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梅关古道见初心

2019-02-2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莫群 李梦醒

  

  革命者曾走过的泥泞山路,已成康庄之路。如今,南雄正怀抱着革命先辈的红色初心,走在充满希望的发展大道上

  ◎《南方》杂志记者/莫群 李梦醒 发自韶关

  ◎本文责编/李焱鑫

  南雄,一片充满革命精神的热土。早在1927年,南雄就成立了隶属中共广东省委的中共南雄县委员会。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铭刻着曾昭秀、彭显模、陈召南、彭显伦、钟蛟蟠、李乐天等南雄共产党人的传奇。

  今天的南雄,早已远离了革命时期的烽火岁月,却处处都能发现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痕迹。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使党员干部们不忘初心,在新长征道路上行得正、走得远,是南雄新时期面临的时代课题。

  伟人足迹见证峥嵘岁月

  1929年1月至1932年7月间,毛泽东和朱德曾三次率军进入南雄。据当地史料记载,1929年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兵分两路进入南雄境内,途中与敌人遭遇并展开激战。

  1月24日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和朱德在夹河口会合,经上朔到达锦坡,在禾场休息。当地群众听说红军到来,欢欣鼓舞,送茶送水,并拿出当地特产米花糕到村口的榕树下慰劳红军。1930年4月1日凌晨,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部队越过大庾岭,第二次进入南雄境内。途中红军先后与广东军阀陈济棠部吴文献的两个营遭遇,我军速战速决,当天下午4时,毛泽东、朱德率部队乘胜包围南雄城。战斗数小时,俘虏吴文献教导团数百名官兵。

  1932年初,陈济棠奉蒋介石之意,令粤军入赣“助剿”红军。7月10日,毛泽东亲临水口战场指挥作战,这是他第三次进入南雄。红军与粤军激战了三天两夜,歼敌3000余人。在中国革命史上,水口战役是一场著名的恶战,双方共投入兵力达3万人,是工农红军在广东打的最大一仗,曾有六位开国元帅参与。

  梅关,位于南雄城北30公里的梅岭之巅,地势极为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80多年前,主力红军历尽艰险在陕北会师时,项英、陈毅等带领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仍在南方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陈毅所写的《梅岭三章》反映的正是这段历史。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陈毅和项英于1935年3月率部来到赣粤边,在南雄北山、油山和梅岭等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一次,为避敌人搜查,陈毅和特委人员昼伏草丛,夜里转移,在梅岭范围内与敌人周旋。一连20多天,游击队不敢动烟火,也没有可吃的粮食,只能嚼野果、吃野菜。被困期间,陈毅伤病复发,生死系于一线之际,写下“绝笔”诗篇《梅岭三章》……

  如今的梅关古道,既是红色景点,又是旅游胜地。梅岭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拥有北伐军出师处、陈毅《梅岭三章》诗碑、梅关会师处、元帅岭等大量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是南雄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教育的重要场所。

  忆往昔,重走长征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4年10月21日,数千人的红军长征队伍进入南雄,至10月31日离开。油山镇的黄地、大兰、上朔、夹河口等地,都留下了红军长征的光辉足迹。油山还成立了南雄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开辟了革命根据地,留下了30多处革命旧址和遗址。

  为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近年来,南雄市一方面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优化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还原红军长征的部分原始路线,打造“夹河口—坪田坳油山革命纪念碑—大兰大岭下会议旧址 —凯旋门”20公里的长征路;另一方面,从2017年起连续两年在油山举办“重走长征路”徒步体验活动。据统计,从2016年至今,参加“重走长征路”的游客达5万余人。通过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进一步弘扬红军精神和苏区精神,大大提升了油山红色旅游的热度和知名度。

  “父亲跟随着英雄的红军队伍,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飞越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达陕北。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上,每一步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这是彭显伦少将之子彭勃在“重走长征路”活动启动仪式上分享峥嵘岁月里传奇事迹的感慨。如今,彭显伦等革命前辈的后代,带着鲜活的红色记忆,沿着父辈们当年长征的路线,重温革命历史,感受着时代发展给苏区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南雄提出“打苏区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思路,以“让苏区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为宗旨,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对境内的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将瑶坑省委机关旧址、水口战役纪念园、红军入粤第一仗遗址、油山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主题园列为首批重点打造的红色项目,并计划建设展示南雄辉煌革命历史的红色革命历史陈列馆,聘请了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作规划设计。

  2017年,南雄梅关古道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南雄借此契机深挖梅关古道红色故事,整合红色资源,突出红色节点,以梅关古道为中心,结合周边其他景区景点,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名片。

  红色基因助力红色发展

  近日,《南方》杂志记者从南雄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了解到,该市历时一年半时间编撰的《南雄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即将交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40万字,涉及时间跨度95年,着重反映南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此外,南雄市通过走访史志专家、老游击战士、老党员干部、革命后代和年长群众,采取口述记录和史料研究的方式,全面收集南雄境内的红色故事、红色印记、红色记忆,整理、编辑了《南雄人民革命史》“珠玑文化丛书”之《红色文化》和《南雄市革命历史遗址专集》等文献,全方位反映南雄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同时,充分发挥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在清明、国庆、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

  除了拥有饱满丰富的红色精神食粮,实实在在的红色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水口镇水口村、珠玑镇灵潭村、油山镇上朔村和湖口镇新迳村、雄州街道荆岗村等5个“红色村”被列入党建示范工程,为乡村振兴的统筹策划与建设推进,树立了高质量的示范样本。

  曾经的灵潭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空心化严重。如今,走进灵潭村,宛若置身于一幅明净的山水画中,开阔的田园间,小洋楼错落有致,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村子中央碧水小桥,令人心旷神怡。乡村人居环境大变样,村民的日子也蒸蒸日上。

  2016年,灵潭村成立村集体公司—济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行政经分离的管理模式,培育了六大扶贫产业,形成了一条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外出务工者纷纷返乡,产业的兴旺留住了乡愁,拓宽了致富之路。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表示。实行党的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先的“三个在先”机制,全面抓好与人、与机制制度、与作风纪律、与促进各项工作有关的“四个有关”党建,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这些都是一个个小村庄模样大变的秘诀。

  红色,是人们遥远的记忆,也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更是坚守初心的榜样。在革命年代,战斗的红色饱含着崇高的信仰;在当下,追梦的红色充满着高质量发展的希望。南雄,行动的步伐见证着前行的历程,正为底蕴深厚的红色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