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办实事
◎《南方》杂志编辑部
◎本文责编/李焱鑫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世纪征途,我们党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方才赢得人民信任、创造历史伟业。心到基层、身在基层,把老百姓的事当作天大的事,以实招硬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是百年党史给我们上的最生动的一课,也是共产党人强大力量的活水源头。
学史力行,重在躬身。成熟的稻谷总会弯腰,因为它经过默默孕育已结出成熟果实。越是伟大事业,越要把根扎牢,越要躬身打基础、俯身抓落实。无论时代怎么变,共产党人都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倾听人民“心里话”,办好群众的“心头事”;无论时代怎么变,挺起腰板是责任担当,俯下身子是初心使命,“躬身”始终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头等大事。
躬身,才能更好“接地气”。要深入群众,首先要心在群众。要学会从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痛点中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和方法论;要学会从群众“急难愁盼”中读懂改革的突破点和发力点;要学会从与群众拉家常中练就“衙斋卧听萧萧竹”的真本领,从而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用心沟通、用心办事,当好群众的“知心人”,做好群众的“服务员”。
躬身,才能更好“聚人气”。清晨一身露水,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先做最朴实无华的“泥腿子”,才能担当群众信任的“自家人”。对党员干部而言,扑下身子就不能摆“官样子”,弯下腰就不能有“衙门味”。当我们用沾满泥巴的双腿丈量大地,广袤的“地气”自会为我们聚拢“人气”,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自会缩短,我们就有了最坚强的后盾、最强悍的底气。
躬身,才能更好“提士气”。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深化之年,是阔步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提速之年。身处两个大局复杂交织的环境中,面对前行路上的各种不确定性,面对新的雪山草地、急流险滩,共产党人走到群众中间,让所有群众对党的政策更加了解,对党的信任更加提升,便能全面提振士气,凝聚强大合力,最终汇聚成攻坚克难的磅礴伟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干”字当头,方为干部。躬身是姿态,实干是状态,共产党人就是要想干愿干积极干、能干会干善于干。接地气、聚人气、提士气,力行是根本途径。事无分大小,老百姓是天,群众的“鸡毛蒜皮”也是“天大的小事”;躬身需作为,就是要靠实干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自己的“上心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类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群众“急难愁盼”的不少问题,根子在设计,解题靠发展,不是一年两年,甚至一任两任就能解决。为民办实事,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担当,一点一滴干,一步一步走,既要有逢山开道的勇毅,也要有滴水穿石的坚韧。在披荆斩棘的过程中,我们的每一次弯腰、每一次负重、每一次实干,都将成为推动人民生活之变、社会风气之变、国家发展之变的坚实基础,这是每个共产党人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真正的“大收获”,往往藏在最深入的实践中,藏在最平凡的服务里。今年以来,不少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立足本职、担当实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在推进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扛重活、打硬仗,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获得群众赞赏,也收获自身成长。
办实事是姿态、状态,更是常态。躬身办实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都应该选择躬下身,在倾听民意中夯实为民初心;我们都应该学会躬下身,用笃志躬行做到学以致用;我们都应当坚持躬下身,在风雨兼程中始终石赤不夺。在躬身的过程中让群众的呼声件件有回应,让群众的需求样样有着落,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见初心。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