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问客从何处来——古村改造记

一边是把老房子改造成年轻人喜欢的简约时尚设计,一边忠于原貌、修旧如旧的古朴雅致——无论哪种改造发展的道路,核心都并未脱离乡村文化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给予人们内心滋养的深厚传统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实习生∕黄涵苹 发自东莞
◎本文责编/蒋玉
一边是把老房子改造成年轻人喜欢的简约时尚设计,一边是忠于原貌、修旧如旧的古朴雅致,东莞的两处古村改造,都为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和发散想象的无限空间,也为更多的古村改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可行方案。
老屋成网红 白房换新颜
“我们也没有想到‘一条’视频会主动找我们拍白房子的视频,这条视频推文不到半小时阅读量就已经超过10万了。”白房子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昕伟笑着谈起白房子民宿之一的天空之城在网络上被大家熟知的一条视频,连称“意外爆红了”。
白房子位于东莞麻涌镇。麻涌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水乡,四处皆有水的柔情包容。《南方》杂志记者一来到麻涌镇新基村,便一下被这里的氛围所吸引。村中的古老回廊里,老人们摇着蒲扇乘凉聊天,小狗一旁陪伴沉睡着,不知时间流淌。乍一看,这里似乎与其他水乡并无太多区别。但再走深入一些会发现,这里外表古朴的艺术馆,“内心”却充满着当代艺术的灵动和与时尚的精妙碰撞:工业风的酒吧、风格各异的民宿、互联网创业公司……它们错落分布在其他村居中,显得尤为突出,而它们共同的名字,叫白房子。
“不用去远方,诗就在这里。”作为一个乡村文旅的综合体,白房子(新基)创客社区也是岭南水乡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民宿群和观光建筑群,同时将餐饮、乡村拓展、农业生态游等元素注入配套,形成了产业相互依托的态势。旅游景区、文创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发展区的综合,不仅让来到新基村的人们感受到来自不同领域的活力冲击,也为村镇的发展注入着强劲动力。
在白房子已经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里,商业空间、创业空间、工作室都已投入运营,美术馆和民宿每月接待游客也超过6000人次。白房子民宿运营工作人员阮柔介绍道:“每到周末或小长假,民宿经常满房。很多公司团建也选择在这里,客人还能在民宿里做饭。”海梦空间、亲子大白楼、小白楼……设计团队常聚于此,观察现有的运营情况,也讨论更多的改造设计。这抹不同于古屋老房深灰的白色,给新基村带来了新的亮色,也带来了更多经济发展、村落保护的希望。
古村落乡愁依旧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漫步在雨后清新、古意盎然的南社村,石板路上青苔湿滑,老树、娇花、柔草散发出的草本清香与古屋中的老木幽香,混合成一股沁人心脾的独特香气。音响里流出的古琴声,伴随着人们穿梭在古街老巷、家庙宗祠。眼前景、耳边声,都融为一体,令人流连忘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最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南社村名声在外,荣誉颇多,也充分展示了这座古村历经岁月洗礼后,沧桑古拙又不失细腻的独特魅力。
南社明清古村落位于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是一座以谢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4平方公里内,坐落着32间祠堂、5座庙宇、600余间古民居。这些古建筑或遗留物中,就有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社村不仅是我国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聚落文化和岭南明清古建筑的实例。”南社村党支部书记谢柱成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道。作为土生土长的南社人,谢柱成大学一毕业就回到了本地工作,从2009年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见证了南社村点点滴滴的变化。
“村里原来集体收入很低,进行整体规划后,村里的旅游开发工作外包给本村人开办的公司,南社村的保护开发走向了有规划的市场道路。有了门票收入,一部分保护资金也有了稳定的来源,村民们的心里也更加踏实。”谢柱成介绍道,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社村人就已经拥有超前的保护开发意识,不少村人集资回村修缮老屋祠堂。南社村之前邀请清华大学设计的保护方案在2016年已经到期,为了适应当下的保护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南社村邀请广州大学相关专家和专业机构编制了更新的《南社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统筹古村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依法依规进行文化修缮工程,做好古村整体环境的保存和维护。
如今,南社村委会与南社创意公司就古村落保育与活化达成协议,以南社九大簋为基础,推出南社人家农家私房菜馆;以民居改造为亮点,推出古村民宿。游人来此,除了看古建筑,更能体验到南社传统生活。特别是在重阳节的时候,村里还在祠堂推出老人免费吃斋宴敬老活动,百桌农家饭摆开,老少吃得开心,游人也借此感受南社村传承多年的“忠孝文化”“粤剧文化”“九大簋”如何大放异彩。
改建中的乡村情怀
“乡村改造不仅是规划、建筑、景观的改造,更重要的是要从策划开始,就需要做好原住民和外来人口在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和谐,而不是大拆大建,抹杀村落原有的形态。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和创造乡村景观,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入新的生机和元素。”王昕伟坦言,当初他一人来到村里做起步工作时,整个创业团队才不过几人,经历了许多困难。短短四年多,白房子聚集了一批年轻的设计师和运营工作人员,将白房子的理念延伸到附近地市的古村改造中。“乡村改造需要设计师、运营者都有一种乡村情怀,还要具备建筑、美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保证改建设计出来的是能经得起大家考验的作品,也能被市场所认可。”王昕伟说。
白房子天空之城如今因“一条”视频的爆火而成了年轻人爱来打卡的网红民宿。它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老师钟冠球及其团队操刀设计。谈及这几座房子的设计理念,钟冠球说:“与村里的传统房子不太一样,是采用了很现代的一种反差。它其实是更抽象的表达,我们希望在屋顶之上有一个更理想的建筑形态,展现给大家看,想象未来村落的发展。”
改造后的天空之城一共400多平方米,将之前墙壁之间村民废弃或利用率极低的小空地整合改造后,公共空间就有200多平方米,显得宽敞不少,原来封闭的晒台、平台全部连通起来,成了整个村落最大的屋顶平台,也成了全村最受欢迎的社区活动中心,都免费开放给村民使用。而眼见老屋换新颜的蝶变,不少村民也主动找到团队来签约流转民居进行改造。除天空之城外,其他散落在村里的民宿群,也免费向群众开放公共空间。“传统的凉棚、传统的祠堂里面的粤剧表演,与我们的天台音乐会、年轻人喜欢的艺术活动,融合共生。”钟冠球说道。
跟天空之城相隔几条巷的南塘祖艺术馆,是由一间破烂的祠堂改造而来,改建之后的艺术馆,传统中带点叛逆的意味。艺术馆的设计师戴学锋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老建筑物需要新的技术来科学合理地维护,才能延长它的寿命。只要把祠堂里的钢结构部件拆除,就可以恢复祠堂的原貌。”
白房子的简约时尚一抹白,南社村古色古香的一抹香,一边是开发,一边是保护,无论哪种改造发展的取舍,核心都并未脱离乡村文化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给予人们内心滋养的深厚传统,并且还基于时代快速发展带来的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引进外力和资源,为现代乡村注入新的文化血液,打造着原汁原味、新颖独特、和谐共生的文化图景。笑问客从何处来,既是问来此寻找乡愁的客人从何而来,也是对失去乡土记忆的人们追溯心灵成长去途发出隽永的寻问。
网编:陈冰青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