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在樟木头遇见名家

2024-09-02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整理

◎本文责编/张蓓蕾

太不容易了,樟木头一下子吸引了这么多作家,绝了!

——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

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由选择后形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得益于樟木头镇的房价适中、环境优美和东莞市镇两级领导大力支持,使得作家村良性循环发展,也给中国的作家提供了一个南北文化交融的现实基础。希望“中国作家第一村”能坚持做下去,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

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催生的新兴城市。一个成熟的城市不仅是生产和交易的地方,更是能让作家和艺术家定居下来的地方,这样才能形成健全的城市生态。作家村的出现可能是东莞转型中非常重要的标志和现象。从这个意义来说,它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

东莞文化很博大很兼容,就像一棵梧桐树,引来了中国文学的凤凰。很多地方做文化产业但是缺少内容,东莞抓到了文化产业的本质,樟木头作家村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奥运会在北京做了大大的鸟巢,现在东莞市正在做文学的鸟巢,请全中国各地的作家朋友到那里下蛋,生自己的孩子,把梦想放飞蓝天!

——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白庚胜

东莞是一片文学的沃土,也是一片文学的孵化地。能把全国这么多作家吸引到东莞,体现了东莞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创新的气度。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

我一个月前去过樟木头作家村,在作家们集中居住的帝豪花园,参观了作家陈启文、丁燕的房子。那里植被茂盛,小楼雅致,小区里还有游泳池,环境非常好。汇聚在作家村的作家,创作的文体不同,艺术趣味不同,但又显得非常有序,像一个大森林里,生长着各种不同形态的树木,这样,才能达到生态平衡。

——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原主编施战军

作家村的作家们相互支持,创作力量雄厚。作家村作家的整体创作很有前景,会在中国文坛上成为亮丽的风景。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原创研部主任胡平

我觉得东莞和东莞的举措很有意义,以前我们总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家需要走出去,在不同的地方居住。作家村村民来自不同的地方,在那儿创作出了非常好的作品,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作家们到了东莞以后,得到了更多相互切磋、相互激励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因素,有助于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原创研部主任梁鸿鹰

东莞文学艺术院的几届签约,为中国作家第一村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位于东莞市东南部的樟木头镇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又成为作家们首选的居住地和创作地。

——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首任村长雷达

2007年秋天,由于我偶然动意,在樟木头镇买了房子,全国各地的一些作家也纷纷来这里买房,渐渐形成一种作家聚集的气候,樟木头镇党委政府便顺势而为,成立了“中国作家第一村”。樟木头镇不像有的地方那样过于“都市化”,虽然也具有相当规模,可是很有人间烟火气。这里别名“小香港”,很有岭南味道,加之是一个纯粹的客家镇,也就更多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底蕴。我所在的楼盘依山傍水,我称之为“小香港的翠屏山”。我敢说,在全东莞都很难找到我选的这处房子。

——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首任副村长王松

我定居樟木头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因为这里环境好,负氧离子含量高。二是这里有个很好的文化平台,经常能有来自各种文化的碰撞,有利于各地作家的交流。三是这里人文环境好。东莞有改革开放的政治氛围。东莞文联吸纳我为市作协副主席,从没有把我当外地人,东莞文联对我们很好,这体现了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精神。我很感激东莞文联的签约,如果没有东莞的签约,我不可能来东莞。

——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首任副村长雪漠

樟木头果然就这样美丽而质朴。我观樟木头透着风流,它丰富、内敛,客家人的居住地,好客、大气,又暗含了一种未能言说的独特归家感。作家与作家村,是樟木头的慧眼呢。作家们一生除了写故乡还是写故乡,樟木头,作家村村民们的第二故乡,在生命的某个时刻,必将迎来一番明媚的文化景象。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村村民葛水平

东莞是一个有文化深度和广度的地方,是近30年来崛起的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城市。它浓缩了30年来中国城乡嬗变过程中的大部分情景,再现了一个时代以及人们在这个时代中的境遇。我认为这就是东莞最大的、最有特色的文化内涵。东莞文学同许多城市比恰好是最丰富、最斑斓也最具多元性的。在樟木头的这个家,是我经过多方掂量之后选定的一个值得终身依托的家园。

——作家村村民陈启文

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在樟木头完成的。我的习惯是清晨起来写作的,每天清晨四五点钟,我轻手轻脚进到书房,打开电脑,然后在天台上站一会儿,看看天亮前的群山。阳台上是种了一些花的,一株白玉兰开得旺盛,清晨的白玉兰格外香,我想,沁人心脾,大概就是形容这样的清香。然后,喝一杯浓浓的咖啡,让自己处于兴奋状态,坐在电脑前,进入我虚构的世界。

——作家村村民王十月

加入中国作家第一村,使我的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让我在感受沿海城市新生活的同时,对以往的生活有了一种全新的过滤和认识,对以往的创作观念也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如果我们只盯着脚下的那片泥土,盯着穷乡僻壤的那点陈旧故事,絮絮叨叨地反复讲述,还有多少读者愿意去看?还有多少文学价值可言?作家不能只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不能光顾着写,还要想着为谁写。文学,一旦放弃了读者,等于埋葬了自己。

——作家村村民唐达天

我的写作和我的定居是融为一体的。2011年初,为创作《她在东莞》系列散文我来樟木头采访,看到这里环境很宜居,便在这里买了房,定居下来。到2012年6月,我已在《人民文学》《光明日报》《天涯》《散文》等全国50多家报刊上发表《她在东莞》35万字;同时发表非东莞题材作品30万字。我去电子厂和音像带盒厂打工,自己当女工,一天干11个小时,最终,用汗水和血水,换来一篇篇高质量的稿件。在樟木头住,可以激起我的创作激情。

——作家村村民丁燕 


网编:李卓华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