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2024-04-1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史成雷 温柔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选择了广东。一年来,广东紧紧围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拼劲再出发,奏响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时代强音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温柔 发自广州、深圳

◎本文责编/郭芳

视觉中国/供图

视觉中国/供图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回望2023年4月10日至13日,正是春暖花开时。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选择了广东,寄望广东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南粤大地,春潮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定向导航,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极大振奋了全省上下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一年来,广东紧紧围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拼劲再出发,奏响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时代强音。

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到广东发展的重要关头、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都为广东把脉定向、掌舵领航。“走在全国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一以贯之的要求。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选择广东。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018年10月,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踏上广东这片热土,强调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2020年10月,时值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广东,要求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视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目标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未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深切勉励、殷切期望、战略指引,是广东必须坚决完成的使命任务。

“要深入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关怀厚爱,切实把对总书记的爱戴之情转化为做好广东工作的强大动力,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以新担当新作为努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新篇章。”2023年4月14日,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紧紧围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2023年6月,广东省委召开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引领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开创广东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省委“1310”具体部署是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坚定态度和郑重宣示,是把握大局、顺应规律、立足实际的科学布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施工图、任务书。

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启新图景……过去一年,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1310’具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对粤港澳大湾区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多次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自觉用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稳致远。”黄坤明指出。

打开地图,粤港澳大湾区“9+2”座城市围着珠江出海口,形成了A字形布局。如今,这个“A”中即将再添一横。

目前,深中通道正全力推进机电、交安、附属工程等建设,项目全线路面施工转入冲刺阶段,计划6月具备通车条件。这个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预计通车后将使中山到深圳的车程从目前的约2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

随着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粤港澳跨境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深中通道等跨珠江口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基本建成,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一座座“超级工程”像是一条条大动脉,串起粤港澳大湾区内一座座城。

牢记殷殷嘱托,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将“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纳入“1310”具体部署,位列“十大新突破”之首。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围绕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深化粤港澳合作,更好发挥大湾区支撑带动作用。

潮涌大湾区,风劲正扬帆。

过去一年,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国务院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批复同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大湾区建设迎来新的重大机遇。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广东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启动“数字湾区”建设。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在基础设施“硬联通”之外,规则机制“软联通”全面加强。继2023年4月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首批110项“湾区标准”后,2024年2月再次新增第二批73项“湾区标准”。10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粤港跨境通办,“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经珠港飞”等落地实施。2024年3月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今日之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描绘国际一流湾区的新图景。

“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为粤港澳大湾区点赞。

南海之畔,百舸争流。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进入换挡提速、纵深推进的新阶段。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携手港澳打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特质的大湾区。

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钥匙

广东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对于广东创新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并寄望广东在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不久前,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从广东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这是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的公开首次演示飞行;几天后,一辆无人驾驶飞行汽车从位于广州天河CBD的天德广场垂直起飞,顺利完成城市CBD“天德广场—广州塔”区域的低空飞行……

在广东,科幻照进现实的场景似乎不足为奇,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硬科技”不断涌现。

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那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钥匙何在?如何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

甲辰龙年首个工作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为新一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今,全省上下已形成强烈共识: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速前进,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黄坤明向全省上下发出号召。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事实上,广东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有底气、有信心在高质量发展上担重任、挑大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广东坚定的决心与魄力。

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制造业当家22条”,成为全省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工作的总“路线图”和“施工图”;今年1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是在国家上位法空白情况下,地方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性立法……

击鼓催征,龙马精神。一年多来,南粤大地处处一派红红火火的建设景象。

当前,广东正以更高更强的姿态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张开科技自立自强的“翅膀”,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

“头号工程”破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广东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岭南春来早。南粤大地处处是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黄坤明向全省上下发出号召:“激发全省上下早出工、多下田、干累活的工作热情。”

自《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审议通过后,广东全力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一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最紧要最迫切的任务是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最重要最关键的抓手是“百千万工程”。

一年多来,广东制定实施“1+N+X”政策体系,选取22个县(市、区)、110个镇、1062个村(社区)作为首批典型,更好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局面尚未扭转,就业、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广东有57个县(市),县域面积占全省的71.7%,县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但县域GDP仅占全省的12.5%。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作为广东“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如何牵引县镇村三级发展?如何让县域经济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县的层面,我们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承载功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更有特色、更有后劲、更有实力。镇的层面,我们做强这个节点,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产生活。村的层面,我们抓好人居环境整治,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黄坤明表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广东各地以等不起也慢不得的势头全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韶关市在全省率先应用“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开展指挥调度;河源龙川县探索出三种运营模式的富民工坊,解决乡村富余劳动力临时就业需求和企业季节性临时用工难题;揭阳正在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在巩固粤东快递枢纽中心的基础上加快向“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城市”迈进,有力服务实施“百千万工程”……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