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五运会佳绩刷新体育强国建设新高度
十五运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广东体育迈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关键节点
◎黄曦(《南方》杂志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责编/张蓓蕾
“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强调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发展体育事业,广东有着光荣传统。十五运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广东体育迈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关键节点。办好全运会,建好体育强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奋力这条赛道上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以广东之力为建设体育强国增光添彩,作出新的贡献。
新时代是体育强起来的时代
体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展示人们精神风貌、增强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旧中国,国人体质羸弱,被称为“东亚病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摆到重要地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为鲜明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等得到长足发展。从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北京圆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会梦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体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体育大国”称号当之无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体育事业怎么走?世界在看,人民在期待。
“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引了新时代体育发展之路。
体育事业要强起来。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印发颁布,明确了到202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的体育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体育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更为广泛的连接,体育事业发展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形成了高度的战略关联性。
当绚烂的烟火在北京夜空绽放出“天下一家”的字样,北京成为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当中国健儿的英姿展现在塞纳河畔,创造我国境外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翼齐飞”,体育事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诉说着一个不变的真理:体育强则国民强,国民强则国家强。
行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和深刻丰富的内涵。它是敞开胸怀的开放格局,是燃烧激情创新动能,更是绽放梦想的奋斗之姿。新时代中国,是体育强起来的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是“野蛮其体魄”的未来,更是“文明其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将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而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增添动力。
迈向体育强省的广东实践
新中国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第一位获得体育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容国团、第一位进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苏炳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广东运动员。
在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广东留下了无数个第一。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赛道上,广东既承载着荣光,更肩负着责任。
2020年,《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正式印发,为建设体育强省划定了总体目标,制定若干实施路径和重大工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印发《关于扎实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体育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体育强省,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提纲挈领带动了“十四五”时期广东体育高质量发展。
越秀山下的摇旗呐喊,二沙岛上的汗水挥洒,行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体育运动的身影总是不可缺席。广东体育土壤之深厚,广东人民对体育之热忱,可见一斑。东莞篮球、梅州足球、江门排球、佛山龙舟……全省各地特色体育品牌亮点纷呈,“一地一品、一地多品”正展示着广东体育的新动能、新气象。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广东平均每年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约4000项次;截至2024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1平方米。广东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19年的66.45%增长到2023年的68.29%……群众体育的底色越刷越亮,体育强省的成色越来越足。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认识体育事业重要性,以广东实践丰富体育强国建设内容,以体育强省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体育强省建设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调以体育之强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夯实奋进之基、凝聚奋斗之力,在统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着力推动竞技体育勇攀高峰、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统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立体式推动“体育+”“+体育”赋能千行百业;统筹体育运动与体育精神,彰显广东自信自强、开放进取的时代气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化部署。
当下的体育强省建设实践,正一步步向着“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体育干体育”迈进。通过充分发挥体育服务个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多元价值功能,进一步释放体育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为产业发展插上“金翅膀”、为城乡发展装上“加速器”、为科技创新注入“催化剂”,为中外交流搭建“新桥梁”。以体育强省建设不断增创广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时代画卷,正在一步步铺展开来。
奔跑在十五运会的赛道上
今年11月9日,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十五运会将在广州盛大开幕。这是广州迎来的第三次全运会,也是除北京以外国内承办综合性体育大赛最多的城市。
犹记得,38年前,六运会在广州举办,改革开放新气象得到全面展现、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就此逐步崛起;24年前,九运会的火炬又在此点燃,在新世纪给城市发展点燃了新动能。
全运会作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在体育强国战略实施进程中肩负着独特使命;大型综合比赛,又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升级迭代的重要契机,“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是多年来广东各地耳闻目睹的鲜活经验。
这是一场以“强”为目标的体育和发展的双向奔赴。十五运会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超过90%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处处体现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贯彻“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新时代广东体育之强,绝不仅仅是强在新建的场馆和崭新的设施,更是强在理念、强在能力、强在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共享。同样地,新时代广东现代化建设之强,也绝不仅仅是拼规模、比数量,而是让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产业链建设等各个环节,这是广东省走在全国前列的底气。
这更是一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相融相促、携手同心的双向奔赴。十五运会是历史上首次由多地区联合承办的全运会,涉及粤港澳共19个城市,也是全运历史上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
在推进各项筹办工作过程中,十五运会注重以体传情擦亮粤港澳体育湾区亮丽名片。以联合承办十五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体育设施协同布局、市场开发协同联动,建立健全多层次常态化体育交流机制,携手办好更多体育惠民项目,拉紧三地人民的情感纽带;注重以体为媒,增强广东体育国际影响力,大力拓展国际体育交流合作,有力促进民心相通、友谊长青。
当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筹备已进入全力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打造一场彰显国际标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的运动会,粤港澳大湾区在行动;办成一届成功、难忘、圆满的体育盛会,以十五运会佳绩刷新体育强国建设新高度,我们充满信心。
广东和体育的故事、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故事,接下来的精彩由我们来书写。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