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广东高校马院巡礼|积极助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08-1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李育蒙

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对党的创新理论需求日益强烈,迫切需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群入圈,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方》杂志记者/李育蒙 发自广州、深圳等地

◎本文责编/林若川

今年以来,我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一大批专家教授下基层宣讲,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期“广东高校马院巡礼”专栏关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如何以“资源下沉”“理论下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入千家万户。

让基层理论宣传人才队伍更壮大

唐土红(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对党的创新理论需求日益强烈,迫切需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群入圈,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首批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惠州市、河源市及其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结对共建,通过开展理论宣讲和专题培训等形式,提升基层理论宣传普及水平,培育壮大基层理论宣传人才队伍。

贴近群众生活,讲出“百姓味道”。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最大的难度在基层。面向基层,就要求理论宣讲应该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书面语言变成群众话语,将理论观点变成朴实道理,用百姓话儿道出群众心声。既要从党的惠民政策着眼,又要从老百姓实际生活入手,讲出“百姓味道”“时代味道”“生活味道”,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既要紧扣老百姓现实生活,又要积极回应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聚焦“小切口”,讲好“大道理”。理论能否为群众接受,既要看理论本身是否科学,还要看其话语表达是否悦耳悦目。面向基层的理论宣讲,往往要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从群众身边的变化切入,从群众身边的小故事开讲,讲清楚变化、讲明白原因、讲透彻政策,做到“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事例”讲清“大道理”,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说百姓话、拉百姓理,用生动朴实的语言,把党的好政策、好作风传播到群众身边。在深入浅出、贴近实际中把“理论套餐”变为“农家小菜”“农家故事”。

“组团式”结对共建,“菜单式”送“理”上门。理论宣讲要做得好,离不开队伍建设。遴选和培育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基层理论宣传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华农马院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结对共建为契机,充分利用高校优质资源,构建了一支多层次、立体化、特色鲜明的宣讲队伍。通过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培训、课题研究等形式,培养一批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助力打造基层理论宣讲品牌,提升基层理论宣传普及水平。尤其是为了提高宣讲质量和效果,在充分调研宣讲课题、受众对象和听众需求基础上,学院还创造性开展“菜单式”送“理”上门服务,即由学院根据地方需求提供理论宣讲“菜单”,地方各镇街和有关单位“点单”,通过点对点宣讲,引导教育群众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敲开百姓思想之“门”,真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基层理论宣讲更有“味”

任映红(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作为我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与地处粤西北阳江云浮两市的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结对共建,积极赴两地通过理论宣讲的方式阐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到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具体来说:

注重队伍建设。南医马院组建了政治思想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素质能力全面的宣讲队伍,立足医科大学办学特色,依托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国家一流课程,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医学特色的健康科普、医疗援助、心理支持、膳食安全、慢病管理、文化探访等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百千万工程”“双百行动”注入南医动能。同时,南医马院还帮助两地从宣传干部、高校教师、道德模范、退役军人、文明实践员等群体中培养理论宣讲骨干,助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特色宣讲队伍。

注重内容建设。南医马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把从基层发现的问题和案例融入宣讲,使宣讲贴近现实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尤其是通过调查研究,南医马院聚焦群众关心和社会关切,坚持“缺什么讲什么,想听什么就讲什么”,把“大主题”转化成“小切口”,精准设计了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楷模、人物故事、法律法规、反诈宣传、健康养生等小而精的宣讲微课,形成专题讲座“菜单”。通过让基层按需点“菜”,让理论宣讲更有“真理味”“时代味”“百姓味”,更能走心走深走实。

注重方式创新。南医马院推动传统宣讲方式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通过打造“云上宣讲”“空中课堂”等线上传播渠道,构架理论宣讲“智能路”;通过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以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乐意听的方式,架设与基层群众的“连心桥”;通过把理论宣讲同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文化活动、课外研学、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结合起来,让宣讲保“原味”时也能添“趣味”,实现“宣”有朝气、“讲”聚人气,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同时,南医马院还充分利用两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干部学堂、道德讲堂、文化广场、祠堂、村史馆等场所,实现了宣讲阵地由单一到多样、由平面到立体。

通过基层宣讲,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时代新风、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和谐氛围,南医马院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粤西北落地生根,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汇聚成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让宣讲内容更贴近需求和群众

刘志(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特聘教授)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因其独特的理论研究和人才优势,在理论阐释宣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专家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基础,以群众所需所想为牵引,以长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理论宣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适应基层变方式,让理论宣讲“听得懂”。理论只有听得懂才能入脑入心,而理论想让群众听得懂,就不能只是枯燥深奥的抽象思辨,而是要有让群众能理解的生动内容和熟悉的话语方式。为此,深大马院摒弃传统的单一讲授模式,采用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样化的宣讲方式,通过讲述身边的故事、分析热点事件,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具体的事例,使群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傅鹤鸣老师在作题为《如何理解人类现代化的“中国式”》的宣讲时,将问题意识贯穿始终,将“国之大者”与“民之关切”结合起来,以生动鲜活的案例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回答好“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基层所想”与“人民所盼”。

紧扣需求选内容,让理论宣讲“愿意听”。理论宣讲只有贴近群众的生活和需求,回应群众的思想困惑,帮助群众深刻认识到党的创新理论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群众才会愿意听、主动听。为此,深大马院找准理论宣讲与地方发展的契合点,让宣讲更加贴合群众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宣讲效果。例如蔡卓老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宣讲理论时,以特区发展为脉络,作了题为《改革开放的深圳经验——经济特区是如何创建的》的宣讲报告,详细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过程和发展成就,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初期的重要体制改革举措和对外开放实践,并进一步探讨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经验的时代意义,引发了广大群众干部的强烈共鸣。

立足长效建队伍,让理论宣讲“可持续”。理论宣讲要有力量、可持续,离不开高水平的宣讲人才队伍,深大马院注重培养理论宣讲骨干,打造覆盖面广、素质优良、动态管理的理论宣讲队伍,形成了理论宣讲大联盟。如组建了深大马院青年教师理论宣讲团、“时代先锋”青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培养了一批能讲、会讲党的创新理论的“土专家”“田秀才”;组建了示范授课组,通过理论宣讲、专题培训、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示范课展示,有计划地帮助深圳市、汕尾市培养一批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育壮大基层理论宣传人才队伍,推动提升基层理论宣传普及水平。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