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激活广东科创“新动能”

2022-06-2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刘小勇 张文新

第四届广东科普嘉年华活动现场精彩纷呈

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瞩目成就。但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只有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才能唤醒公众创新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激活广东科创新动能

◎刘小勇 张文新

5年来,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各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1+1+9”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动能。

对科学探索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科技创新的原始动力。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科学、学习科学,可唤醒公众创新意识,让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到科技创新之中。2021年10月1日,《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从科普工作职责和权限、激励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有利于聚拢优质科普资源,为助力培养科创后备人才提供法律支撑。

引导科技成果走近公众,提升全民创新意识

作为全国创新“引擎”之一,广东每年都有不少瞩目的科技成果。对公众而言,深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人望而生畏,将科技成果科普化,用公众“摸得着、看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展示出来,将大大增加公众关注度。《条例》对此有多条明确规定,鼓励和支持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的成果、科研重点项目或者重大项目成果科普化,同时鼓励企业、实验室等向公众开放,向公众展示高新技术产品和成果。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刘焕彬对科普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在他看来,将科创成果特别是科研重大项目成果科普化,一方面可以让公众了解科创新成果的内容,普及科学领域的新知识和科研新进展,有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发明者亲自做科普工作,可以通过他们的创新亲身经历,分享科学思想和科学家精神,激发大众创新热情,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优化区域科普资源配置,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的一大短板。针对这方面,《条例》特别提到:广东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的扶持,优化区域科普资源配置,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地区之间科普合作和资源共享,统筹推进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制度的支撑,对我们基层科普工作者就如一剂强心针,给我们更大的动力开展全民科普工作。”信宜科学馆负责人曾香常年奋战在基层科普工作一线,奔走在各部门之间,开展多元化科普活动是她的工作常态。《条例》出台后,她备受鼓舞:“作为基层科普工作者,我们将切实贯彻实施《条例》,用好每一分资源,做好每一次活动,让公众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完善科技教育机制,激活青少年创新热情

青少年科普是科普工作的重点。自《条例》实施以来,广州市黄埔区科协(广州开发区科协)积极贯彻落实,建立5家黄埔少年科学院分院和6家校外特色实践基地,形成“1+1+5+N”科普进校园科普联动协作创新模式。同时,在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举荐10位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担任学校“第一科学导师”,邀请5位院士在特色分院成立院士工作室。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实验学校成为全市首个挂牌“院士工作室”的学校,把科技教育贯穿于学科课程、课余活动、育人链条之中,增强科普新鲜感、感染力,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