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中华体育精神薪火相传

2025-09-2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康涛 刘璐

在中华体育精神的引领下,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必将激励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勇争先,续写我国竞技体育的新辉煌

◎悦理轩

◎本文责编/李育蒙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体育在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中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体育成为“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重要手段。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八路军第120师“战斗篮球队”等红色体育实践,极大地鼓舞了抗战士气。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6月,毛泽东同志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逐步走向世界舞台。1981年,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达到新高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事业,始终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体育精神也不断淬炼成型、熠熠生辉,成为推动中国体育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1959年,容国团为新中国夺得首个世界冠军时发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豪迈誓言,激励着一代代体育人奋勇向前。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像容国团这样的一代代体育人的拼搏与奋斗,成为激励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旗帜。

同样是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拉开帷幕。第五届全运会走出北京,第十届起走向了更多省份。全运会的承办地越来越多,也助推了中华体育精神播撒到全国各地。

落户粤港澳大湾区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不仅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举办的一项体育盛会,更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运会,是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成就、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当十五运会的圣火与“十五五”的蓝图在历史坐标中相遇,当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新时代国家战略相遇,当中华体育精神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融合,十五运会必将更好地展示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成为一届精彩、卓越、非凡的体育盛会。

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中华体育精神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感召力,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引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持续向前。“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健儿交出了亮眼答卷,截至2024年底,累计斩获世界冠军519个,创世界纪录68次,实现了竞技体育的新辉煌。耀眼成就的背后,凝聚的是运动员们以“为国争光”为信念的执着坚守,更是他们以“无私奉献”为底色的不懈拼搏,是精神力量与实干付出共同铸就了这份荣光。

“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夯实体育强国发展根基。我国体育事业始终坚持科学训练、公平竞争的原则。从中国游泳队依托科技助力提升训练质量,到全国上下坚决抵制兴奋剂、维护体育公平正义,中华体育精神中的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凝聚体育事业奋进伟力。从中国跳水“梦之队”驰骋赛场的默契配合,到粤港澳三地协同办赛的紧密合作,中华体育精神中的团结协作要求正在转化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实践力量。面对筹备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体育工作者们发扬顽强拼搏精神,攻坚克难,确保十五运会各项准备工作扎实推进。

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的坚实支撑。全运会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正是发掘体育后备力量、锤炼竞技体育人才的关键平台,为国家队输送了大批优秀选手,构成了我国竞技体育辉煌成就的人才基石。在中华体育精神的引领下,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必将激励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勇争先,续写我国竞技体育的新辉煌。

十五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承载着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使命。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开创了全新模式,通过共同筹备赛事、联合组队、共同开展文化活动,深化了大湾区融合发展与交流合作。

在赛事筹备与开展的过程中,粤港澳三地打破地域壁垒,让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拓展。龙舟、武术、舞龙舞狮等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成为联结三地人民情感的文化纽带,将地域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共鸣紧密相连。而“大湾区武术联盟”“粤港澳青少年龙狮锦标赛”等平台的搭建,更为三地青少年开辟了常态化交流交往的新渠道,让青春力量在体育互动中凝聚共识。

群众赛事的广泛开展,更让“以体育促团结”理念落地生根。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涵盖23个大项166个小项。在健身气功、太极拳等兼具文化内涵与普及性的项目中,各民族群众同场竞技、切磋交流,于一招一式间增进友谊,在汗水与欢笑中强化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这种全民参与的体育实践,既是十五运会的重要创举,更是中华体育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赛事期间,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更添魅力。岭南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醒狮腾跃、粤剧展演等艺术形式与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台亮相,让民众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元一体”的独特魅力。这种体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赛事的精神内涵,更让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支撑。

办好十五运会,是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契机。要多措并举,以赛事为载体,让中华体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首先,要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讲好中华体育精神故事。要开展“体育精神进校园”活动、推出体育主题文艺作品等方式,让中华体育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注重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地域特色,挖掘岭南风格体育文化故事,增强宣传感染力。

其次,要践行办赛理念,办好精彩体育盛会。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与中华体育精神有机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绿色全运;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打造惠民全运;坚持面向世界、交流互鉴,打造开放全运;坚持勤俭节约、干净清白,打造廉洁全运。这些实践既突出十五运会特色,也具体体现了中华体育精神。

再次,要深化体教融合,培养锻造时代新人。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教育。支持学校引进武术、醒狮等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在运动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自觉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加强粤港澳教育合作,共同开发体育资源,推动青少年体育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体育人才。

最后,要发展体育产业,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十五运会综合效应,促进体育与文旅、康养、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创产品,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区位和经济优势,通过十五运会促进区域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

盛世全运,湾区同心。让我们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引领,全力以赴将十五运会办成一届彰显中国气派、湾区风采的体育盛会,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

执笔/康涛 刘璐【作者单位:广州航海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筹)体育学院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