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刘名芳们”的非凡担当|红色榜样

2025-07-0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石静莹

“教科书式”的成功避险,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动员到位、执行有力,更得益于这些在雨夜中踏过泥泞、叩响农户家门的基层党员干部

◎《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通讯员/吴冠达   发自茂名

◎本文责编/蒋玉

“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看到黄泥水冲下来,这个时候党员不冲在前面,谁冲在前面?”回忆起山体滑坡前的危急时刻和冒雨奋战,最先发现险情的茂名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干部刘名芳有感而发。

今年6月15日凌晨4时,受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影响,持续强降雨导致中和村突发山体滑坡,约5000立方米土石倾泻而下,35间房屋被洪水裹挟泥土冲击。因及时预警,在山体滑坡灾害来临之前,25户57名群众被安全转移,实现了“零伤亡”。

事后,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这是一起典型的预警及时、巡查到位、果断处置的成功避险避灾案例。

“教科书式”的成功避险背后,离不开气象预警与应急联动的无缝接力,但关键还是在于基层党组织动员到位、执行有力,更得益于这些在雨夜中踏过泥泞、叩响农户家门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用脚印与汗水筑就坚实防线,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坚守——他们在暴雨夜最险处

刘名芳,中和村村干部,日常负责村里财务和妇联工作,事发前一天晚上,她与其他村干部以及驻村镇干部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值班。6月14日,台风“蝴蝶”在湛江雷州二次登陆后,进入茂名境内,台风裹挟着大量降水而来。6月14日晚上7时15分,信宜市气象台将全市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气象局和应急管理局多次发布提醒,加强防御强降水、山洪和地质灾害。面对台风“蝴蝶”带来的极端天气,贵子镇党委立即启动平急转换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动态巡查制度,依托“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级党建网格,迅速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到各自的责任区,对村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房屋、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15日凌晨,雨势越来越大,为防范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中和村全体驻村镇干部和村干部按网格分包到户,冒雨巡查、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

15日凌晨0时42分,接受过防灾培训的刘名芳冒雨巡查到中和村联二自然村。在进村道路的转弯处,她敏锐地发现路边水沟涌出大量黄泥水,意识到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大。

“我头脑一惊,这个情况不对劲!”刘名芳说,以往下暴雨的时候,水没有那么黄,也没有小石头混在一起,“肯定和泥石流或者山体滑坡有关。”在日常工作中,她曾经学习过如何判断自然灾害,平时也向村民宣传科普过避险知识,这让她迅速做出上报险情的决断。“我首先打电话给村支书研判,告诉他情况和我们日常培训讲到的很像。这要么是山体滑坡,要么就是泥石流。”刘名芳回忆。

5分钟后,驻村的贵子镇副镇长刘春华与村党支部书记曹木生来到现场,与刘名芳会合。通过现场研判,三人一致认为中和村有出现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风险,随即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将村中的群众紧急转移到村委会避险。而此时,距之后山体滑坡灾害的发生仅有3个小时。

果断——吹响群众转移冲锋号

信宜市贵子镇位于粤桂交界的云开山脉,地形以丘陵、高山为主。根据茂名市气象台数据显示,15日凌晨2时至5时的3个小时里,茂名市最大降水点出现在贵子镇,雨量达129.5毫米。

0时58分,近20名村镇干部完成集结,兵分三路进入联一、联二、田寮三个自然村开展紧急转移工作。他们顶风冒雨,以最快速度,通过手摇报警器、大喇叭、铜锣、哨子和挨家敲门等方式组织村民转移。台风到来前,村里已经对村民做了多次防灾宣传,大家听到转移通知就立刻行动起来,纷纷赶往村里安置点。

“什么都不要拿,拿什么都不比命重要!”刘名芳等党员干部冒着大雨冲在最前面,挨家挨户核准转移村民。村民叶小兰有些迟疑,但想到刘名芳是共产党员,毫不犹豫跟着走了;刘春华与曹木生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行动不便的老人身上,背起老人快速转移。

“当时我在睡觉,1时多村里给我打了两个电话都没接着,2时多刘名芳赤着脚来敲门,让我们转移。我们一看水已经漫到了路上,就赶紧走。”回想起那天晚上的经历,村民曹作锋仍有些后怕。

“一开始大家都是穿着雨衣、水鞋。有一户人家泥水过了小腿,水鞋陷在泥里,我一着急就把鞋脱了,光着脚去敲门。”刘名芳说。

中和村联一、联二村的村民以老人、小孩为主。刘春华说,有的老人家腿脚不方便,走不动路,村干部就背起老人,冒雨转移到600米外的党群服务中心。在暴雨中,一股股夹杂着石块的泥水继续涌向地面,“必须抓紧时间转移”。

15日凌晨3时左右,也就是在发现险情两个小时后,经过刘名芳和其他村镇干部的不懈努力,中和村联二、联一、田寮自然村共计25户57名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到中和村党群服务中心安置点,转移过程安全、有序、高效。完成转移后,村镇干部马上在周边区域拉起警戒线,设置好警示标志,切实做好防范工作。

扎实——撑起服务保障避风港

刘名芳和其他村镇干部完成最后的排查回到村党群服务中心,不到一个小时后,凌晨4时,联二村发生山体滑坡,约5000立方米土石倾泻而下,靠近山脚的房屋被泥石流掩埋,造成超50%的房屋受损。

灾情发生后,为确保转移安置群众住得舒心放心,村镇党员干部先后将25户57名群众转移至中伙小学、秋风根小学安置点,并落实专门工作组,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洁净水喝、伤病有地方医治。经镇村党组织研判,为确保不漏一人,决定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增加转移4户6名群众,转移安置群众累计29户63名。同时,组织加强对山体滑坡点及附近区域的巡查,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抓紧抢通受阻道路和供电通信设施,并联合有关单位、保险公司对受损房屋进行评估、理赔,做好灾后重建、防疫消杀等工作,帮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刘名芳们”为民服务、机智果敢的担当表现,充分体现了茂名市委组织部全力夯实思想根基、筑牢战斗堡垒、锻造干部队伍,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近年来,茂名市委组织部以实施强基工程行动计划为牵引,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通过创设“柏桥讲堂”“云上课堂”等党员学习教育平台,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普遍培训、镇级兜底培训等方式,分层分级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推动全市1.3万个基层党组织27万多名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不断深化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武装,实现学思想、强信念;通过抓实“选育管用”各项步骤,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持续建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精耕细作,在服务群众上用心用情,在急难险重前担当作为,争当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

此次灾害的科学处置,有力检验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的成效以及防汛救灾的应急能力,彰显出基层党员干部努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扎实作风推进防灾减灾工作的生动写照。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舞干劲,茂名市委于6月19日授予刘名芳“茂名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授予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党支部“茂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标先进、学习先进。


网编:周丽娜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