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乡村问振兴——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周年调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广东创新开启史上规模最大的帮扶行动,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全省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全面振兴。
目前,全省7174个单位共选派8099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和4000多名“三支一扶”、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等专业人才,1030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组团奔赴全省各地镇村,寻村情、找问题、谋对策、定规划,为镇村未来发展擘画美好蓝图。
广东在全国率先探索驻镇帮镇扶村,没有任何经验可循,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从“驻村帮扶”到“驻镇帮镇扶村”,这一年广东有着怎样的探索和实践?
乡村振兴,方位为先。在我国的行政治理体系中,镇既是行政结构的最基层,也是联通县和村的关键节点。没有镇域的振兴,很难做到乡村的全面振兴。但从广东镇域来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方面还存在显著瓶颈,缺乏带动引领乡村的能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实现了对全省1127个镇全域全覆盖,派驻的范围、力量以及方式是广东帮扶历史上少有的。
乡村振兴,方法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后,一场密集式的大调研、深调研在广东农村大地上迅速展开。上万人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农村改革发展更接地气。
乡村振兴,方向为紧。省委书记李希多次强调,要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建立组团式、造血式、共赢式帮扶新机制,确保真正驻到实处、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工作队从农村一线的调研实践中汲取发展智慧和力量,正在探索着广东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一年来,驻镇帮镇扶村各方面工作有序开展,为新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拓了新路径、激发了新活力、开创了新局面。
乡村振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是《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常挂在嘴边的话。
广东乡村振兴,未来可期!(文/郭芳)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