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学史力行践初心
澳门居民“足不出 境”即可办理珠海61 项社保业务
◎健强
打造省内首家上线的信用就医平台,让市民享受“看病缴费免排队”的便捷就医服务;通过5G+政银融合,把政务服务大厅开到市民身边;“一站式立体化”的优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粤澳企业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品质的法律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创美庭院”巾帼行动项目,让广大妇女和家庭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珠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部署要求,按照省委党史学习教育“1+10+N”总体工作部署,结合珠海本地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
截至12月初,珠海市重点民生实事949个项目全部如期完成,其中市领导领办项目29个,各区各单位920个。已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5479个,第三方调查群众满意度达94.9%,以“小切口”解决百姓身边的“大问题”。
聚焦“急难愁盼”,倾力为民解忧
庭院变美了、路变宽了、“停车难”问题缓解了……今年以来,很多珠海市民感受到了身边发生的种种微小变化。这一切,离不开今年初珠海全面启动的“民生微实事”项目。
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特色项目,“民生微实事”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点单权”交给老百姓,快速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干部接单、政府买单,截至11月底,全市确定民生微实事项目6662个,其中,涉及服务困难群众、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项目2106个。该项工作持续推进,截12月初已完成项目5479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为民服务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今年以来,珠海推出一批批重点民生项目、民生工程惠及全体市民。
比如,在就业方面,全市今年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2场,参与企业3547家次,在线发布岗位超20万个,打造了“名校行”“技校行”“赴外招聘”“人力资源从业者培训”等一批人力资源活动“金字招牌”。教育公平方面,建成中小学8所,新增学位11540个;建成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2850个,进一步满足适龄儿童上学需要。医疗卫生方面,市医保局配合财政局下达45312万元用于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在全省首创“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医保便民服务平台,并推广运用医保电子凭证,就医、买药更便利。住房保障方面,珠海抓紧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全市老旧小区投入5376.8万元,开工改造小区133个,其中90个小区已完成改造工作,惠及26367户城镇居民。
除了普惠式的实事,针对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珠海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了全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摸排调查,大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城市无障碍,出行更有爱”专项行动。根据测评标准和结合残障人士出行需求,珠海市建设一批示范点,“点”型引路,连“线”提升,覆盖成“面”,基本实现全市无障碍设施达标,惠及全市2.2万余名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儿童、伤病人士等特殊人士。
共同发力,着力啃下“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这些“硬骨头”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实不实,直接关系“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进展和成效。
“牛皮癣”广告是很多城市的顽症,也是市民反映较多的问题。当下珠海在全力打造民生幸福样板城市,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为城市“洗脸”可以有力提升城市街巷人居环境,提高普通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1年2月,珠海市城管委办部署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暨“牛皮癣”专项整治工作,各责任单位共同发力,落实治理责任,合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清理“牛皮癣”403万余张;同时,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将626条背街小巷纳入治理台账,目前超额完成633条背街小巷治理,共改造破损路面11.23万平方米、改造排水排污管网7.96万米、整治标识牌8133处、清运垃圾22.23万吨、清除乱搭乱建26.74万平方米,完成了1237个老旧小区(村)“三线”治理。
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珠海新的重大机遇、新的重大使命。珠海以民生保障为牵引,注重在民生方面为澳门居民提供便利,形成珠澳同心同向同行的良好态势。
以往,澳门居民在珠海跨境办理社保业务“跑点多、时间长、手续杂”。今年以来,珠海着力推进实施澳门居民参加珠海社会保险政策,积极探索构建社保经办机构、金融机构与澳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跨境社保经办新模式,为澳门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社保服务。截至2021年10月底,澳门居民在珠海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2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05万人,已经享受养老待遇并按月领取养老金2510人。
此外,珠海还进一步简化澳门居民居住手续办理和社区报备程序,联合澳门街坊总会横琴中心开设各项课程、培训和兴趣班,以及提供社区家庭服务、长者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志愿服务等多措并举,促进本地居民和澳门居民互通互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当前市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珠海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通过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健康监测和入境人员闭环管理等有效措施继续将防疫关口前移。珠海成为全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18~59岁目标人群接种覆盖率超过80%的地级市,珠海疫苗接种模式被推广到各地。
保证安全的同时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珠海抓好抓实金融服务企业,助力复工复产工作,推出“暖企十条”“复工复产十条”以及稳增长“1+7”等政策“组合拳”,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降成本,开展中小企业四位一体融资服务,2021年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1385笔70.02亿元贷款或转贷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大约9463.2万元,为经济企稳回升提供有力支撑。
用实干担当书写为民答卷
人民群众是生活的直接感知者,冷暖甘苦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珠海始终坚持发挥党统揽全局的作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亲自领办、包干负责一批重点项目,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深入分管系统和领域、服务对象和窗口单位、党建联系点和基层党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实践,各相关责任单位也根据实际组建了本单位领导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分头抓的工作机制。
为助力民生福祉,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彰显党员担当,珠海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深化机关和企事业党支部与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开展结对共建党支部1295个,共同开展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的党日活动3223次,参与志愿者135724人次。
据了解,通过参与项目征集、遴选、实施、评议等各环节,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纾解民困,让党的声音及时在社区传播,不仅让社区居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知道了“惠从何来”,村(社区)党委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主心骨”。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个抓手的有力推动下,珠海市全年GDP保持稳速增长,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城市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珠澳融合再上新台阶。
珠海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上,找准问题要害,研究破解之法,实招硬招相继出台,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陆续投入使用,真正把“民生幸福标杆”的愿景变为可观可感、可触可碰的生动现实。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