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兴业优选地:粤东西北动力澎湃
随着广东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产业有序转移、“五外联动”等重点工作,今天的粤东西北生机盎然、动力澎湃,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投资兴业的优选地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史成雷 实习生/区嘉珩 发自韶关、汕尾、阳江
◎本文责编/郭芳
走进位于韶关市仁化县的鸿伟木业(仁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伟木业”)生产车间,一张张全竹刨花板产品正走下生产线,被整齐打包叠放好。未来,这些产品将作为装修材料流向珠三角以及全国各地。
鸿伟木业所在的仁化县毛竹产业园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近五年来,公司主动转型升级,致力于全竹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正寻求其他产业配套的竹加工企业共同合作发展。”鸿伟木业总经理刘艳介绍,目前企业已引进来自珠三角及其他省份的企业合作。
实际上,鸿伟木业的发展轨迹折射出许多粤东西北地区企业的发展路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寄语“带动和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
随着广东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产业有序转移、“五外联动”等重点工作,今天的粤东西北生机盎然、动力澎湃,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投资兴业的优选地。
“手牵手”发展
一直以来,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板。招商引资正是推动粤东西北迎头赶上、加快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广东早有行动。
去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1+14+15”的政策体系,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和激励产业转移。
今年5月,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要“以产业平台为重要载体集聚集约打造县域支柱产业,紧密衔接本市和对口帮扶市县产业体系,合力共建产业链、产业集群,厚植县域产业根基”。
不久前,2024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在广州举行。一场会议,让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再次联动,“手牵手”发展。数据显示,此次招商会共达成合作项目319个,投资总额2439亿元。
据了解,从2023年起,广东计划每年举办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希望经过五年的努力,争取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累计引进内外资产业项目5000个以上,投资总金额超2万亿元,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产业项目1000个以上。
近期,通过2024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的考察活动,承沣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经理薛然第一次前往韶关。经过两天的考察,薛然兴奋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目前,我们这里有不少企业想投资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粤东西北地区。经过考察,我们发现韶关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后期我们也会带领企业走进韶关、了解韶关、投资韶关。”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一项项产业项目的落地、一个个产业平台的完善,来自珠三角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将不断为粤东西北地区注入新活力。
营商环境激活县域新潜力
位于汕尾市城区红草镇的比亚迪红草工业园,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在比亚迪旗下弗迪科技制动器工厂车间,工人们正熟练操控着机器,各条生产线井然运作。未来,这里将建设灯塔工厂,实现工业4.0自动化及智能仓储化。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比亚迪进入汕尾,在陆河、城区红草镇布局储能电池零配件、汽车零配件、智能终端零部件、轨道交通产业零部件等多个大型项目。2023年,比亚迪在汕尾的项目创造了约180亿元的产值,同比增长达到40%,目前整体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比亚迪汕尾基地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汕尾优越的营商环境。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海涛介绍,今年以来,汕尾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和政策的精准扶持,出台新能源汽车“26条”等,参照深圳的力度,围绕着比亚迪的产业链出台了16条高含金量的政策。
不久前,2023年全省21个地市营商环境“成绩单”公布。汕尾被列为第二档,是进入第一档、第二档的三个粤东西北城市之一。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用脚投票。据统计,仅2023年以来,汕尾新引进的项目达212个,总投资超过550亿元。
做好产业转移工作,“转出去”只是第一步,让产业在承接地“接得住”“留得下”“可发展”,才是产业转移真正发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用、增强粤东西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
营商环境正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2023年6月,《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正式印发,提出“到2024年,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均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营商环境”。
在位于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浈江河畔的仁化产业转移工业园,优惠政策被醒目地张贴在展厅的墙上。
“我们不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做好要素保障工作,致力于将园区打造成为广东省首个新能源电池材料循环利用特色园区。”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万志明介绍,园区已投入建设资金超过8.75亿元,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在全市园区排名前列。
万志明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园区实行“团队式”服务,设立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推行县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园区企业合理诉求,快速推动项目建设。
广东盛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祥”)的落地投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盛祥负责人廖凯文介绍,在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盛祥6万吨/年废旧锂电池资源回收利用项目于2021年12月8日拍地,12月10日动工,2022年6月6日试投产,形成了企业心中的“仁化速度”。
“再过几年行业将迎来高峰期。未来,希望更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仁化县,形成发展规模效应。”廖凯文表示。
粤东西北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世界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阳江发电装机容量居全省第一,其中清洁能源占比73.7%。2024年,为了充分用好阳江充足的绿色能源资源,阳江在全国率先规划建设了绿能示范产业园。
“企业入驻绿能示范园区,可以至少从三个方面降低成本。”阳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余金富介绍,首先,园区采用海上风电直联的模式,符合欧盟的要求以及国际贸易规则核心要求的绿电供应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碳关税成本;其次,园区用电成本比珠三角地区平均要低11%~14%;此外,园区综合配套好,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粤东西北地区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土地面积约占全省70%,土地开发强度大大低于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海岸线约占全省3/4,资源、环境优势凸显。当前,随着省委、省政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粤东西北地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郑海涛介绍,目前,汕尾有20多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有超过5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可以为企业入驻提供足够的空间。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周发涛跟随考察团走进仁化县,一路考察一路思考。他认为,粤东西北地区政府要根据想引进的行业、企业的不同阶段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目前,仁化县新能源电池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要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引进更多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在仔细了解了仁化县新能源电池产业相关企业的发展情况后,周发涛建议。
实际上,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营商环境,仁化县成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吸引了众多投资人、企业、项目落地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
如今,更多像阳江、汕尾、韶关一样地处粤东西北地区的城市生机盎然、动力澎湃。随着县域发展潜力全面激活,产业基础愈发扎实,开放型经济集蓄成势,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优势逐步凸显,粤东西北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投资兴业的优选地。
网编:李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