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解难题、办实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付蒙 王蛟飞
“车辆路过井盖时,有异响。”这是今年3月14日“创新坪山”公众号里的“@坪山”收到的一条市民从微信端口上报的信息。深圳市坪山区民生诉求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从系统上看到信息后,快速确立了事发地点,经过预受理、立案等程序后,信息派发到了相应的责任单位处理完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前后不到两个小时,坪山区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效率创下新的“深圳速度”。而这就得益于当地应用科技赋能,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治理。
这只是坪山区打造“民生诉求系统”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这个系统建成后在坪山全区实现23个社区全覆盖,正是该区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成效。
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坪山区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有声有色。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坪山是先行地,是探路者,是示范区。一开始,坪山区就坚持高位谋划,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具体工作,做好实施方案制定,科学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月23日,坪山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同时,对标深圳市委“1+11+N”总体工作思路,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安排》等一系列文件,给予明确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不断研究如何推动相关工作,最终形成“六个一”工作法,形成党史学习教育“六个一”的“坪山机制”:高质量出台1套专项工作方案,汇编形成1份《党史学习教育应知应会》手册,每周书面调度1次进展情况,每周选择1个党(工)委开展专题调研和指导督导,每周编发1批信息简报,每半月召开1次办公室工作例会,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此外,坪山还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高规格举办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全区局级、正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283名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专题辅导。在区委示范带动下,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累计开展专题理论学习近400场次,营造了一级带着一级学的浓厚氛围,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活用红色资源上好党课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离不开生动的教材。要结合地方特色,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坪山是东江纵队发源地之一和重要活动区域,是司令员曾生的故乡,抗战期间曾被称为“华南小延安”。这段光辉的历史,给坪山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成为坪山乃至深圳的历史根脉和精神传承。
坪山区立足东江纵队发源地独特红色资源,编制出党史学习教育的“坪山教材”。依托东江纵队纪念馆、水源世居—营救文化名人田心接待站旧址等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干部群众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红色讲堂、流动党课、互动体验等开展现场教学,着力加强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教育。其中东江纵队纪念馆自3月24日重新对外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团队数百批次2万余人,为深圳各地更好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坪山示范”。
按照“串珠成线”思路,坪山区还统筹整合了全域红色文化资源,以东纵纪念馆为核心,同步保护与活化利用好“前进报社”旧址、“庚子首义”旧址罗氏大屋和“文化名人大救援”重要活动点水源世居等历史遗址,全面启动“追寻先辈足迹,行走红色坪山”活动,向市民群众推出“追寻红色足迹”和“体验人文坪山”两条红色文化线路,让市民群众在游览中了解坪山红色文化历史、触摸人文坪山脉络。
除了活用红色资源,坪山区还融汇资源打通平台,搭建党史学习教育的“坪山阵地”。例如坪山图书馆设立党史主题图书专架,推出“书香为伴·以声传情”主题朗诵、“歌声中的百年党史”有奖答题等活动;坪山美术馆举办“影映百年 伟大征程”红色电影海报展;坪山大剧院启动“艺心向党,百年正茂”红色演出季,以红色舞台构筑情感共鸣的时空隧道,让理想信念的光芒穿越历史、传递到观众心间。
“线上线下”推动“走深走实”
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用好用活红色资源,都是为了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升温,坪山区“线上+线下”齐发力,立体化推进学习教育全覆盖。
在线上,依托“坪山发布”“坪山先锋”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学习贯彻进行时”专栏,持续编写“坪山红色故事”和“坪山改革故事”100篇,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推出“党史‘码’上听”系列音频节目,通过手机端随时、随地、随处学党史,打造党史学习“空中课堂”,使党史学习更便捷化、线上化。
在线下,因地制宜、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成功举办“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全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机关文艺汇演,连续推出红色电影海报展、“四史”主题书展、“学百年党史·建创新坪山”主题征文、“向史而新·赓续前行” 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创享会等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坪山区创意策划融媒传播,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的“坪山作品”。这些作品包括“红色印记·看见坪山”活动、“庚续前行”系列微视频、建党百年唱片动态海报、“Ta”在我身边、建党百年主题MV、“闯创干的坪山er”表情包等等。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广受好评。
其中,“红色印记·看见坪山”活动已举办4场,邀请创业者、企业家、大学生、外国友人、媒体记者,沿着坪山红色记忆,用脚步、用镜头去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向海内外推广创新坪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建党百年主题MV以“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创新发展”为主题,以音乐加舞蹈的形式,串联坪山标志性场景;“庚续前行”系列微视频以采访老战士、老同志和当前在坪山创新创业的各界人士,以跨时空对话的方式,展现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创新坪山的发展;建党百年唱片动态海报选取10首红歌以及深圳、坪山原创歌曲,以虚拟唱片的新媒体展现形式进行全网传播;“Ta”在我身边通过采访党员干部、普通群众,讲述与党的故事。
通过这些线上线下齐发力,坪山区进一步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以小见大”落实惠民举措
学是为了用,用才能更好地学。要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就要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实事、办实事、干成事的动力。要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坪山区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创新坪山建设结合起来,让市民群众从“小切口”中看到“大变化”,以清单思维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要办好民生实事,首先就要体察民情,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找准群众的需求点,才能抓准民生实事的着力点。
坪山区结合“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面向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重点民生部门,开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调研工作,起草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从区委区政府十个方面任务和40项年度重点关注事项,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养老、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以及系列“民生微实事”等三个层面,梳理出650项各级党委(党组)项目清单,在此基础上确定市级重点项目1项,区级重点项目47项,每个重点项目由一至两位区领导统筹协调,牵头单位负责落实。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坪山区始终坚持走创新立区、产业强区之路,以“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三大产业为立区基石,初步建立起“3+X”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现已拥有生物医药企业815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产业企业近30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企业100余家。为了更好服务企业,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今年11月5日,坪山区在招商大会上正式上线“@坪山—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该平台不仅解决了过去企业诉求收集渠道五花八门、政企多头对接的问题,实现“一平台”响应,第一时间处理,标志着坪山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迈入企业有诉求、政府“必响应”“立响应”的新阶段。
除此以外,坪山区各级党委(党组)自行谋划的“办实事”项目也亮点纷呈,如区纪委监委累计排查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线索183条、立案85件,对5件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区委政法委、坪山公安分局精准发力电信反诈,“拦截劝阻受骗群众挽回830万元损失”案例受到央视报道;教育局、建筑工务署加大学位供给,秋季学期14所新增学校(幼儿园)提供学位16770个;石井街道建成首批“小哥驿站”,将服务向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和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延伸;马峦街道践行“一线工作法”,完善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奔腾马峦、马上就办”工作机制。
这些实事项目清单和“办实事”项目,涵盖医疗、教育、住房、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从反诈宣传到水质治理,从学位供给到住房保障,从“小哥驿站”到“亲子互助”,坪山区的民生诉求呈现出“马上就办”的状态。哪怕是小到“井盖异响”,坪山区都是有呼必应。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入手,解决的却是为民服务的民生“大事”。坪山区可谓精准落子布局,以解决“小民生”来回应百姓身边的“大问题”,以“小细节”成就群众的“大幸福”。以找准“小切口”来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来办好民生“大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这种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做法,也推动了坪山区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智库观察
党员受教育 群众得实惠
学习党史是一门“必修课”,但如何学习、如何学好却是一道“开放题”。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坪山区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活用红色资源上好党课、“以小见大”落实惠民举措、“线上线下”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以“坪山示范”交出了“坪山答卷”。市民的评价点赞,已经给予坪山答卷最好的评判。
学习党史,最终要落到办实事、开新局上。党员受教育,群众要得实惠。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推动党史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帮助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员干部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树牢人民至上理念。
坪山区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创新坪山建设结合起来,以清单思维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让市民从“小切口”中看到了“大变化”,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色印记·看见坪山”特色融媒体验活动
群众盼什么,实事就要干什么。坪山找准的“小切口”,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深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来找准切入点,精准发力。全区党员干部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群众之中,所聚焦的都是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所办理的都是群众的“心上事”。
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来办,在为民服务解难题效率上,坪山创下了新的“深圳速度”。结合党史学习要求落实的惠民举措,如创新打造“民生诉求系统”和“社区亲子互助中心”,成为全市的亮点工作,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并上报到了省委有关部门,这也是坪山努力在以一域工作的出新出彩为全局增光添彩。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们坚信,坪山区将紧跟时代步伐,在党史学习中不断悟出新意,将继续聚焦问题难题精准发力,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