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民生幸福标杆,深圳往哪走
之四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深圳
◎本文责编/郭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深圳要建设成为民生幸福标杆,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民生改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更是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作为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的深圳,未来如何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共建共治共享,从小事中增强居民幸福感
社区里面大事不多,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往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就来自于这些小事
何新生(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工作站站长)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站社区,了解社区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社区管理等情况。他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整个北站社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我们要更多地把精力投入改善民生幸福上来,更好地服务居民。《意见》要求,深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社区作为直接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更是要做好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助力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社区里面大事不多,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往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就来自于这些小事。
为了做好这些小事,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我们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努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了有33个党组织参与的北站社区党组织联席会,实现各组织需求和供给有效共享。我们还针对社区人员情况复杂的特点,积极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针对不同群众进行“定制化”服务。我们的党群服务中心面向辖区内所有居民开放,公安、民政、文化、人才等部门服务资源全部下移到党群服务中心,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把深圳高速发展的“毛福利”转变成民生“净福利”
深圳正面临着如何把高速发展的“毛福利”有效转变成民生“净福利”的问题,让市民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马敬仁(深圳大学/吉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教授)
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不断提升人们的福祉水平和质量。未来如何尽快建立一个全覆盖、可持续、公平性、合理化的发达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使深圳高速成长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经济大市、强市,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何在稳定成长的前提下把深圳高速发展的“毛福利”有效转变成民生“净福利”的问题,让市民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升级发展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成为当前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不断丰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想方设法拓展社保基金来源渠道,探索一条多方筹措基金,有序扩大覆盖面和力度的多源式社保基金发展新路子。
其次,要建立多主体、多层次参与的社会服务体系。深圳要充分利用企业力量大、社会组织多的特点,探索建立一个多主体、多层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
最后,要加快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水平发展。在这方面,深圳需要全市一盘棋,在户籍制度、公共资源均衡化配置和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一些创新探索,定期对各区、各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自助服务做好系统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找差距、补短板,加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供给,有序开放公共物品市场。
在教育、医疗体制改革上先行先试
目前,深圳的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水平跟自身的经济总量不是太匹配,应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加大力度建设
黎熙元(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
与邻近的香港、广州相比,目前深圳的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与深圳自身的经济总量不是太匹配。从这一点来说,深圳要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教育医疗养老各方面设施的建设力度应该增大。
首先,近年来,深圳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吸引人才。很多年轻人来到深圳,导致深圳年轻人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这就对于教育和医疗资源产生了很多同质性需求。比如,短期内对优质幼儿园的需求会很大。深圳整个教育医疗体系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深圳年龄层的这个特性。比如在基础教育方面,深圳应该加大力度,基础教育学校的比例要比别的城市相对多才行。
其次,深圳拥有立法权,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相比其他城市有更多的便利。深圳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在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创新型医保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试。
最后,相比于其他城市,深圳在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走在了前头,这在提升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水平方面可以发挥辅助性的作用。政府应该鼓励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深圳的教育医疗体系建设,发挥一些政府难以发挥的作用。
深圳要有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有自己的世界名校,这样才能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来深圳创业、投资、安居
朱华伟(深圳中学校长)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深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跟上城市前进步伐。《意见》明确指出,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为深圳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基础教育承载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有自己的世界名校,这样才能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来深圳创业、投资、安居。作为深圳基础教育的名片,深圳中学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中,做好基础教育先行示范的领跑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事基础教育,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深圳需要打造适合一流师资发挥作用的“软环境”。只有关爱老师、善待老师,打通高学历、高水平教师的发展通道,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是深圳中学,也是深圳基础教育师资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先行示范,人才是核心。到2025年深圳要达到科技创新世界一流,必须有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做支撑。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在这方面,深圳中学为深圳做出了一系列探索。比如,深圳中学为学生开设了100多门选修课程,与著名大学和企业共建18个创新体验中心和创新实验室。2017年,与华为合作设立“深圳中学—华为特殊人才奖学金”,在初高中阶段发掘并资助那些在基础科学领域有特殊专长的天才、偏才、怪才;2019年,与腾讯公司青少年科技学院就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达成合作等。
网编:卢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