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破除“顽瘴”,轻装前行

2024-04-1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李育蒙

卸包袱做“减法”、强基础做“加法”,归根到底都是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蓄动能

◎《南方》杂志记者/李育蒙 发自广州、佛山等地

◎本文责编/林若川

近日,《南方》杂志记者在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湖湾村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村委会所挂的牌子,已经由十多个减至五个。这保留的五个牌子,每一个对应哪些职能和服务,干部群众都更加清晰了。

事实上,减“牌子”只是一种表现方式,实质则是在“减负”。对于基层而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负担过重可谓是顽瘴痼疾,饱受诟病。以“一根针”去迎接“千条线”,显然也不切实际。

如何破除这“顽瘴”?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再次明确强调,要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突出”二字,可谓千钧之重,既表现出“一定要减”的必要性,更彰显出“不减不行”的紧迫性。湖湾村的“减牌”,可以说是近年来广东扎实为基层减负的具体表现。类似的举措,在全省比比皆是。破除顽疾,轻装前行,必将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卸包袱

包袱太重,必定会影响脚下的路途。对于基层而言,卸下包袱,才能甩开膀子,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干事创业。

“最高峰时置顶了近20个群”,这是《南方》杂志记者在粤东某地采访时了解到的基层工作人员每天要面对的“微信群”情况。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到工作场景中,发挥其便捷、高效率的优势,这本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如果不能科学地运用,优势也会变成负担。

指尖之苦折射的其实是形式主义之累。这些附着在不同微信群里“重复劳动”和“心理负担”,犹如沉重的包袱,一度挤占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为新的“文山会海”。

如何卸下这指尖上的“包袱”?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着力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中央网信委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再看广东,一直在着力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近3年全省累计清理整合约210个政务APP,推广应用省数字政府填表报数系统。这些举措反映到基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基层干部能少填些表格,多干些实事。

卸下包袱,其实就是在减负。负担轻了,向前的速度自然就快了,基层治理的效能相应也会提升。正如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洛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黎敏妮所说:“台账少了很多,大家有时间腾出手来,为群众多办几件好事实事。”而这,见证的也是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

减负,不仅仅是减指尖之负。从我省相关部门最新梳理的为基层减负工作负面清单来看,从会议到督察检查考核,减负内容涵盖方方面面。不仅仅是省级层面,各地市、各部门也常抓不懈为基层减负。例如,广州聚焦“会海”问题,出台为基层减负的15条措施,让基层干部从“会海”中抽身,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中山瞄准社区居委“万能章”问题,不断推动服务和机制的创新,借助大数据平台为基层减负;佛山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填表报数”之困,利用数据赋能让基层最多填一次;省政数局针对重复自建河长制、林长制政务APP较为突出的问题,开展重点清理……

卸包袱,紧盯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广东正通过真正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进一步振奋干事创业精气神!

强基础

卸包袱,是设身处地为基层干部着想,意在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如果说卸下包袱能走得更快,那么打牢基础则能走得更稳更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距离人民群众最近、服务群众最直接的前沿。党的二十大树立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明确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强基层,在做好“减法”的同时,也要做好“加法”。

如何做“加法”,关键就在于强基固本,建好坚强的战斗堡垒,传递出重视基层、关爱基层、提升基层的鲜明导向。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范得到修订,《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相继印发,强基固本的制度保障在立起来。

从广东层面来看,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实施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通过滚动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广东正在推动组织力量向基层延伸,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覆盖。

强基础,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更要让基层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要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街道)干部队伍。中山、肇庆封开等地更是将事业编制招聘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正向激励机制以及容错纠错机制”……广东正打出“严管+厚爱”的组合拳,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谋发展。

佛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举办为期两天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让基层了解实践探索的现状,探讨更多创新模式;茂名市委党校“百千万工程”培训学院开设的培训班,吸引了村、社区党组织等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参与培训;河源市2024年“百千万工程”暨典型镇村培育工作专题培训班开班,致力于把县镇村干部培育成推动“百千万工程”的行家里手……

强基固本,关键还是在人,这就要求抓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为了做好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广东创新举措,依托省内10所重点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一批“马教授”围绕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开展宣讲培训。

聚焦产业振兴,出台农村“头雁”队伍建设政策,从外村选拔懂产业、会发展的致富能手担任重点村党组织书记,以实绩论英雄。东莞市大力实施党建促乡村产业振兴强基工程,通过建强带头人队伍,进一步筑牢战斗堡垒。当然,要建好坚强的战斗堡垒,就离不开选对人、用对人。通过深耕“头雁”工程,广东也为服务“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通过卸包袱,强基础,广东基层党员干部肩上更轻,步伐更稳。

蓄动能

“工作台账薄了,迎检负担轻了。”面对基层减负带来的实效,不少基层党员干部都表达了能多干些实事的想法。

“加”和“减”看似是一对互逆的关系,但实际上是殊途同归。卸包袱做“减法”、强基础做“加法”,归根到底都是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蓄动能。也只有肩上更轻,步伐更稳,才能更好地行稳致远。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明确要求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肩负着“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广东通过为基层排忧解难,致力于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前行,腾出手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减负”和“强基”都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重要内容。通过“减负”不断为基层注入活力,通过“强基”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堡垒才会愈加稳固,发展动能才能持续强劲,才能更好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卸包袱不是卸责任、减质量,强基础是要固根本、敢担责。可以说,“减负”和“强基”是一体的,要通过“强基”避免“减负”成“挡箭牌”,是要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是激励实干的导向,让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能力、更优的环境,让基层干部回归干事创业本位,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新风正气。

小马是拉不动大车的,只有通过减负给马儿卸重,通过强基给马儿健体,方有可能一日千里。通过卸包袱、强基础来“蓄动能”,一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一定能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