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赴京华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我从一线来”,“我”是代表委员,是普通百姓。关注基层代表委员的坚实脚步,倾听一线群众的真实声音,也将为新一年谋得赓续荣光、走向未来的动力。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代表委员履职过程,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启程赴北京参会
岭南多才俊,议政赴京华。代表委员倍加珍惜“收官之年”的履职机遇,围绕实现总书记赋予广东的重要使命,为民尽责、建言献策
◎《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发自广州等地
◎本文责编/李焱鑫
“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带着第24届冬奥会胜利举办的喜悦,我们满怀豪情,向着北京出发,共赴春天的盛会。”三月阳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148名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和56名住粤全国政协委员飞赴北京参会。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2022年全国两会备受瞩目。代表与委员满怀期待,慎终如始,把民声民意从岭南带到了京华。他们的关注重点,既是发展、治理中的总结提炼,也将是未来中国各项改革的重要内容;他们的关注重点,有着先行地特有的敏感度、精细化的颗粒度,因而也有了更好的穿透度。
先行地的敏感度
全国两会关注的议题,既要与国家、社会阶段性发展保持同频共振,某种程度上说也应具备政策发展的前瞻性。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很多领域都有探路实践。扎根于此的代表和委员,也对新趋势和方向保持特有的敏感度。
自去年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来,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百姓关心的热词。截至2021年12月末,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广东碳配额累计成交2亿吨,占全国总量28.22%,位居全国第一。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筱虹据此提出《关于以“碳”要素为抓手打造广州国际化碳金融中心的建议》,建议广州市需紧抓国家双碳战略布局窗口期,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以“碳”要素为抓手建设广州国际化碳金融中心,在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中谋求更高定位。
其实早在去年,全国人大代表白鹤祥就提出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的建议,推动居民和企业碳普惠行为或开发自愿减排项目形成的碳减排量纳入碳市场,今年提出建议进一步研究推动。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则锚定了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机遇,今年与郝振山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的建议》的提案,建议通过部市共建的方式,在深圳建设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引导和支持先进低碳技术发展。
对“双碳”这个新课题,代表、委员既立足国家视角前瞻,又能结合地方实践着力,提出一批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金点子,展现了先行地的担当与思考。
因为先行,所以敏锐。中央在深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货币先行示范区,全国人大代表王景武今年拟提出针对数字人民币立法或出台相应法规的建议;广东的数字政府和元宇宙产业发展迅猛,全国政协委员刘伟建议尽快出台元宇宙顶层设计,对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予以规范。
正是以这样特有的敏感度,代表、委员在许多先行领域大胆探路,提出独到的建议。
精细化的颗粒度
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不仅要“先”,也要“细”。
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和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对很多民生主题的探讨,不仅是率先提出架构,更是对政策落地进行深入论证和完善,实现精细化的颗粒度。
广东是人口大省,又是全国人口结构最“年轻”的省份之一,但是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和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对于人口问题先知先觉、思考入微,本届履职以来相继提出了鼓励生育的积极建议,甚至提出可以广东为试点。2021年,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顶层设计放开之后,从社会到市场,从机构到个体,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节点,也会遇到新的问题。
女性就业与育儿的矛盾如何解决?
企业承载的负担如何分担?
乃至,由此带来的“一老一小”问题,以及中年人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35岁危机”怎么办?
这都是时代所出卷子中提出的问题。
针对“小”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今年提出《关于完善鼓励生育配套措施构建宜生宜育社会的建议》,建议扩大普惠性托幼资源供给,推进“托幼一体化”服务模式,将托儿服务纳入以公立机构为主的普惠型幼教体系。“老”问题也已经有相应的构建,全国人大代表、揭阳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陈旭斌建议,针对患病老年人设立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医养机构。
“人口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所以三孩政策的放开,关系到的民生链条很长,涉及孩子教育、妇女就业等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性破解。”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林勇,今年深切关注家庭顶梁柱的就业,建议从公务员考试开始推行“放开35岁限制”。
同样的研究模式,也应用在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等大命题中。代表、委员从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出发,进行有的放矢的研究和建言,提升了政策的精细化,缩小了政策的颗粒度,切实解决民所忧、推动实现民所盼。
从基层到决策层的穿透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共通性都是建言资政。代表、委员就是从一线调研,形成优质议案、提案和建议,需要拥有从基层到决策层的穿透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海仪在少年审判庭耕耘20多年,一直关注未成年保护,履职这5年间围绕青少年保护、教育等民生话题领衔提出了20多条建议。她的建议之间环环相扣形成组合拳,不少建议不但得到业务主管部门答复,还得到了人大常委会相关专业委员会的答复并落到实处。
这样的“穿透度”源自哪里?陈海仪的回答是从紧密的群众联系中来。她定期走访广州市妇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等综治职能部门,形成联席会议,强化联络,充分了解基层社会治理状况并开展相关调研。她还有一个诀窍就是带着年轻人一起调研,年轻人思维活跃,让陈海仪的建议更有时代感,也更接地气,增加了建议的穿透度。
在粤全国人大代表扎实落实全国人大“双联系”工作要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支部书记李金东2021年以来走访选民150余人次,平时电话、微信联系选民500余人次,反映群众意见建议13件,为选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1件。来自连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何桂芳,更是在自己村委会办公楼上建了代表联络站,自去年5月以来,收到全国各地50多件情况反映,通过进一步了解情况,将问题反映给有关单位,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在疫情大考中,不少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响应号召,赶赴战疫一线,发挥所长、尽己所能,紧扣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许多“金点子”在战疫中转化为政策举措。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刘伟除了提出设立“元宇宙”顶层设计,还在履职中调研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管理模式,提出总结广州的经验成果,以“技防”巩固“人防”,以更加精准科学严格的措施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岭南多才俊,议政赴京华。代表、委员倍加珍惜收官之年的履职机遇,围绕实现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为民尽责、建言献策,奔赴好这场赶考之路。他们将广东人民的智慧和实践带到北京、带向全国,也将总书记和中央的深情厚望带回南粤,凝聚起迈向新征程、迎接二十大的新力量。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