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经济大省” 如何创造“13万亿”奇迹
75年来的璀璨征途,绘就了广东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的壮美图景,书写了新中国沧桑巨变的精彩篇章
◎《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郭芳
南粤大地历来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2023年,广东GDP实现135673.16亿元,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自1989年以来,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5年位居全国首位。
75年前,广东只是一个落后的边陲省份。75年来的璀璨征途,绘就了广东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的壮美图景,书写了新中国沧桑巨变的精彩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亲临广东,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谆谆指引,指导广东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
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的广东,不断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经济第一大省”向上跃升之路
1949年10月14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广州市区,宣告广州解放。此时GDP只有20.27亿元的广东,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省份。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满目疮痍的南粤地区,几十年后将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978年,中国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以先行者的担当杀出了一条血路,开启了经济突飞猛进的崛起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不断发展,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说。
广东GDP从1978年的186亿元起步,到1988年突破1000亿元,2000年突破1万亿元,2019年突破10万亿元,此后基本每一到两年上一个新台阶。到2023年超13.5万亿元,占全国的10.76%。过去20多年间,经济总量全面超越了亚洲“四小龙”。
伴随经济总量的高歌猛进,广东的进出口、财政收入等关键指标也持续增长。
截至2023年,广东进出口总额突破8万亿元,达到8.3万亿元,连续38年全国第一;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2016年突破万亿元后,到2023年上升到13851.3万亿元,总量连续33年稳居全国第一。
一次次向上突破大关的背后,是广东敢为人先,把握住了历史性机遇。
从率先开启改革开放,到抢抓我国加入WTO的经济全球化机遇,再到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转型升级,广东经济历经多次换挡。勇立潮头的南粤大地,焕发出市场经济的蓬勃生机——这里集聚了超过1800万户的经营主体、企业户数,占全国1/7,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汇聚了广东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后,广东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外面临诸多风险的背景下,广东积极适应新经济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断推动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打造具有适应性和韧性的经济体系。”杨新洪分析说。
2020年初以来,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经济依然“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
回首广东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性巨变,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支撑广东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广东靠制造业起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无人机、5G手机——享誉全球的“广东制造”,为经济向上突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目前列入全国统计的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拥有40个,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行业有25个。家电、电子信息等部分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汽车、智能手机、4K电视、水泥、塑料制品等主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广东的产业规模大、链条配套齐全、集聚度高,不仅在全国举足轻重,在全球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路乾说。
2022年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产业集群是广东“制造业当家”的“四梁八柱”。“十四五”期间,广东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如今这20个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四成,其中万亿级8个、5000亿级3个、千亿级7个、百亿级2个。此外,还有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1266.75亿元,迈入4万亿大关。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5.7%和29.4%。
比亚迪无疑是当前“广东制造”的一个缩影。日前公布的2024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广东占了17席。上榜的粤企里面,上升最明显的是比亚迪,从去年第212位提升至今年的第143位。
诞生于1995年的比亚迪,短短20多年即成长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2023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比亚迪总部所在的广东,正是新能源汽车的制造重镇——全国每四辆新能源汽车便有一辆是广东制造。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视察。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坚定了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与决心。
“以新提质”再造一个新广东
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如何继续缩短广东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关键在“质”上!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是广东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着力点。
黄坤明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
近年来,广东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谋划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勇做创新驱动排头兵的广东,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全面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密集落地,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积厚成势。
如今,广东迸发出强劲的创新发展活力。截至2023年底,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二。“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广东在科技产业创新的一些领域开始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路乾认为。
科技型企业是最具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创新主体。
在广东,近90%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发明专利均属于或源于企业。华为、美的、比亚迪等在长期的市场洗礼中成长为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与此同时,广东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加上第六批公示名单入围家数,则超2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7万家,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数量连续8年全国第一。
这是广东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厚实家底和强大底气。
当前,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使广东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在高质量发展的宽广航道上勇立潮头、奋楫扬帆,南粤大地必将“再造一个新广东”。
网编:李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