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苏东青:做孩子们的领路人、暖心人

2022-10-11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梦醒

我们要根据实际深入研究,开发符合需求、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潮州

◎本文责编/蒋玉

忙碌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潮州市湘桥区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苏东青的日常。三尺讲台,育人为本,执教三十载,苏东青始终走在教育改革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紧跟时代发展。苏东青从未因为忙碌而停止对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在忙碌与充实中始终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真情,做孩子们的领路人、暖心人。

创新雅实教育

“未来的教育竞争一定是课程上的竞争。课程设计好了,孩子们才能学好,这是国家层面的竞争也是未来教育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深入研究,开发符合需求、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扎实。”谈及教育,苏东青向《南方》杂志记者说出自己的观点。

从1994年成为潮州第一名承担“广东省语文活动课研究课题”的实验教师开始,苏东青一直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如今,苏东青已成长为获得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书香校长,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一系列表彰。

近年来,苏东青带领全校坚持以培养学生“德雅、心雅、言雅、字雅、艺雅、博雅”为目标,培养“言雅传文明、字雅承经典、德雅润人生、博雅志高远、艺雅扬个性、心雅养大气”的“六雅学子”。在学校实施“雅实教学”工程,他又推动学校开展诸多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这些工作让孩子们收获极大,也让苏东青感受很多:“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党史知识和基础教育结合,让孩子们有直观深刻的感受,如何将体艺课程和当地文化特色、非遗项目结合起来都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以“学科素养+艺体特长”的模式,探索“一班一品”课程改革;紧跟时事热点,举办“一带一路”游园会;将古诗词谱成乐曲教学生吟唱……苏东青希望全面打开学生们的兴趣和特长:“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喜欢艺术,有的擅长科创,在学校的雅实教学里的氛围更加公平、公正、开放,有利于孩子们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而不是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同而缺少选择权。当然,这也为一些艺术学习的专业选拔提供了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养育美好的心灵,也是我们培育高素质公民、时代新人的目标。”

教育行与思

2015年,苏东青在参加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前沿的教育信息。苏东青认识到智能化教学在其他地区已被广泛应用,并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回到学校后,一向主张创新教学的苏东青便着手构建本校的现代智慧平台,尝试在全校逐步推广智慧课堂。

“所谓智慧课堂,就是先学后教、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苏东青介绍说,与以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智慧课堂转变为老师提前录制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提前自学、提出疑问,最后由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并解决这些疑问和难点。

与此同时,智慧课堂还通过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帮助老师准确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尽管困难重重,智慧课堂还是坚持下来,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此外,苏东青所在学校还开设了“一班一品”,即一个班级一个艺体项目且六年连贯培养的艺体特长课程。

“我们在语文、英语学科中开设和艺术学科整合的‘课本剧’‘童谣诵’等表演课程,六年连贯培养的艺体特长课程;开发能有效拓展学生知识能力领域的兴趣选修课程。”苏东青表示,这些教育方式的变化对师资的要求、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老师们除了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教育提升必须要在人才提升上下功夫,要让走出去的优秀教师以团队形式深耕不发达地区,集中资源和精力带动学科发展,积累更多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名师专家。”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