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如何在文创“生态圈”中出圈

2024-11-24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影子

IP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品牌效应。当前中国已进入了文创4.0时代,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更加注重IP化和系统化的发展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发自广州、深圳、韶关

◎本文责编/张蓓蕾

文创是什么?文创为什么这么火?从一枚书签、一件文具到一场沉浸式体验展,“文创”二字已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词语,逐渐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最终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现象。这一转变不仅见证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映射出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追求与热爱。

作为连续20年文化产业的排头兵,广东更是文创的沃土。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为文化企业融资积极搭建平台,给与会的数百家机构、企业带来满满惊喜与干货。广东文创的崛起并非偶然,这背后是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创新型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文创产业的道路上,挑战与探索如影随形。如何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避免文化的“符号化”?如何将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南方》杂志记者走访不同行业和企业寻求答案。

挑战一:广东如何利用国际化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全球

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增长6.0%,全国占比超过1/6(17.36%),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近年来,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和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广东正逐步将文化创意产业推向全球市场。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自2003年创办以来,通过展示全球优秀的纪录片作品,为各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2023年,第20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吸引了来自122个国家和地区的4542部纪录片参评参展,成交额达26亿元。通过这一平台,广东的文化创意企业推动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影响。

与此同时,深圳文博会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国际化平台,在推动广东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全球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24年的深圳文博会展览规模、展商数量以及海外参展商、采购商的参与度均创下历届之最。为期5天的时间里吸引了超12万件文化产品和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展示、交易。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成果,还聚焦了文化与科技的跨界融合,展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化、科技化方面的发展趋势。

20年来,深圳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2.8万亿元,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深圳文博会已经成为广东的一个重要文化IP。在这些国际化平台的推动下,广东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挑战二:本土IP的崛起如何推动广东文创产业从低端代工向创意产业转型

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广东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连续20年领跑全国,更在近年来通过打造一系列本土IP,成功实现了从低端代工向创意产业的华丽转身。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筹备过程中,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两只白海豚的设计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吉祥物不仅传递了粤港澳三地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也成为推动广东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冬奥会“冰墩墩”设计总执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刘平云教授表示,希望这些吉祥物能像冬奥会的“冰墩墩”一样,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商品,带动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从“冰墩墩”到“喜洋洋”,广东在IP开发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和市场洞察力。这些本土IP的成功打造,不仅突破了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推动了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

“IP的塑造强调以创意为先导,这也自然将产品‘制造’带向文化‘智造’,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刘平云教授指出,当前中国已进入了文创4.0时代,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更加注重IP化和系统化的发展。IP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品牌效应。通过塑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认知度的IP形象,广东文创产业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推动了文创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广东文创产业的成功转型,还得益于其强大的生产和授权能力。从策划设计到产品生产,再到传播营销,广东文创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本土IP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广东文创产业的发展并未止步于此。刘平云教授认为,广东文创产业仍然需要向国际优势品牌学习,不断提升内容创新能力。只有以内容创新为先导,才能保持文创产业的持续活力和竞争力。

展望未来,广东文创产业将继续以本土IP崛起为驱动力,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加强IP化、系统化的建设,提升内容创新能力,广东文创产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广东也将继续发挥其在策划设计、产品生产和传播营销方面的优势,为本土IP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挑战三:乡村文创如何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

古戏台、古商铺、古民居、古茶楼、古书院、古围楼……在1.2万平方米的区域内,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周前村蕴藏着大量的古建筑和遗址。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村保护工程的推进,周前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3年6月,始兴县携手广州美术学院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渠岩教授团队,对原周前村小学进行整体修建改造。

建设初期,项目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留旧小学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让乡村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同时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考验着团队。

随着建设的深入,周前艺术公社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这里建有乡村美术馆、艺术家驻地机构、艺术家工作室、民艺工作坊、乡村研学课堂、有机文创商店、乡村图书馆、乡村咖啡馆、生态厨房、茶寮空间、艺术民宿等机构和设施。这些空间不仅满足了学术研讨、交流展示、外来游客观光体验等需求,还成为民俗民艺保护传承、文艺精品开发创造、艺术与乡村双向互动的平台载体。

乡村文创产业的兴起,不仅为乡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机遇。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艺术乡建的实践,广东的乡村正在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挑战四:如何平衡市场竞争与盈利压力

在文创产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天闻角川作为出版行业内的佼佼者,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与盈利压力的双重挑战。然而,通过不断创新与精准定位,天闻角川在挑战中找到了破局之道,打造了一系列备受粉丝喜爱的文创产品,尤其暹罗猫小豆泥形象IP更是成为市场上的亮点。

对于长期运营的IP,如何持续推出新品并保持粉丝的新鲜感,成为最大的挑战之一。天闻角川商品总监罗毅俊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天闻角川首先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分析了日本和欧美各大知名形象IP的新品情况,并结合小豆泥自身的特点,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公司不断推出新的图库,通过结合魔法、校园、田园等不同主题,让小豆泥扮演各种角色,丰富了产品的多样性。同时,天闻角川还拓宽了毛绒产品的产品线,开发出各种细分尺寸和价位的毛绒类产品,以满足不同粉丝的需求。

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产品线,将单一IP拓展至图书、周边产品、动画、小剧场漫画和游戏等多个领域。这种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不仅提升了IP的价值,还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盈利点。

“让热爱,更可爱。”在文创产业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天闻角川总经理陈霖霏表示,天闻角川深知这一点,为此不断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泛二次元、具备专业素养的团队。这支团队不仅负责周边的策划和设计,还负责与供应商、版权方、制作团队和销售团队的协作和沟通。正是这样一支高效专业的团队,使得天闻角川在文创业务中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保持领先地位。

网编:李卓华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