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以枕戈待旦,应群众之急

2021-12-1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刘艳辉

一个个“全灾种”“急先锋”的挺身而出、负重前行,换回万家平安、岁月静好

◎《南方》杂志记者/刘艳辉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李焱鑫

天灾来袭,他们冲锋在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救援;疫情暴发,他们挺身而出,迅速进入战斗状态;隐患当前,他们坚守底线,宁可十防九空,决不容许一丝放松……

对全省应急人来说,工作时间不是“996”,而是“36524”——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他们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诠释,无疑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好注脚。

一个月前,广东应急管理系统2个单位、9名同志荣获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令全省应急人深受鼓舞、备受激励。

应急管理工作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特别需要担当与奉献,也特别需要“智慧大脑”与“硬核实力”。自2018年10月组建以来,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探索形成全灾种统筹应对、全链条有效覆盖、全过程综合管理的大应急格局,在一系列大战大考中淬炼软实力、硬功夫,努力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

防救先锋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国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期许,也是广东“急先锋们”的真实写照。

今年2月,江门鹤山市龙口镇中七路段一辆槽罐车发生泄漏,31吨硫酸,浓度79%,周围人流车流密集……应急处置刻不容缓。鹤山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定文第一时间带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后,凭借丰富的应急处置经验,戴上手套爬上槽罐车车顶,通过近距离观察对泄露原因进行研判,及时冷静提出处置建议,为事件成功处置赢得了宝贵时间。

去年6月一个周日晚上,清远市清城区收到一份来自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值班室的文件,提醒接下来一小时内预计有超50毫米的强降雨,要马上部署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由于预警及时、转移迅速,55名村民得以成功避开泥石流。化险为夷的背后,是应急指挥处不分昼夜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坚守与奉献。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累计发出了22.49亿条预警信息。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从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到交通、危化品等事故救援,正是一个个“全灾种”“急先锋”的挺身而出、负重前行,换回万家平安、岁月静好。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如何在科学高效救援的同时,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是现代应急管理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与世界上一些应急管理强国相比,我们最大的短板和弱项就是应急准备特别是预防管理上的不足。”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王中丙分析道。

功夫在平时,基础在预防。在应灾应战的同时,广东立足当前和长远,最大限度消除事故隐患,努力做实应急管理的“防”。

为让所有企业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广东全面推行“一线三排”工作机制,有效针对事故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科学排序、有效排除。为管住危险化学品这一“流动炸弹”,广东率先开展“一企一品一码”标识化管理应用,只要扫一扫就可获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及进口企业、危险特性、应急处置要点等信息。目前,全省1409家危化品生产、进口企业100%做到“一企一品一码”。

与此同时,广东展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全省安全风险隐患“一本账”,特别是按照中央的要求,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战,学史力行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对安全风险实施“点穴式”精准研判、“点对点”精准防范、“钉钉子”精准落实,取得显著成效。截至11月10日,全省道路交通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11%、17.92%。

智慧应急

置身大数据时代,无论是防还是救,均有赖于信息化的手段与深层次的改革,方能解决传统应急管理中“看不到、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

一旦断网断电断路,怎样保障应急通信?为攻克“灾情信息传不上来,工作指令发不下去”难题,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一级主任科员成海峰联合华为等高科技企业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攻关,深度融合无线窄带、宽带、卫星、自组网、无人机等传输方式,基本实现无公网条件下的音视频回传,取得了应急通信的重大突破。在去年广东“龙舟水”期间以及支援江西抗洪抢险中,这一技术成果经受住了实战检验,为救援提供了有效支撑。

这是广东向科技要战斗力,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与管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3年来,在充分利用“数字政府”平台基础上,省应急管理厅大力开展数据整合,聚焦发展态势、安全态势、应急态势、统筹趋势,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统全省”,有效突破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

一条条闪烁的数据,成为广东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密码”:24个部门57个方面应急管理信息一应俱全,全省1307家危化品企业、2.85万辆危化品运输车辆、1.5万座塔吊、8149座水库、5444个地灾点可实时监测。据了解,该系统今年已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约38亿条。

数据“合流”背后,是应急管理职能的深度融合,综合资源的有机整合。

为从根本上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广东省应急委实行“双主任”制,省委书记任应急委第一主任,省长任主任,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部门在突发事件应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中统筹抓总的地位。全省21个地市、122个县市区、1611个乡镇也全部落实安委会“双主任制”。

“大应急”格局之下,省应急管理厅整合了8个部门的相关职责,承担了“三委三部”的日常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理顺了应急管理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理顺了三防、森防、消防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强大合力。

推进智慧应急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如何改变“农村不设防”状况,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广东把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能力细化成“十个有”,即村村有喇叭、有应急值守、有应急报警器、有组织机构、有避难场所、有应急照明、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小册子、有宣传栏,在全省范围全面铺开。同时,重点在多灾易灾地区配置应急值班值守终端,实现应急指挥调度“一键通”“村村通”。

立体救援

广东经济体量大,意味着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难度也更高。

事故风险防控压力巨大、自然灾害防御任务繁重、应急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应急管理能力还薄弱……“十四五”期间,各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广东的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印发实施,提出以应急管理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为引导,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为主线,着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在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规划》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聚焦应急管理资源统筹和关键要素支撑,提出构建完善应急组织、法规预案、救援力量、物资保障、航空救援、智慧应急、区域防控、安全监管、灾害防治、安全文化等十大体系。

在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方面,《规划》围绕事前科学准备、事中及时响应、事后精准救助等全流程,立足“抢大险、救大灾”,提出着力提升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快速响应、现场处置、灾害救助、社会协同、科技支撑、队伍保障、监管执法、基层应急等十大能力。

其中特别强调,“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进“一网统管”,依靠科技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此外,为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广东将以十大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带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地域范围大、地形复杂多样等特点,“十四五”期间广东将构建空地一体的航空救援体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就已经投入10亿元购买14架直升机,其中9架用于应急管理。”王中丙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形成指挥反应灵敏、功能结构合理、力量规模适度、各方积极参与的应急航空力量体系,全面提升现代条件下应急救援能力。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