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新兴县:实施“书记项目” 做实做好“强镇兴村富农”大文章

2021-12-1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张云山 何勇 吴锦明

新兴县簕竹镇开展整治抛荒弃耕土地行动

新兴县新城镇城西片区党群服务中心

◎张云山 何勇 吴锦明

2020年,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造好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必须推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采取最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事业发展才有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党管农村工作的传统在脱贫攻坚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同理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

位于云浮市东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的新兴县,立足县情,以认真谋划和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立足基层党建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的主体责任入手,广泛深入实施县、镇、村三级“书记项目”,全面提升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积极投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需于民,项目选取饱含善意

《论衡》有云:“知屋漏者在宇下。”人民群众的期待,人民群众自己感受最深刻,这也提示为政者,当走出庙堂,于草野中听民声、晓民意、解民困。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走进新兴县水台镇石龙岗村,夜幕降临,环村道路上明亮的路灯,不仅使乡村点缀得更加美丽,也点亮了村民的回家路。而这一村道“亮化”维护工程就是问需于民的结果。当地基层党组织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查找问题、“心贴心”服务群众,让群众有话诉时说得出,有事随时找得到,有难及时帮得上。同样的故事也在新兴县东成镇东瑶村上演。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该村多方筹资推进村道池塘护栏安装工程,为村民出行保驾护航,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石龙岗村、东瑶村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类似的“问需于民”的故事,在新兴县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而这就得益于新兴县抓基层党建、实施“书记项目”的统一部署。

2020年,新兴县印发《推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各级党组织要坚持践行“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理念,以项目化方式创建一批“强基础、促发展、优服务、惠民生”的基层党建创新项目。而对于项目的选取,《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不要求高大上,而是要侧重从小处着手,解决党员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突出惠从党来特征。“书记项目”作为新兴县的一项公共决策,出发点是饱含善意的,而问需于民后决定实施方向,更能使“书记项目”起到向善的结果。

“从小处着手”,这恰恰是找准了基层治理的难点。基层处在治理最末梢,涉及面最广,权限却最小。这意味着越小的事越难调动上层资源与力量,将“书记项目”瞄准这些“小事”并加以推动解决,让“小事不难”“小事好办”,背后考量的却是民生福祉的最大化,这不仅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

以小见大,“小切口”办好“大实事”

围棋布局讲究以小见大,积小胜为大胜。新兴县正是从这些“小事”中办好民生“大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而生活品质的提高,恰恰又是乡村振兴最有效的招数。

新兴县已经在实施的“书记项目”,从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群众到基层治理、民生建设,可谓应有尽有。《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已经有一大批项目很快落地生根,在基层有了实践,有了回响。从着力解决基层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到如何更好地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从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到解决小微民生问题项目,改善农村民生水平,这些招数可谓都是精准落子布局,以解决“小民生”来回应百姓身边的“大问题”,实现赢得民心的“大政治”。

干“好”事要先选“好”人,项目有了,如何更好地推进,选人用人是重点。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锻造过硬的基层党员干部人才队伍。从新兴县的实践来看,配套《实施方案》深化实施“头雁工程”,党史学习教育“六大工程”中的“筑基工程”等等,就是为了加强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党史学习、政治教育、系列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力求建设出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忠诚干净有担当的“新头雁”队伍,来保证“书记项目”的顺利推进。

“头雁引领群雁飞”,这样的现象在新兴县比比皆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广东省内唯一“零确诊病例”的城市,如何守护好坚持好,“头雁”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东成镇,16个村(社区)支书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带动260多名村组干部“入网入格”,做好宣传发动和保障服务等工作。在水台镇,“头雁”也积极发挥主心骨作用,带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工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头雁”更是带头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这些“头雁”通过引领作用形成的“头雁效应”,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带领干部、党员、群众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同心同行,推动“书记项目”项目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果实。

从“小切口”结出“大果实”,“书记项目”展现出明晰的思路:只要找准政策落实的小切口,真正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就能推动人民生活之变,社会发展之变。

“消薄+致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书记项目”推动的人民生活之变、社会发展之变正在新兴县各地上演。

新城镇成功打造出一个集学习教育、宣传展示、党群服务、网格治理、联系联络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综合阵地;簕竹镇通过集中整治抛荒弃耕土地、引进种粮大户、成立土地托管合作社、设立耕地信息平台、实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等举措,全面拓宽耕地复耕渠道,激活抛荒土地;河头镇筹集资金建设料坑蜂蜜加工厂,加强与行业产销大企业合作,引进融蜜、提炼、杀菌、包装生产线,将蜂蜜“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大江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将红色风景线串联起来,打造党员、干部、群众教育的红色教育基地;里洞镇回引、培育一批有拼劲、有经验、有视野的人才队伍;天堂镇打造天堂风味乡厨培训基地,推动“粤菜师傅”工程与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致富;六祖镇通过推行“爱心帮扶卡”“服务积分卡”“微心愿”等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做好残疾人关爱服务;车岗镇以“1234”模式推进党员积分制评星定级管理,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和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落实,调动党员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稔村镇全面铺开村企共建项目,促进各村(社区)集体收入逐步实现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目标;太平镇整合4个村庄及沿线闲置资源,充分盘活利用,带动村级集体收入在项目期内平均提升30%~50%。这些变化,正如《实施方案》提出的那样,体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群众、基层治理、民生建设等等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在“消薄”,更是在带领人民群众“致富”。

“消薄+致富”,两条腿走路,不仅仅解决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还通过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的主体责任,引领推动了一批富民兴村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建示范点建设等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项目落实,其中仅2021年就立项220多个。尤其是通过县委书记带头领办“‘消薄+致富’,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县级书记项目,通过支持试点村自主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与县统筹专项资金获取投资收益“双轮驱动”,推动45个试点村(社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每个试点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惠从党来。

行走在今日之新兴,处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景象。正如新兴县委书记王巍所说,新兴县正在以实施县、镇、村三级书记项目为抓手,凝聚起高质量融湾发展的磅礴力量。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兴县在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之上,通过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一定能够做大做强“强镇兴村富农”大文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