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办“民主峰会”是个笑话
美国主办这次会议,一是要在民主问题上挽回面子,二是想孤立中国,大家看看美国今天这个样子,觉得是个大笑话
◎詹得雄(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责编/郭芳
12月9日、10日,美国费劲拼凑了一个世界“民主峰会”,大家觉得好笑,就像看到一个病恹恹的江湖郎中在街头摆了个场子,使劲吆喝“民主牌”灵丹仙药,包治百病,引来一阵讥笑:“你自己吃吃试试!”
美国民主病得很重,最尖锐的例子是今年1月6日国会大厦受几千人冲击,幕后鼓动者竟是时任总统特朗普。他的理由是“选举被操纵”,拜登当选不合法。此举震惊世界,当世人从电视上看到暴乱场面,还以为是发生在非洲或拉美什么地方,没想到是在“民主圣地”美国。
第二天世界各地的媒体以“不可想象”“前所未有”“载入史册”“政变”等字眼来形容这场暴乱,一直自诩民主楷模的美国颜面扫地,软实力大伤。年首丢丑,年末找补,这是美国打的如意算盘。可是,这能让美国增添荣耀吗?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发表《在国会山暴动之后,世界会放弃美国民主吗?》的署名文章,文内说:“许多政治家以及我们许多人可能希望,随着拜登就任总统,美国政治丑陋的一面会消退,或者从长远来看,可以通过教育和渐进政策得到缓和。可悲的是,这是一种幻象。”
怎样评价西方民主?我觉得还是应该历史地看。当美国争取到独立后,马上遇到一个紧迫的问题:这个以移民为主体的新国家应该怎么治理?他们都是从一个国王、贵族统治的母国分离出来的,希望新国家是一个没有国王、贵族,不信血统、特权,只信个人奋斗,凭自己的打拼建立起人间天堂。这个愿望与封建主义毅然决裂,的确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他们当时可能没有想到一个新的贵族——资本——随之而来。
当时争论得很热烈,最后大致同意了定期选举、多党民主和三权分治这种联邦政体。设想是挺美好的:由大家选出议员;议员到议会为大家发声;政府按照由少数服从多数通过的法案办事;如有争论由最高法院按宪法裁决;法官由总统任命,是终身制。从理论上讲,可以说是想得够周到了。但一到运转时就矛盾百出,总算坚持了下来,美国也发展起来了。不过办着办着,弊病就多了,现在可以说是病入膏肓。究其原因,可以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来概括。
先天不足,是指这种制度有一个致命的“基因缺陷”,那就是“一人一票”是建立在抽象概念“一人”之上的,似乎这个“人”只是个数字,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由各种社会关系决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人因种种原因不一定按理性投票。在美国历史上,一开始穷人是没有选举权的,后来有了,但加上一些条件:是否文盲之类。穷人因为穷,容易被收买,所以,一个政客说的“金钱是民主的母乳”,成了美国民主的标签。
后天失调,是指这种民主越来越被各种资本利益集团绑架。形式上议员都在“为民请命”,声嘶力竭,实际上都在为身后的金主力争多切一块蛋糕。到了近几十年,金融集团和军事—工业集团控制了国会,热衷于“钱生钱”,还认准了打仗可以发大财,所以才有了连年不断的“反恐战争”,还触发了金融危机。美国身上的这些毛病,在外人看来都明明白白,其实他们中很多人心里也清楚,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能在这个制度里混了。今后怎样,都不敢想。
在民主峰会召开前夕,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当本国的民主奄奄一息时,如何举办民主峰会》的文章,作者是负责近东和南亚事务的美国前情报官员保罗·皮勒。他写道:“美国高调声援民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决定世界其他国家看法的重要因素是美国政策与美国言论的前后矛盾,以及美国通过枪口向其他国家灌输民主的错误举措。”他管过近东和南亚事务,应该熟悉伊拉克近20年发生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一些显然不符合美国标准的国家被邀请与会,而新加坡却未被邀请。新加坡大选的投票率是95%左右,大大高于美国,治理得也远比美国好,却未“达标”。匈牙利是欧盟成员,也被拒之门外,原因一是不听话,偏要按国内情况办事,二是跟中国友好。
主办此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孤立中国。中国的民主政治造就了他们眼中的“世界第二”,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孰优孰劣,两相对比尤为明显。中国能被孤立吗?是美国自己被孤立了,还闹了个笑话吧!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