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港澳青年的湾区朋友圈

2022-06-2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温柔 史成雷

目前,全省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过2300个。图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如今,生长在港澳,奋斗在湾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青年的选择。港澳青年的湾区朋友圈正不断得到拓展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史成雷 发自广州、深圳、江门等地

◎本文责编/郭芳

2018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的香港青年邓文俊决定来粤港澳大湾区走一走、看一看。“印象里10多年前的东莞,聚集着密密麻麻的劳动密集型工厂。没有想到,现在这里聚集了像华为这样千亿级的众多高科技企业。”2个月、8座城市,邓文俊走过了珠三角大多数城市,最后他选择了东莞松山湖作为创业目的地。他在这里创办了创龙集团,专注于增强现实(AR)技术研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2021年9月,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方案的接连出台,给港澳青年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期盼。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化民生领域合作,高标准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推进在粤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如今,生长在港澳,奋斗在湾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青年的选择。港澳青年的湾区朋友圈正不断得到拓展。

弯道超车新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发展空间,给港澳青年创业者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新机会。

“来内地创业,这对香港的亲友而言是个重大选择,我用4年多的时间证明了这个决定是正确的。”邓文俊介绍,如今公司已经从创业初期的3人团队发展到30多人,业务营收比创业初期翻了几十倍。

在邓文俊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有着融合发展的巨大空间,公司将研发环节布局在东莞、珠海,销售环节放在香港。邓文俊期待着,未来可以在湾区每一座城市设立办公点。

几年前,土生土长的澳门青年陈祥跳出“舒适圈”,正式成了一名“广漂”创业者。2020年初他与合作伙伴创办了广州神农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农智联”),并入驻由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和澳门国际青创集团合作创建的广州科学城(澳门)青年创新创业部落(以下简称“澳青部落”)。

多年海外求学的经历,让陈祥看到了内地农业发展的机遇。陈祥和团队深入广东英德,广西梧州、贺州等国内主要产茶基地,研发了区块链溯源平台,实现对茶叶、中药材种植的智慧化管理。

“神农智联通过数字化手段,建设出了一套完整的产品追溯体系,实现从种植、采收、存储到销售的信息全程上链,并为每一个产品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从而实现产品信息可视化。”陈祥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在广西、甘肃等地开展运营服务,同时企业研发中心也加入了国家级区块链设施“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珠海横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多次提及中医药产业,带给我们许多发展机遇。”在陈祥看来,澳门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依托澳门高校国际化的科研资源,可以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也可以带动实现乡村振兴。

实际上,在澳青部落汇聚了很多像陈祥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带着“硬科技”沉下身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当中。目前,澳青部落共吸引粤港澳台企业123家,包括珩达生物、澳芯(澳门首个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芯片项目)、神农智联、世朗、墨斗等科技创新企业,聚集港澳台等地高端人才超过80人。

广阔的发展空间、优惠的政府扶持政策、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等因素叠加,吸引着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奋斗,大湾区成为港澳圆梦者的沃土。目前,全省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过23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达3400余人。

港澳青年湾区就业成为趋势

今年6月初,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高嘉莹来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始了自己在大湾区的科研生活。

不久前,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通知,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嘉亨(珠海横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高嘉莹成为首个入站的澳门籍博士后。

“澳门的‘二五计划’包括与横琴联合发展大健康产业,对中医药产业也很支持,但澳门毕竟资源有限,药企的规模普遍比较小。相比来看,一水一桥之隔的横琴潜力巨大,横琴合作区有望成为发展高质量中医药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并为企业打开产学研一体化的通道。”高嘉莹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在高嘉莹看来,横琴合作区是澳门与大湾区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澳门与横琴可以在中医药产业领域实现很好的互补。“比如一些新的中医药研究项目,可以通过澳门走向国际,可以通过横琴走向大湾区及内地”。

高嘉莹介绍,目前横琴的科研条件已经非常不错,交通也很方便,这也是自己选择来到横琴的重要原因。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专业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还与澳门科技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居住在澳门、工作在横琴十分便利,通关只需要10分钟左右。”高嘉莹说。

与此同时,横琴对于港澳高学历人才有着非常优厚的政策。像高嘉莹这样落户在横琴的博士后,不仅可以拿到每年几十万元的租房和生活补贴,出站后留在横琴工作的,还能拿到不低的安家费。这大大提高了澳门科技人才来横琴发展的吸引力。

“刚刚落地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构建了趋同澳门的税负环境,这对我们这些在横琴工作的澳门人很有吸引力。”高嘉莹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不断优化的湾区环境,正让港澳青年在湾区就业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全面取消,港澳居民可同等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服务,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超过8.51万人。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政策落实落地,累计超过1000人次的港澳居民报考,首批考取港澳居民已聘用到岗。

让港澳青年有更多机会和选择

今年1月,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名单公布。在入围的优秀青年中,有一位来自香港的青年罗伟特。

“香港寸土寸金,做研究的物理空间有限。大学毕业前,我们只能在大学的天台上面去做天台农场,面积比较小。毕业之后,我们来到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始做鱼菜共生的种植实验。”罗伟特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一开始 ,由于创业资金有限,且没有经验,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但罗伟特团队三人没有气馁,而是边摸索边改进。“前期,我们不断做种植实验,一做就是三年。”罗伟特介绍,经测试,相对于国外传统技术,团队研发的技术可使蔬菜年产量提升206%,变动生产成本降低83%,蔬菜的口感、味道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2019年6月,罗伟特团队带着鱼菜共生项目参加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一举夺得初创组一等奖。随后又获得团中央举办的“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村农业初创组的金奖。这让整个团队深受鼓舞。

如今,罗伟特团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建成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505亩,带动农户增收251户,2021年纳税总额超过100万元。

扎根大湾区创业6年,罗伟特对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深有感触:“江门虽然不是一线城市,但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我们的实验小规模成功以后,可以迅速地扩大种植规模,这在香港是没法想象的。”

“在大湾区奋斗的这6年,让我觉得我们的青春是闪光的,同时也让我感到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这几年,罗伟特带领创业团队义务组织超过8000名港澳青年到鱼菜共生项目基地交流学习。还在线上组织累计6万名青年进行交流,为宣传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创新作出突出贡献。

2015年,作为第一批入驻的香港青年创业团队,香港青年陈升带着团队免费入驻了刚刚启用的深圳前海梦工场。陈升成立的前海学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一个跨境商品“逆向”输出的平台。创业不到一年,陈升的团队便获得了首轮5000万元的融资。

作为一名“老前海人”,陈升也从一名单纯的创业者变为创业平台的运营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前海时对我们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说,湾区里的青年人创造力十足。”从前海“毕业”之后,陈升创办了港湾创新有限公司,参与建设了多个港澳青年创业基地,辅导超过300个创业团队。

“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融入湾区发展当中。不久前,深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就有不少香港青年的身影。未来,我希望更多港澳青年可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港澳青年有更多机会和选择。”陈升期待。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