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古韵新潮:英歌舞火爆出圈的流量密码

2025-03-1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罗丽

当古老民俗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英歌舞的出圈不仅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更折射出新大众文艺在守正创新中开辟的广阔天地

◎罗丽(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

◎本文责编/张蓓蕾

2025“潮州青龙庙会”非遗盛宴举行。南方日报/供图

2025“潮州青龙庙会”非遗盛宴举行。南方日报/供图

罗丽

罗丽

绘脸谱、持槌鼓,动作刚劲如雷霆万钧,队列多变如星轨交错,鼓点激昂如星光炸裂——从乡镇街头巷尾到城市广场,从短视频平台到国际舞台,英歌舞这项传承500余年的传统艺术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席卷全国,甚至走出神州、迈向世界。2024年全年互联网的英歌舞总话题量超过200亿次,2025年话题热度持续上涨。今年元宵节,人民日报新媒体和广东发布联合制作了一幅英歌题材的漫画长卷,一经推送就被火热转发,网友直呼“画面做得太有代入感”“每一次看都汹涌澎湃,透露着力量自信”。当古老民俗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英歌舞的出圈不仅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更折射出新大众文艺在守正创新中开辟的广阔天地。

密码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叠加和历史积淀

英歌舞流行于广东潮阳、普宁、惠来等地区,其历史可溯源至古代中原的祈福典礼,后随北人步履南迁,与当地潮汕民俗交织蝶变出更具生命力的艺术之花。《潮州府志》载:“一人挝鼓,每鼓一巡,群歌竞作,连日不绝,名曰秧(英)歌。”明代《水浒传》英雄传奇风靡一时,潮汕儿女深受感染,汲取梁山泊108将忠肝义胆的英雄气魄融入舞蹈,构筑起以36天罡、72地煞为角色的壮阔舞阵,既是对英雄的无限崇拜,又寄托了驱邪纳吉的美好愿景。至明清时期,潮汕大地尚武之风盛行,武术精髓悄然汇入英歌舞之中,独创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槌法与阵法,舞武结合,刚柔并济,动静相宜。潮汕俗语云:“锣鼓响,心蓬浅。”在节庆日子没有看到英歌舞,潮汕人心里会“痒痒”,只要听到熟悉的鼓点,看到熟悉的舞姿,心中便会涌动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祖籍潮州的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曾在央视节目中现场模仿时迁舞蛇,他说:“英歌舞,我每次看都热血沸腾!”在潮汕地区,英歌舞已不仅仅是地方民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传承。

密码二:过往与现代交织出阳刚生猛的英雄颂歌

英歌舞阵法多变,时如双龙出海般气势磅礴,时如猛虎下山般威猛有力,时如粉蝶采花般轻盈灵动。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画着黑白相间蛇花脸、在队伍中穿梭腾跃的时迁。时迁灵动狡黠,是带领梁山好汉下山打探的引路人。他双腿微屈呈矮子步,脚尖轻点地面,轻盈穿梭引导队形调整,蛇形道具在其舞动下,时而如灵蛇蜿蜒游走,时而似闪电迅猛出击。作为巡游队伍的灵魂人物,司鼓装扮的宋江挥舞着令旗,气势排山倒海。兴师出战、急水渡泊、凯旋归山,整个队伍仿佛被他注入了一股强大凝聚力。

旺盛的荷尔蒙与无穷的爆发力,英歌舞无论是情节、角色、动作,还是服饰、脸谱、阵型,都洋溢着英勇拼搏的英雄精神。无论是过往通过水浒故事将儒家忠孝节义与民间侠义伦理结合成为民间道德教化的活态教材,还是当代在保留传统叙事的同时融入抗疫英雄、消防勇士等现代大众形象,英歌舞以英雄精神突破历史框架,与时代共鸣。英歌舞阳刚生猛的英雄叙事,实则是大众对理想人格的永恒追求。通过身体力行的表演,将历史英雄的忠勇化为可感知的当代楷模。无论是槌声中的战场回响,还是脸谱下的身份重塑,这种艺术形式始终在回答一个问题:何为值得世代传颂的英雄?答案或许就在舞者踏地而起的烟尘中:英雄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凡人心中那份永不妥协的侠义与热血。

密码三:古老而时髦的双重魅力焕发传承活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歌舞一度青黄不接。揭阳普宁的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就是在此时出任南山英歌队教练,他深知,英歌舞要走得远,就必须求变。为此,他大胆创新,将人数从8人增加到72人,从最初的动作简单、套路单一到动作复杂、套路多样、阵形变化纷繁复杂,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在陈来发带领下,团队不断推进南山英歌的传承与创新,让英歌舞从民间广场舞走向更广的舞台。他们还将英歌舞带进校园,在校园中寻找青少年爱好者进行培养。

英歌舞是潮汕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传承,更是新老两代人的双向奔赴。目前,在潮汕地区,90后、00后成为英歌舞传承的主力军,他们打破传统村社限制,组建跨地域团队,甚至成立公司、开发文创产品。例如,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根据当下审美,重新设计了自己专属LOGO和队旗、服装、英歌槌等。专属的颜色标志不但增强了表演观赏性和队伍辨识度,还让他们尝试开发英歌主题T恤、木偶等文创产品,以推广英歌文化。作为主要表演道具,英歌槌是两根长约1尺4寸、直径约4厘米的彩色木棒,也是英歌舞中梁山好汉手中的武器,代表着英勇无畏、正义豪迈的精神品质。这种深厚的文化寓意使得英歌槌成为畅销产品,游客体验英歌舞后常购买带走。将英歌插画与潮汕特产结合的“英歌魂”奶茶,全国有150多家门店,每年卖出超过1000 万杯。英歌文创产品不断涌现,成功塑造出一个深受年轻群体青睐的文化IP。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轻量化改造,既延续了英歌舞的文化记忆,又赋予其时尚属性,焕发出古老而时髦的传承活力,成为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新大众文艺。

密码四:数字化重塑与升维式传播重构全新的文化生态

近年,新大众文艺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紧密关联大众日常情感和精神诉求,直播、短视频、Vlog等新媒体爆发出了巨大的文化势能。这一切,都为英歌舞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在短视频平台的广阔舞台上,英歌表演的精彩瞬间如潮水般涌现,经过精心剪辑与热门音乐的巧妙搭配,以及生动解说的点缀,跨越地域的界限向全球观众展现了英歌舞的非凡魅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蓬勃应用,个性化推荐与精准传播已成为现实,也为英歌舞的传播插上了翅膀,极大地提升了传播效率。通过智能算法的精准匹配,英歌舞视频的精彩瞬间能够迅速触达对其感兴趣的受众,让其跨越时空的限制,绽放于赛博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互联网对英歌的深入挖掘,加之与影视、综艺等领域的跨界携手,共同谱写了英歌文化传播的新篇章。在影视作品中融入英歌元素,综艺舞台上英歌表演的惊艳登场,极大地提升了英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英歌舞与街舞的跨界融合,在《这!就是街舞》等综艺舞台上的实验性呈现,成就了民间艺术与现代流行文化的破圈对话。英歌舞的跺脚震地、双槌劈空与街舞Breaking的Power Move、Krump等动作形成呼应,将东方武舞与西方街头的原始力量嫁接。2025年广东卫视春晚上的摇滚英歌,不仅保留了传统鼓点的铿锵震撼,更巧妙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既是对英歌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当代审美的积极回应。

英歌舞火爆出圈,实际上是传统文化借新大众文艺路径,实现华丽的现代性转化。其流量密码既有赖于原始社群成员与大众的深度互动,激活大众心底对英歌舞文化的深度认同,凝聚起强大的文化向心力;又有赖于年轻一代契合大众喜好的表达方式,对传统符号进行全新解构与重塑,让古老印记在新时代重焕生机;更得益于借助先进媒介技术,打破时空的重重壁垒,使英歌舞从潮汕一隅迈向广阔世界,触达大众心田。


网编:陈地杰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