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专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教授

2021-12-1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刘艳辉

◎《南方》杂志记者/刘艳辉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李焱鑫

回首过去,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下的宝贵历史经验。立足当下,有没有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有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检验一地一部门学习党史到不到位的重要标准。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一张张项目清单、一项项实招硬招,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效果,更加深刻体会百年大党不变初心。

“从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继承优良传统、激励奋进力量,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有助于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教授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南方》杂志:从学习百年党史到办好群众实事,两者有怎样的内在逻辑?

张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和具体实践。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在我们党的价值体系里,人民是最闪亮的字眼;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人民是最坚定最深沉的力量所在。井冈山上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瑞金的“红井清泉”,长征途中的“半条被子”,河南兰考的“焦桐成雨”,脱贫一线的“攻坚身影”,生动见证和诠释着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今天我们重温党史,就是对初心的叩问。办实事,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从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继承优良传统、激励奋进力量,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有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南方》杂志:如何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效?

张浩:汲取党的百年奋斗经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决议精神,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沉到一线,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谋实招、求实效,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就,以办实事的成效凝聚民心,以解难题的成果汇聚民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需要、反映人民意愿、增进人民福祉,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有效协调各方利益诉求

《南方》杂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东各地纷纷付诸行动、务求实效。您有哪些观察和体会?

张浩: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边学边干,学思践悟,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不懈动力。从最困难的群众烦心事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实际的利益出发,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开展实践活动以来,领导干部走街串巷,问民生、解民忧;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为农供服务、作指导;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措施破难点、通堵点;政务服务不断深化,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一个个学史力行、实干为民的生动实践在广东大地铺展开来,使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把为人民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南方》杂志: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张浩:首先,必须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明确执政“为了谁”的问题。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时时为群众考虑、处处替群众打算,以群众情绪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

其次,必须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切实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的就学、就业、就医、养老和住房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坚持把有限的资源向困难民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最后,必须有效协调利益诉求。在利益关系多元化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最大限度赢得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此,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眼前利益的关系,确保为人民服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落到实处。同时着力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关系,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把群众呼声作为雷达信号

《南方》杂志:如何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

张浩:首先,建立群众利益需求表达机制。聚焦群众需求找问题。把群众的呼声作为雷达信号,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对照群众的意见建议列出实事清单;同时还要积极搭建各种表达平台,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让基层群众多提意见、想点子。其次,建立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等活动,为党员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再次,建立“解民忧、办实事”工作机制。要根据群众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时刻关注就业、社会保障、困难救助、教育均衡等民生重点,各单位各部门动态跟进调整清单台账内容、工作举措、责任人、完成时限等,提高为民办实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