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母亲与红树林

2022-06-1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万益

谁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历八月中下旬,夏粮已食尽,秋收未开镰,母亲却神情淡定,进入了红树林……

◎万益

◎本文责编∕蒋玉

北潭红树林位于广东遂溪县界炮镇北潭沿海,距县城约40公里,这里的红树林是湛江保留较好的原始红树林保护区之一。我与北潭红树林有深深的渊源,是因为我的母亲就出生在北潭。因为贫穷,幼时母亲经常携我到外婆家,既蹭吃蹭喝,又赶海谋求生活出路。

北潭赶海

外婆家就在海岸边。潮涨最高时海水漫到门口,众多的小鱼儿随浪而至、逐浪而去,招引众人捕捞。

在离家门不到300米的滩涂上,有近10平方公里的红树林,渔村人称榄山,树称榄树。

涨潮时,因为矮小,红树林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中。只有退潮时,红树林才露出真容。此时,绿色替代了湛蓝,圆圆的嫩叶随海风起舞,婀娜多姿。每棵树都有一米多高的主茎,它们相互嵌合,相互依存,擎起一片天。海水中,品种各异、大小不一的鱼虾游弋,馋坏了品类各异、大小不一的鸟虫。树林下,小径迂回、扑朔迷离,是小孩子捉迷藏的天然娱乐场所,但必须提防迷困其中而被潮水淹溺。

母亲算准时间,待红树林下的海水全部退去后,就带着我沿着小海汊浅浅的流水,在脚下小鱼儿嬉戏和跳鱼摇头摆尾陪伴下钻进红树林,惊飞了鸟儿。

母亲的目标是蟛蜞蟹和小蚝。

茂密阴凉的红树林里,布满徜徉其中的蟛蜞蟹,又称海马蟹。它们四方形的身躯,约3厘米长,背壳坚硬透光,眼睛突出,爪子纤细,行动敏捷,可前后爬行或横行。蟛蜞蟹白灼鲜嫩可口,还能腌制研磨成蟛蜞汁。

见到捕蟹者来到跟前,蟹们匆匆钻进穴洞。“一洞一蟹”的谚语在此得到验证。

面对蟹穴,捕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赤手掏穴,一是竹签挠穴。

母亲多用第二种方法。不愧是行家里手,母亲凭借娴熟的技巧,右手持一尺多长的锋利竹签,在距穴洞约一寸的位置插入七寸时向穴一挠,将蟹驱出穴洞,左手快速将蟹逮住,收入篓中。竹签离穴洞的距离和深浅要恰到好处,距离太近会插死蟛蜞,太远挠不到,深浅亦然。

母亲在林间穿梭,瘦小而轻盈的身躯左转右拐,手起签落,手眼配合默契。

我默默注视着母亲。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倒羸弱的她,而是激发了她的潜能。文盲的母亲没有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的壮举,但一举一动都为了家人的生计,为了度过时艰。在我眼中,母亲娇小的身躯犹似移动的大山。

我想帮助母亲,却无从入手,只好目光游弋拽索,一边看能否捡漏捉到大螃蟹或错过退潮时机的鱼虾,一边观赏红树林的旖旎风光。

时近正午,两个大篓已满,随之“转业”敲蚝。在不及碗口粗的树茎上,寄生着星星点点、斑斑驳驳的小蚝,小的如花生米,大的如脚趾头。母亲拔出腰间的小弯刀,飞快精准地刨刮着小蚝。斜挎着的小篓很快就装满了。

潮水上涨了,母子俩离开红树林,回到外婆家。翌日又赶海。然后,母亲挑着两天的战利品,冒着烈日,赤脚踏着滚烫的沙土小道,劲走12公里,高高兴兴归家去。

无米之炊

按照比例,将生盐撒入蟛蜞蟹中并拌和均匀,在石磨中碾磨成蟛蜞汁,倒入大大的瓦罐中,用黄泥拌浆封顶。3天后解封,可以生食的色香味俱全的蟛蜞汁诞生了。在贫困的日子里,蟛蜞汁不是作料,而是主菜,加点花生油和姜丝,味道更完美。若拌上刚煮熟的长毛红米饭,食过返寻味,羡煞四邻。直至今天,在我的餐桌上什么菜都可以没有,唯有蟛蜞汁不能断。白灼的五花肉、排骨,添上蟛蜞汁,就已经深深打动我的味蕾。

天然小蚝炒薯粉,咀嚼出回味无穷的滋味,让人口留余香。明明已食了四大碗,还“肚饱眼未饱”。

上世纪70年代的农家,在农历八月中下旬,夏粮已食尽,秋收未开镰,闹饥荒是常有的事情。母亲神情淡定,又进入外婆家的红树林。此时树林下硕果累累,红树的熟果酷似白果,又似河蚬状。母亲每天能采摘两箩筐回来,足有上百斤重。用热水将果子浸泡一夜后,将果肉与皮分离,果肉煲粥,果皮煎饼。也许是饥者甘食、渴者甘饮吧,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谁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年四季,酷暑严冬。母亲多次往返红树林。红树林成为我家的希望、依托,是我儿时幸福的源泉、魂牵梦绕的仙境。

高中毕业前的每个寒暑假,我都住在外婆家,白天看着红树林想念家中的母亲,晚上梦见红树林和辛劳的母亲。

在我眼中,母亲就是红树林,红树林就是母亲!

绿色长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又走进北潭红树林。红树林的惨状令人撕心裂肺,潸然泪下。过度开发、人为毁坏、环境污染,导致海滩涂坑坑洼洼、恶臭熏天,红树林七零八落、四分五裂,一片残枝败叶、满目疮痍。长此以往,最具有繁衍能力和顽强生命力的红树林,也会濒临灭绝。

红树林在求助:救救我吧,我可以保护船只、海堤、村落和人群。

幸存的小鱼小虾仿佛也投来乞求的眼神。

有识之士在呼唤: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环境、保护人类。

世人警醒了,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了,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弃耕还海还滩涂、保护与人工造林相结合等方法,上世纪末红树林开始恢复元气并不断扩大面积,真正成为绿色屏障和绿色长城。

我作为红树林的受益者,不敢怠慢,也尽了绵薄之力:2006年,我全力协助北潭村修建了一条约4公里的水泥乡道,通向红树林,意在让更多人认识红树林、保护红树林。

2008年9月24日,十四号台风“黑格比”袭击茂名、湛江时,我就在北潭村。强台风掀起的巨浪,把一大个方形混凝土块掀到邻镇一居民楼的一楼大厅中。但红树林临危不惧,展现保护神的威力,兑现了它们世代守护的“诺言”:就算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回港避风的渔船和岸上的渔民。湛江在这场防风战争中做到“四个零”,最重要的是零伤亡,红树林功不可没!

独领风骚

白露时节,退休赋闲在家的我,悄悄地走近漫无边际、健硕茂密的北潭红树林。

老树粗糙而坚毅,形状怪异而风情万种。独树成林彰显了无限的活力,“多代同堂”已屡见不鲜。就连故去的病树,躯干依然挺立,百年不倒,千年不朽。老树新芽同步茁壮成长,人工种植与自我繁衍相互依存,强劲的躯干与枝繁叶茂相互支持。红树林撑起了天,罩住了地。绿色长城保护了海边万物,润泽了一方文明。

晴朗静谧的天空,流淌着淡蓝色的云,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海湾中;凉风习习,诠释了秋天的韵味。海的豪情、红树林的旷达、沙滩的柔和及新渔村的美丽,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肥鱼在欢快游弋,时而腾空,击起涟漪浪花,时而深潜,销声匿迹。白鹭、白鹤、红嘴鸥、勺嘴鹬、太阳鸟、喙花鸟……数不尽的鸟儿,大的形同天鹅、水鸭,小的犹如凫稚。它们有的群飞,施展美丽的羽翼,阵形变化无穷、妙趣横生;有的立在绿叶顶端,风姿绰约,犹如仙侠;有的闲庭信步,优哉游哉;有的集结在林底下,窃窃私语、相互嬉戏;鸟们面对熟识的长短镜头,毫不怯生,还学会了摆弄风姿。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鸟儿也不愿再当候鸟,红树林也不再是驿站,而是家乡。

渔笛声声伴棹歌,太阳西落鱼满舱,欢天喜地的渔民在夕阳里返回家中。

我沉醉于这般仙境,诗兴勃发,口占一首七绝讴歌红树林:

不受台风半点侵,珍稀庇护献吾心。

同堂世代天伦乐,独领风骚红树林。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