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红色文化,为湾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09-02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

编者按

以红色文化激发新动能,以智慧力量推动湾区发展。7月18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广州召开。本届论坛以“红色文化与湾区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吸引了近百名来自境内外、省内外的文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与会者聚焦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人文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红色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本期专题特别推出论坛上专家发表的精彩言论及研究论文选编,以飨读者。

红色文化与湾区创新发展新动能

田丰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研究员

粤港澳大湾区是岭南文化的中心,拥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红色文化基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激活改革、开放和创新动力,对推动广东和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起源于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贯穿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全过程。广东由于其特殊的岭南人文精神,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早期发源地。陈独秀、李大钊等通过刊物和演讲,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历史进程中,广东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体现出红色文化的价值创新。广东工人阶级和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展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核心思想。在党的领导下,广东工人和农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变革和进步。此外,广东在抗战时期通过“胜利大营救”等行动,保护并保存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为新中国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动力。坚持“两个结合”,是大湾区实践创新的动力源泉。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应继续弘扬红色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确保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坚持问题导向,以重大问题和发展目标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推动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同时,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能和策略。

赣闽粤联手打造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名片的建议

杨兴锋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方日报社原社长、广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原主任

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三省,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具有重要历史地位。赣闽粤三地应紧密合作,结成“弘扬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联盟”,打造“共和国寻根”平台数据库和中央红色交通线旅游研学品牌,共同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播红色文化遗产。赣闽粤三地地域相近、历史相连,红色资源丰富且关联性强。党史事件多、革命文物价值高,形成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基础,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建议三地结成“弘扬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联盟”,共同打造“共和国寻根”平台及数据库,推动三地党史、党校、高校、文旅、博物馆等部门在革命文物挖掘、保护、研究、利用等方面开展多层次交流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合作机制,共享红色资源,扩大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三地应共同策划和宣介中央红色交通线品牌,开展红色研学、旅游和教育,形成响亮的红色品牌。赣闽粤三地应整合红色资源,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研学精品线路,结成红色旅游、研学联盟,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合作。通过“互联网+地理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中央苏区红色革命遗址网络,形成“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地图”。三地应加强红色教育基地的资源整合,打造“红色学府”,促进中央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紧密对接,携手走出红色教育培训的合作之路。

以红色文化为引擎,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

徐远通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山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红色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广东的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对推动岭南地区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加强政治引领,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增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红色文化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数量和级别位居全国前列,包括4269个红色革命遗址遗迹、1174处红色革命文物、252处与改革开放有关的“新红色旧址”等。这些资源覆盖广东各地,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对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色文化不仅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更在于对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它凝聚了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敢为人先的创新品格和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激发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将进一步推动岭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提出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东红色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要处理好红色文物资源保护和红色文化宣传推广、学术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红色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关系。通过这些努力,广东将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红色文化产生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实践主体

郑楚宣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观念意识形态。红色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的文化沃土。红色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先进分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这一文化根植于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包含了从整体出发、个人服从整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精髓。陈独秀、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小组,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杰出代表人物,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牺牲,展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和伟大意义。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产物,更是新时代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保护、管理和运用好革命文物。通过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我们可以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章迪诚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广东具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一类是民主革命时期的红色资源,另一类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红色资源。

广东积淀的大量改革开放以来的红色资源,是广东省独具特色、得天独厚的另一类红色资源,其在全国的地位不可替代。改革开放40多年,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用4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中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这完全要归功于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见证了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和改革开放的跌宕起伏。每一处红色遗存、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在讲述着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改革的故事、奋斗的故事;一处处红色遗迹遗址,都在生动传播着红色文化,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时代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谱写红色文化新篇,要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科学方法,更加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议题引导和议程设置作用,加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项目策划,用广大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表述方式,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

强化要素创新,打造岭南红色文化产业链——以广州为例

梁凤莲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一级作家

广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新时代,岭南红色文化市场的潜力得到空前释放,人民群众对优秀红色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根据广州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链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强化要素创新,从繁荣城市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立场出发,构建红色文化产业链将加速红色文化赋能城市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广州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提升红色文化对市民的服务功能,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潜能,推动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产业链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涵盖红色文化历史资源、红色文化产品生产、红色公共文化服务、红色文化市场传播等内容。广州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产业链构建方面存在不足:红色文化产业政策引领性不强,产品开发水平不高,缺乏市场投入,红色文化产业链体系不健全,上游资源丰富但中游创新不足,导致下游产品竞争力弱,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为提升广州红色文化产业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法律保障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其次,优化红色文化产业结构,加强各城区之间的互动联系,展现广州红色文化的整体优势。再次,坚持创新,培育新的市场热点,全面优化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外延,为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带来良好的文化体验。通过要素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转化为红色文化资产,打造集数字技术、思想教育、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综合体,实现高效的资源融通、业态嵌合,最终实现红色文化赋能城市产业发展,为广州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和新策略。

(文字整理/张蓓蕾 周安孝  本文责编/蔡惠珍)


网编:李卓华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