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恒久远 文明绵延长
正式落成开馆的广州国家版本馆,不仅是新时代广东的文化新地标,更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新高峰
◎《南方》杂志评论员/李育蒙
◎本文责编/林若川
民族复兴,关键在精神,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脉绵延,底气就是深厚文化底蕴所铸就出来的文化自信、所涵养的民族精神、所激发的中国力量。建好用好中国国家版本馆,更好地发挥出文化在凝聚共识、涵养精神、积蓄力量中的重要作用,既展现出新时代的中国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华文化的匠心,也展现出新时代的中国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强的决心,更彰显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守护文化根脉、弘扬民族精神的初心。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文化,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实体元素。坚定文化自信,也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套话。中华文化种类丰富、印记广泛,承载文化的载体众多。从青铜器到竹简木牍,从恢宏史诗到一张粮票布票,版本馆里每一件藏品都饱含着文脉绵延的底色。将版本馆建设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的载体,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搭建起一座记忆的桥梁,让文化可以“安放”,让“传承”有空间,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文化自信有更丰富的载体,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行稳致远。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传承历史文脉,要守正寻源,从历史文脉中增强文化自信。版本馆的建设不仅彰显出当代中国的大国风貌,更是从古至今展出汉唐风韵、江南宋韵、岭南新韵。透过这些蕴含文明印记的中国元素,能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更好了解中华文明,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能从增强中华文明认同中培育民族复兴前进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更能从增强历史自觉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加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善于寻源才能善于创新。传承历史文脉,要创新传承方式。文化,不应该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要动起来“潮”起来,贴近现实生活才能更好地“圈粉”,更好地表达出文化自信的时代活力。版本馆,在守正寻源基础上极力突出了地方文化特色,映照现实生活。例如广州分馆在建筑风格上将传统形制与岭南山水高度融合,通过营造出一个舒适的“岭南印象”环境,来感悟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受时代发展的变迁,感知美好生活的幸福,以此来增强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定位于展现新时代恢宏气象的新高地、传承中华文明的新标识、彰显中国精神的新阵地、展示中国形象的新窗口。版本馆立足中华大地,闪耀着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向世界诠释中华文明故事、展示中国发展故事,为人类文明交流进步奏响“诗和远方”的华美乐章。版本馆里的中国,沉淀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智慧,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见证着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面貌,必将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走近中国。
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理应扛起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走近中国的责任担当。文沁阁(广州分馆)选址广州,这不仅是广东的荣幸,更是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要历史使命。保护国家版本的恒久远,就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绵延长。我们要推动广州分馆立足广东、辐射周边、放眼全球,成为广东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要着力推动广州分馆构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成就版本,以及岭南文化版本等特色版本资源体系;要全力推动国家版本馆在岭南大地结出丰硕成果,成为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推动南粤大地在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中走在前列。
众人拾柴火焰高。正式落成开馆的广州国家版本馆,不仅是新时代广东的文化新地标,更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新高峰。全省党员干部要以广州国家版本馆落成开馆为契机,以更坚定决心、更大力度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深化落实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上不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响应
陈初生(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史研究馆首任书法院院长、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这个巨型文化工程,是一个大手笔,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一项伟大创举。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立能够加快收藏版本的速度,也为版本的研究带来很大利好,这不仅有利于文脉的挖掘保护,也有利于当代文明成果的总结与生长。
建设广州国家版本馆,为广东进一步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当下,科技为版本及文物保护、传承带来了更多空间。许多古籍影印之后,可以更好传播,有利于社会阅读、研究、交流。古籍需要被认识、被阅读、被使用,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活化,在当下发挥功用。我们要把广州国家版本馆定位为学术研究交流和提升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圣殿,充分发挥她的价值。
在版本研究领域,培养专业人才极其不易。如果馆内优良的版本保藏条件、研究基础能够吸引到专业人才,将有助于在未来培养出岭南文化专家、大家。
林蓝(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盛世修典,国家版本馆是中国文化大事,广州国家版本馆是广东大事,彰显了文化强省的实力与信心。
开馆展之一“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选取岭南近现代美术百年百家百幅作品,展示出岭南近现代美术发展的脉络与精华。与一般的美术展览不同,这也是本次展览岭南美术近现代百位艺术家百幅画作的选取标准与展示逻辑,即反映广东社会发展史、岭南文化演进史的名家创作的美术作品。广州国家版本馆未来美术作品的收藏,应着力于代表时代、代表广东的大家与大作,重在“精”,重在品质,方能更好发挥版本馆保藏优势,为现世与后世美术研究提供时代经典样本。
陈希(评论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本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各类资源信息和各种文化印记。中国国家版本馆不同于一般的图书馆,集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多种功能形态于一体。广州国家版本馆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纽带,它收藏港澳台文献,将举行众多的交流活动如文化展览、文化研讨。广州国家版本馆凸显岭南特色和时代新韵,不仅建筑设计体现岭南园林风格,而且特色版本琳琅满目,收藏岭南风物、侨批侨刊、音响唱片、科技创新等珍稀版本。赓续岭南文脉、讲述湾区故事,展现改革历程,推动文明发展。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试验区,经济总量30多年来一直居于全国首位,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文化建设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广州国家版本馆的建成无疑将助力广州乃至广东的文化建设,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
张晋琼(国家一级编剧、广东粤剧院副院长):
国家版本馆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意义重大。而建于从化凤凰山麓、流溪河畔的广州国家版本馆,彰显着“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之品格。毫无疑问,广州国家版本馆将有利于岭南文化相关的版本保藏,也让中华文明的未来道路更加开阔。
陈惠永(潮州市湘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广州国家版本馆从“中国高度、世界广度、技术锐度”,着力打造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对增强文化自信、厚植文化根基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我倍感自豪,也深受启发。当前,潮州湘桥正奋力开创文化强区建设新局面,扎实推动全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接下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着力在整合资源、打造阵地、塑造品牌方面下功夫,举全区之力发展文化事业,为全力打造特色精品城市的核心承载区,奋力开创湘桥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