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路才能跳出内陆
在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蕉岭县南磜镇蓝源村“产业村长”向记者介绍竹产业发展概况。 丘林强/摄影
◎《南方》杂志评论员/许俊仟
◎本文责编/林若川
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坚定不移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是梅州苏区振兴的时代机遇,对梅州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也是梅州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的责任担当,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奋发进取。
跳出梅州看梅州。从国家赋予梅州的“一区两城”战略定位上看,加快苏区振兴发展,推动苏区人民与全国全省一道迈向共同富裕,是梅州必须扛紧扛牢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全域为原中央苏区,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头堡和门户城市,建设“一区两城”,符合国家的战略所需和梅州的发展实际。支持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将梅州工作放到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在“融湾入海”中缩小与珠三角地区、邻省同类地区差距,在共同富裕进程中不拖全国全省后腿,有利于推动梅州苏区加快融湾振兴发展;支持梅州打造苏区融湾的门户城市,有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拓展经济腹地,带动其他革命老区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协同赣南闽西等周边区域深度融湾,为革命老区省际交界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探索。登高望远,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筹划,知责任、敢担当,就能把未来发展主动权紧紧握在手中,以一域争光为全局添彩。
高质量发展不是发达地区专利。从广东前行的大坐标看,梅州加快打造粤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利于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助力广东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曾经,不靠海、不沿边,独特的地理位置制约着梅州的发展。从数据上看,梅州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邻省邻近的同类型地区和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人说,这是因为梅州位置封闭偏远,再加上客家人相对保守的传统。然而融湾入海的梅州,向外界展现出来的是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是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我们欣喜地发现,梅州主动跟进国家和省支持梅州融湾发展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同步制定梅州融湾实施方案及2023年工作要点,谋划打造融湾亮点,力争探索形成一批融湾发展的“梅州经验”,梅州在识变应变求变中行稳致远。通过精心谋划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突出产业协作、交通互联、人文交融、规则衔接、资源共享、市场融合、生态共建,破解发展不平衡,梅州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努力把政策红利变为发展实效,闯出一片新天地。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路决定出路。从梅州自身发展来看,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是梅州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只有深刻认识市情,锚定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从“自我思维”转向“用户思维”,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打粮食”的大项目、好项目,才能奋起直追、竞标争先,不断激发梅州产业发展活力,增强苏区客邑内生发展动力。改革难点是什么梅州就改什么,发展重点是什么梅州就干什么,稳定基点是什么梅州就抓什么,乘之者进,慢之者退。
新征程上,梅州高质量发展的进度条在奋斗之间已频频刷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加快“融湾入海”,梅州势必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信心,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汇聚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把国家支持梅州的重大机遇转化为强大动力,为梅州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网编:卢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