动专家到示范带村庄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服务,用高校智力资源赋能“百千万工程”。
茂名柏桥村党总支:支部有力量,做好“土特产”文章
走进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连片荔林荔花飘香,古荔枝种植园中,39棵500年以上树龄古荔枝树葳蕤雄壮。当地的荔农们迎着从全国各地及海外前来的游客,讲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故事。
茂名市委在“柏桥讲堂” 举办首期“千名村书记话振兴”活动。受访者/供图
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柏桥村考察调研时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柏桥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村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把荔枝这个“土特产”做大做强。着力在产业链上建堡垒、聚先锋、谋发展,强化产业链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链接、整合、服务荔枝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推动荔枝产业振兴。
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介绍,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42万元,比2022年翻了一番。荔农年均收入从5.1万元增至5.3万元。
荔枝是柏桥村最宝贵的资源。柏桥村位于“荔枝之乡”核心区,高州市委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思路,建立荔枝产业链党委,整合产业链各个主体的党建力量和资源优势,服务带动全市荔枝产业发展。
柏桥村依托荔枝产业链党委,新建了荔枝产业链党支部,建强电商产业党支部、“美荔联盟”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和青年人才党支部,涵盖荔枝产业的各个行业、各个主体。由各个产业链党支部带领党员破解荔枝产业链上中下游“联动难、同步难、配套难”等问题,实现补链、延链、强链。
柏桥村党总支着力推动荔枝稳产增收,党员结对荔农管理种植,共同承诺“不成熟不早摘”,率先成立柏桥“强村公司”,保底收购荔枝,开展荔枝定制,建设强村公司“信”字号销售点。
今年荔枝季,柏桥村每天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夜市摊主每天收入将近300元,强村公司平均月营收约4.6万元。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生活比荔枝还要甜!”大家纷纷表示。
云浮桂圩村党支部:让红色资源开发链条转起来
走进云浮市郁南县桂圩镇桂圩村,一河两岸景色美不胜收,一个个“四小园”“美丽庭院”“主题林”犹如一颗颗“绿明珠”镶嵌在乡村中,为美丽乡村增色添彩。
近年来,桂圩村党支部突出“红色引擎+支部建设”,通过活化红色资源,深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双增收”。
自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以来,桂圩村继续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全力推进典型村创建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实现良好开局。
步入桂圩村龙岗自然村,宽敞平整的硬底化道路延伸至村里的各个角落,三罗中心县委机关驻地旧址前的村民广场开阔整洁,孩童嬉戏其间;周边房屋修葺一新,讲述着老一辈革命斗争、艰苦奋斗事迹的墙画生动自然,花草树木点缀相宜……
2018年开始打造红色文旅项目后,整个村子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里处处整洁宜居,大家很是满意。”桂圩村的干部和群众纷纷感慨道。
龙岗村是郁南著名的革命老区村。抗日战争时期,龙岗村曾为中共三罗中心县委机关驻地,是组织领导三罗民众开展抗日斗争的重要活动中心;解放战争时期,龙岗村更是党领导发动“四一八”武装起义的主要策源地,李镇靖、李荣欣、卢鉴埙、李光汉等龙岗村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曾在这片土地上英勇奋斗,革命斗争精神流传至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精神,自2021年以来,桂圩村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充分依托桂圩村红色资源,通过“红色堡垒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富民强村工程、‘党建引领、阳光治理’强基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五大工程,充分发挥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优势,把桂圩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红色旅游标杆村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优秀基地。
通过活化红色资源、红色经典,打造农家乐、亲子游等配套项目,促进红色文化、特色农业、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桂圩村形成红色资源开发链条,带动就业1300多人次,人均增加收益1100元。
记者手记
发挥“红色引擎”的强大动力
在红树林里,在基层党校中,在荔枝树下,村里的党员干部们忙着传播产业知识、协助果农直播、种下一棵棵绿植……
面对基层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党员冲锋在前。基层组织架构织密织牢,让发展难题在基层解决,让发展动力在基层激发。党建引领之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百千万工程”大舞台上磨炼成长、建功立业。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委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迈向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必须把握资源禀赋、产业链条、政策环境等结构性比较优势,把短板补齐、把长板锻长,逐步化优势为胜势。在体制机制上,“百千万工程”坚持高位推动,在基层落实上,镇党委书记“一线施工队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正在凸显,越来越多的资源、资金、人才进入基层和乡村。
在党组织领导下,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通过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让广东农村活力与有序兼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林草产业,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提升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能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行走在广东农村,处处可以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脉动,体验到在“红色引擎”的强大助力下,“百千万工程”所取得的新成效。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