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镇”能量:走读广东农村新变化
春节前夕,佛山市驻肇庆四会市黄田镇工作队队员帮村民们收菜心
四问
广东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一年多来,激发出怎样的“镇”能量?给广东农村带来怎样的新变化?
◎《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 史成雷 发自韶关、清远、梅州等地
◎本文责编/郭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高水村,近日这样的场景正在上演,让村民和游客大饱眼福。
“原本这里是一片临江低洼地,如今变成高产田。”高水村党支部书记易维开告诉《南方》杂志记者,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以后,联合当地政府将这里打造成莲藕种植示范基地。计划600亩全部投产后,可以实现年产值24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800万元。
类似的变化在广东农村大地上悄然发生。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多次强调,要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建立组团式、造血式、共赢式帮扶新机制,确保真正驻到实处、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重点推进“五项提升”,即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
“一年来,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安下心来、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围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重点任务,积极筹资金、跑项目、引技术,为新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拓了新路径、激发了新活力、开创了新局面。”广东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镇新貌正徐徐展开。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最近一段时间,在马市镇中心小学黄田分教点已经闲置的校舍里,再度传来热闹的声音。今年4月,在韶关市农业农村局等六单位驻马市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当地引进企业,开办“乡村振兴车间”,进行大米的加工和销售。
企业负责人刘经理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车间从当地收购稻谷,忙季每天可加工大约120吨大米,销往珠三角各地。车间还招了十几名当地村民工作,其中优先考虑已脱贫户,高峰期务工人员每人每月可以拿到5000元左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是要让脱贫户能够稳定增收。”工作队队长黄健介绍,利用闲置厂房、校舍等资源,马市镇已引进外来企业开办两间乡村振兴车间,增加就业岗位约40个,其中不少安排给已脱贫户。
截至今年4月,在广东像这样的乡村振兴车间已有238个,吸纳8386人就近就业,其中已脱贫户2099人。
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是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头等大事。一年来,广东重点落实中央“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分层分类及时落实帮扶政策,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截至2022年4月,全省共实施帮扶项目8754个,引导2108家企业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投资,辐射带动低收入群众近6万人;举办培训班1419期,培训已脱贫人口9万多人次。
用实干奏响区域协调发展新乐章
7月5日,韶关翁源县官渡镇。持续的降雨让街道多处被淹,人员通行严重受阻,连镇政府大院都不例外,水位最深处达一米多,而这已经是镇政府大院近期第四次被淹。
街道下水管道不通,排水不顺畅,河流泥沙越积越多,河床越来越高,这样的现实让当地干部群众一到下大雨就十分担忧、苦不堪言。然而受制于资金等各种制约,当地一直没有条件进行大规模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面子要做,里子也要做。”驻官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王慧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工作队正推动2022年官渡镇街及周边村庄提升工程落地,项目总投资超3000万元,预计年内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惠及2万多名群众,实现服务民生与镇街风貌‘双提升’。”
驻镇帮镇扶村既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一招,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黏合剂。帮扶单位精准发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用实干奏响区域协调发展新乐章。
广湛帮扶指挥部进驻以来,组建专班,协调帮扶资金,破解当地干旱缺水低水质问题;珠海市驻电白区林头镇工作队推动每村(社区)至少打造一条美丽宜居示范村……工作队努力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中促进区域融合。
深圳市推进13所医院、13所学校与汕头市13个乡镇医院、13个学校结对子,提升帮扶地区乡村医疗和教育水平;佛山市启动“法治护航、所队共建”活动,发动佛山10家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结对10个驻镇工作队,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盯紧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这一目标,工作队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中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肇庆四会市黄田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会沙糖桔原产地。自2015年复种以来,沙糖桔逐渐成为黄田镇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沙糖桔种植,最多的行政村达7000亩。
“沙糖桔是黄田人民的‘致富果’,是黄田发展的第一课题。”佛山市驻黄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梁柱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入驻后,工作队很快确定了振兴沙糖桔产业的总体指导思想。在需求端,在工作队的努力下,黄田镇先后举办了电商销售大赛、黄田沙糖桔上市发布会、品鉴推介会、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解决沙糖桔销售问题。在供给端,聘请专家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能力,组织厂商到佛山学习考察,布局延伸产业链,等等。供给侧两端双向发力,正让黄田镇沙糖桔产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东陂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的家乡。经过一番调研后,驻新铺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发现当地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而乡贤院士可提供有力的技术和品牌支持。
随后,在仲恺农学院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支持下,短短几个月,当地的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逐渐铺开。不久前,东陂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集约了20多亩的撂荒地种植食用菌。
发展农业,一定要有龙头带动。今年5月,当地成功引进了农业现代化国家级龙头企业粤旺农业集团。“目前粤旺集团正在以新铺为重点做蕉岭产业规划,未来将开发预制菜等,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驻新铺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丘旭宁说。
农民的钱袋子鼓了没有,是检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
在深圳市的帮扶下,截至今年4月,汕头市各乡镇引进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约7亿元;珠海市探索把阳江、茂名特色产业基地培育成为珠海市“菜篮子”基地,截至今年4月,已启动或拟计划实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项目77个……在一个个产业项目中,农村发展内生动能得以增强,农民收入得以持续增加。
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是“中国十佳小康村”,村集体收入过亿元,是佛山乡村振兴的一颗璀璨明珠。
2021年,紫南村党委与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总支一同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全面对接学习乡村振兴紫南经验,在驻连江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牵线下,连江口镇党委与南庄镇党委结对共建,连樟村党总支与紫南村党委结对共建,双方在加强基层党建、培训镇村干部、培育发展产业、完善乡村治理等方面全面加强合作。
驻连江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黄江波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由紫南村出资为连樟村招聘并培养3名党建工作专干,为连樟村党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工作队还在紫南村举办两期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为连江口镇培训镇村干部50多人。
在推广矮化八角种植项目中,驻云浮罗定市泗纶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合镇党委因地制宜打造出“产业党建”模式。驻泗纶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谢树华介绍,围绕矮化八角产业,依托全镇28个党支部,当地建立了28个矮化八角种植试验区,把距离相近的种植户党员编为一个党小组,以党员为主体,吸纳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和脱贫户参与产业发展。以此为起点,以点带面带动村民连片种植矮化八角。
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中,广东把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当作一项重要任务。重点强化乡镇党委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巩固和加强村党组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不少组团单位调动本单位党支部对接帮扶镇的各个村党支部,建立更加紧密的支部共建和帮扶协作关系。
在党建引领的高位推动下,帮受双方实现密切联动,乡村振兴更加澎湃有力。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