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俄乌冲突凸显美国地缘战略意图

2022-07-2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王发恩

7月14日,乌克兰哈尔科夫地区,一名乌克兰军人在美制M777榴弹炮发射前安装155毫米炮弹的引信

俄乌冲突是冷战结束30多年来发生的重大地缘政治格局巨变。美国借助其挑起的俄乌冲突,激活了濒临“脑死亡”的北约,强化了其对吵吵要“战略自主”的欧洲的控制,达到了其重构和维护欧亚地缘战略目标

◎王发恩(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责编/郭芳

俄乌之间的战事已超百日,但前景依然难测。从战场上看,冲突的双方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但本质上,这是一场发生在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冲突,是一场俄美之间的较量。

俄乌冲突是冷战结束30多年以来发生的重大地缘政治格局巨变。它不仅引发了全球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以及难民潮,而且激活了濒临“脑死亡”的北约,强化了美国对吵吵要“战略自主”的欧洲的控制。概而言之,美国借助其挑起的俄乌冲突,达到了重构和维护其欧亚地缘战略格局和利益,推动北约染指亚洲事务的目的。

欧亚大陆—美重要地缘政治目标

20世纪初,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提出了著名的“心脏地带”概念。他把欧亚非三大洲合起来看作茫茫世界海洋中的一个岛,称之为“世界岛”。他认为,谁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论对美国战略学界产生了长远且深刻的影响,这在美国前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一书中有充分体现。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将欧洲纳入其势力范围,扩大与巩固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确立了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随着冷战铁幕的开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欧洲在美国地缘战略中的中心位置更显突出。由此,一方面,美国将欧亚大陆视作其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将战略重心锁定欧洲。欧洲成为美国称霸世界大战略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美国也设定了要防止和阻止欧亚大陆出现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任何一个大国或国家集团这一地缘战略目标。

欧亚大陆之所以对美地缘战略关系重大,是因为美国一旦被排挤出欧洲,失去了在欧洲的主宰地位,就等于如布热津斯基所说“使西半球和大洋洲在地缘政治上成为这个世界中心大陆的周边地带”而被边缘化,美国的势力范围从而将极大地萎缩,失去支撑其称霸世界的根基。所以,美国决不会弃欧洲于不顾、弃欧亚大陆于不顾。

北约—美国力量的延伸

作为军事同盟,北约是美国军事力量在欧洲的延伸,扮演着支撑美国欧洲战略的军事角色,维系着欧洲脆弱的凝聚力。用布热津斯基的话来说,没有北约的欧洲,“不但可能会脆弱得不堪一击,而且几乎立即会在政治上四分五裂”。

北约由美国人主导掌控,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豢养的打手和鹰犬。西班牙每日新闻网站7月2日刊文指出,北约实际上是一个为美国地缘战略利益服务的联盟。

冷战后北约的五轮东扩,以及接纳乌克兰的阳谋,说到底就是美国图谋控制欧亚大陆的中心,阻遏俄罗斯在欧洲的影响力,最终目标依然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7月5日,北约宣布启动接纳瑞典和芬兰的程序。路透社评论这轮扩张道,“这是北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扩张”。

之前,6月29日北约竟将中国对北约构成所谓“系统性挑战”的谬论塞进了其新战略概念。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声称,北约“必须对中国构成的严峻挑战保持清醒认识”。

所谓中国对北约构成“系统性挑战”和威胁,明确反映了美国的战略目标,即把祸水移向东方—将北约军事力量导向亚洲。这是美国居心叵测的所谓重塑中国战略环境的重要一环。

战略自主—威胁美国霸权

战略自主是欧洲的长远政治目标,已经吵吵多年,也奋斗多年了。诸如柏林墙坍塌后,欧洲加速推动政治、经济、外交与安全的区域一体化;不断推动和提升战略自主,以图在国际事务中摆脱美国的阴影;于1999年推出欧元,构建欧元区;等等。

本世纪初,法国伙同德国在联合国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曾令世界刮目相看。法德盟友不追随美国之举令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政府愤怒不已,也给当时的跨大西洋关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个“新”“老”对立的欧洲诞生。

德俄关系也令美国很是头疼。尤其是德俄之间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招致美国的严重不满和反对。但德国顶住了美国的压力没有退让,完成了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铺设。然而,俄乌危机和冲突最终还是断送了这个项目。

美国自身的政策失误给跨大西洋关系造成的伤害,也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战略自主倾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对同盟体系几近嗤之以鼻,认为北约已经“过时”,强势胁迫北约盟友为美国驻军支付更多的“保护费”。特朗普的做法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了严重创伤,极大地损害了美与盟友的关系,削弱了美在欧洲的影响力。阿富汗发生的剧变,特别是2021年8月的“喀布尔溃败”,导致美国在全球范围的政治信誉严重坍塌,更让欧洲盟友对美国的幻想破灭。

然而,欧洲迄今仍然活在美国的影子下,仍然摆脱不了美国人的颐指气使。究其根源,除了美国的阻挠和压制,还因为所谓的战略自主在欧洲缺乏广泛的共识,缺乏协调一致的支持,缺乏以实力为基础的根基。

更重要的是,欧洲战略自主的提升,即意味着美国影响力的下降、主导力的削弱。因此必然招致美国的打压。这次美国有计划有步骤极力挑动而造成的俄乌冲突,就一举把欧洲的战略自主打回了原形。

欧洲战略自主已死—这是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月28日一篇文章的醒目标题。文章认为,欧盟实现战略自主的目标不大可能在短期内的任何时间成为现实。西班牙每日新闻网站的文章也说,(欧盟)各成员国和整个欧洲似乎已经放弃了战略自主的想法。其实,在美国人的眼中,欧洲只配作美国的一个小伙伴、一个附庸。美国决不会允许欧洲与其平起平坐。

俄乌冲突—助美重返欧洲

“美国回来了”,这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给欧洲盟友传递的重要信息。此前,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政策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都在一定程度上给跨大西洋关系留下了伤痕和裂缝。然而,拜登想修补欧美关系,将欧洲国家重新笼络在美国周围,重掌欧洲的主导权,并非易事。但是,美国成功地挑动起俄乌军事冲突,扭转了美国在欧洲曾面临的被动局面。

此举让美国获得了诸多战略收益:

—消除了欧洲出现一个主导者从而向美国发起挑战的现实可能,消除了德俄、法俄等联手向美国发起挑战的现实可能。尽管欧美有所谓的共同价值观,但在美国的利益面前,这些皆可抛。美国决不会容忍欧洲出现任何一个大国或大国集团对美国的领导地位形成挑战、构成威胁,决不会让欧洲变成美国的又一个对手。

—北约“起死回生”。北约是美国主导的军事力量,既可“以北约制欧”—影响欧洲事务,又可为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提供基础。俄乌战事爆发之前,北约处于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说濒于“脑死亡”状态,如今濒死的“脑细胞”重被激活。在围剿俄罗斯的目标下,北约成员纷纷向乌克兰提供军火。曾令美国一筹莫展的欧盟增加军费一事也迎刃而解:德国宣布一次性增加军费1000亿欧元,并把军费占GDP之比提高到2%的水平。可以说,美国从俄乌冲突中获得的最大收益,就是扩大和巩固了北约机制,增强了掌控权。

—割断了俄罗斯融入欧洲之路,至少在未来10至20年如此。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向西转,俄罗斯一度也曾渴望融入欧洲,但是被美国无情地断然拒绝。美国担心,俄罗斯融入欧洲将会导致俄单独主导欧洲政治事务,影响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可以说,俄乌冲突将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大门关死。

—强化了欧洲对美国的依赖,而且是严重依赖。拜登利用挑唆起的俄乌冲突,将已与美国若即若离的欧洲拉了回来,欧洲对美向心力大增。与此同时,对俄罗斯的一系列制裁则进一步导致欧洲国家对美国政治经济能源的依赖,美国达到了将欧洲掌控在手的目的。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