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变被动为主动,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5-03-1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许俊仟

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尽管波涛汹涌、风雨常有,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依然加足动力,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南方》杂志记者/许俊仟   发自广州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2025年3月,春意盎然的北京迎来了全国两会的召开。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内,各国记者忙碌穿梭,争相捕捉中国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政策走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期待从这场盛会中解读中国的“稳”与“进”。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全国两会不仅肩负着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重要使命,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通过经济政策的精准调整、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民生保障的持续强化,变被动为主动、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决心与智慧。

倾听拔节成长的声音

5%左右。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中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这一明确的部署,为中国经济绘出了清晰的行进图。

2025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绝非易事,需要爬坡过坎、披荆斩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中国正视困难、准确研判,沉着应变、综合施策,展现出强大的治理能力和智慧。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稳健增长源自“中国之治”。自2024年9月以来,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效应逐步释放,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积极变化增多。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根本保证”“五个必须统筹”,深化了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精准指导中国经济治理与实践的航向。

全国两会上,共识正在凝聚:“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虽然难度颇大、挑战颇多,但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更有信心。

信心源自对时机的把握。

时不我待,是这次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切身感受。各地正以实际行动表明决心态度,顺时而动、因机而发,在实干中跑出加速度。广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经济第一大省的GDP自2019年以来连续5年跨越5个万亿台阶,2024年迈上了14万亿元新台阶,并预计2025年增长5%左右。

信心还源自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正确认识。

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走出了前高、中低、后扬的增长曲线。这背后,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种种优势,如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丰富人力人才资源等。这些优势条件,形成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信心更源自人心凝聚的强大力量。

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带着社情民意、满怀信心期待,肩负14亿多人民的期盼,汇聚一堂,共商国是。“相信相信的力量”,信念能够团结你我、战胜困难。在“两会时间”里,世界更清晰地听到中国经济拔节成长的声音,感受到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尽管波涛汹涌、风雨常有,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依然加足动力,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激发创新驱动的活力

“具身智能”“瞪羚企业”“人工智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词语,彰显了浓浓的科技范儿。

中国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如潮水般涌现。从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到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惊艳全球,从人形机器人加快投入应用,到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再次打破世界纪录,科技创新不断续写着中国的新篇章。

“1990年我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91年来到广东时全身只有500元,1993年白手起家,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如今,研祥已发展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之一。”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以一段个人奋斗史作为开场白。这段回忆不仅是他的个人介绍,更是广东发展的生动写照。

无独有偶,3月8日,在“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也深情地表示,感谢广东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孵化并坚定支持了小鹏汽车。

全国两会上,多位科技产业民营企业家纷纷为广东“代言”,这一幕既温暖人心,又催人奋进。过去40多年来,广东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作为经济转型的先锋,广东成功穿越了每一个经济周期,积淀了雄厚的制造基础、活跃的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越的营商环境、发达的开放网络和庞大的消费市场。这片沃土孕育了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TCL以及研祥、小鹏、大疆、优必选、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众多行业巨头和新兴企业。截至2024年末,广东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900万户,占全国总量的1/10;形成了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过四成。

如今,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厚积薄发,呈现井喷之势,举世瞩目。乙巳新春,中国原创突破接连不断,全球投资机构纷纷放下刻板印象,开始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价值。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对经济发展产生变革性影响,传统的资源禀赋式产业竞争力主导逻辑正在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应用场景为王”抢占产业先机、链式创新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制胜之道”。中国科创新叙事和中国制造新范式已悄然浮现,而广东作为先行者,正是中国经济新坐标的一个清晰镜像。

如今,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陈志列的智能读码器价格从2000元跃升至2万元;何小鹏在“造车”之后,又投身具身智能赛道,一年间在AI方面的投入高达约45亿元。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揭示未来科技、产业和经济新图景的精彩故事正在轮番上演,展现了变被动为主动、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生动实践。

筑牢美好生活的基石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全国两会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风向标”,更是汇聚民意的“传声筒”。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均衡发展、医疗资源下沉、养老服务提质、儿童关爱保护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这些议题的背后,折射出国家在变局中主动作为、以民生改善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定决心。

就业是民生之基、收入之源。政府工作报告设定2025年就业预期目标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并用一系列务实安排加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在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背景下,这一目标体现了国家加力稳就业促民生的决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委员说,促就业同时也有利于增收入、强消费,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全国两会期间,广东代表委员们立足自身所在领域,畅谈引才育才用才留才。面对中外媒体,“视人才为珍宝”的广东发出邀约——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到广东就业创业,热忱欢迎广大企业家到广东投资兴业!从春运入粤返岗的庞大人流,到各地人才“挤挤”的招聘会;从新产业带来的“薪”机遇,到精准服务打造的“职”引力……“百万英才汇南粤”,让广东跳动出最强劲的青春脉搏。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变局中,唯有主动回应百姓期待,才能凝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2025年的全国两会,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答卷,更是迈向“十五五”的奋进序章。从民生保障到科技创新,从绿色转型到网络治理,每一项议题都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彰显了国家在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布局。正如网友留言:“政策有温度,发展有力度,未来才有亮度。”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但“民之所盼”始终是“政之所向”。这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保障、更有盼头。


网编:陈地杰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