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峥嵘岁月 活化红色血脉
血战梅花:红七军战斗史上最为壮烈的一仗
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正门
◎《南方》杂志记者∕林琳 李拉
◎本文责编∕戎明迈
“全军干部损失过半,真令人痛哭。”在邓小平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涯中,发生在粤北乐昌市梅花镇的战役给他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88年前,这个山区小镇打响了红七军战斗史上最为壮烈的一仗,700多名红七军将士壮烈牺牲,史称“血战梅花”。
如今的梅花镇仍旧流淌着“红色”血脉,在这里,人们或开启一趟红色田园之旅,体验艰苦奋斗的岁月;或瞻仰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来一场涤荡心灵的洗礼。保护与传承,让梅花镇的红色记忆永不磨灭,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那一场英勇悲壮的战斗
“梅花墟战斗”是邓小平念念不忘发生在南粤大地的一场战斗。身经百战的他曾经回忆,虽然这不是红七军参与过的规模最大的战斗,却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一想起来就痛心。
1931年1月,时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端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在广西百色起义后,转战到达粤北,拟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利于与江西中央苏区联系起来。2月2日,红七军从连县进入梅花墟,并在莲花祠(棉花坛庙)设立指挥部。2月2日,粤军邓辉、湘军唐伯寅和陈龙4个团数千人从梅花墟方向扑来,围堵红七军。红七军官兵在梅花草家坪、塘头下、桥头、石围绕、军营下、石墩下和梅花村等地,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战斗。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都靠前指挥,连保护首长的特务连和预备队都上阵杀敌。最后红七军弹尽粮绝,就用石头、刺刀跟敌人面对面拼杀。
梅花一战,红七军虽然重创敌军4个团,歼伤敌1000多人,但自身也伤亡惨重。红七军十师师长(缩编后为58团1营营长)李谦等700余名将士伤亡,全军损失过半。
战斗之后,红七军实行战略转移,撤退到大坪杨家寨,后经湖洞、王坪、大洞分两路在长来、罗家渡等地,强渡武江,向仁化、江西崇义方向进发。经过艰苦转战,6月,被分为两部分的红七军在永新会合。7月,红七军在江西于都桥头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巍巍青山埋忠骨,滔滔武水悼英魂。为铭记红七军在乐昌梅花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业绩,永远缅怀红七军革命烈士,把红七军浴血奋战过的梅花镇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3月5日,乐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通过《关于兴建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方案的决议》。乐昌市人民政府根据市人大议案的决议,认真组织实施建设。
“翠柏苍松旭日升,巍巍碑塔载功名。梅辽突险烽烟滚,将士争先铁骨峥。鏖战激,大刀横。长征万里世人惊。陵园瞻仰思无限,圆梦中华慰逝英。”2009年3月,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第一期工程建成。新建成的纪念园包括门楼、多支“步枪”簇拥而成的28米高烈士纪念碑和陵园广场等,位于梅花镇的最高点。从一百多步的石阶拾级而上,站在烈士纪念碑下,整个镇尽收眼底,一条车来车往的南北大干道——京珠高速公路从梅花镇穿城而过,使这片红色土地不断焕发生机。
坚守初心使命 赓续红色血脉
“为李谦师长等革命英烈守墓,是我们必须尽到的义务和责任。”在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里,记者见到了管理员廖聪济。1931年,家住大山深处的廖聪济祖父廖文成不顾安危,安顿3名红军伤员住在家里,其中就有红七军将领李谦。李谦重伤不治后,廖家在家门口为他修坟,祖孙三代风雨无阻,不计回报,始终把它当成自家祖坟,悉心守护80余载。2010年,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被定为“韶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谦墓及其他无名烈士墓迁入纪念园,廖聪济也迁出深山,作为纪念园的管理员继续守护英烈。继去年获得“广东好人”荣誉后,近日,廖聪济入选“中国好人榜”并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现在的他当起了义务“红色讲解员”,向前来祭奠和参观的人们讲解红七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峥嵘岁月。
近年来,为了活化利用好乐昌的红色文化资源,乐昌市委制定出台《乐昌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将乐昌建成韶关市乃至全省红色教育重要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据乐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欧建军介绍,每年七一、国庆,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都会自发组织干部职工、党员、团员和在校师生到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如今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不仅是市民缅怀革命先烈的庄重场所,也是梅花当地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登上纪念园顶,春天可以俯瞰梅花镇的油菜花海,冬天可以观赏雪中傲梅。
体验大山氧吧、感受历史沧桑、寻找红色记忆……乐昌着力加快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的结合,提出构建完善红色教育、拓展培训、生态养生、户外健身、农事休闲、文化体验六大系列产品体系,逐步形成龙头引领、精品带动、全域联动的融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避暑养生于一体的山地旅游产品体系。
距离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10分钟车程的百臻生态农业园,就是一家科普教育为主、生态旅游为辅的一体化综合农业园区。园区参照台湾休闲农业模式,结合梅花当地人文地理特征,发展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如鱼稻、糯麦、草莓、水蜜油桃、红心猕猴桃、紫玉淮山等的种植,一年四季都能让游客不断地体验到种植、采摘、品尝应季特色农产品的乐趣,成为别具一格的休闲胜地。
生态旅游产品的建设开发,进一步盘活了红色旅游资源。在乐昌,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的思想情操。市博物馆负责人欧伦彬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近几年,乐昌注重搜集整理党史、军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据统计,2015年8月起,乐昌市博物馆在“乐昌革命文物展”中展出南昌起义军在乐昌、红七军转战乐昌、红军长征过乐昌等红色革命遗产,每年前来参观“乐昌革命文物展”的人数超过2万人次。
乐昌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韩秋阳表示,按照实施方案中“突出历史主题、凸显地方特色、满足教育功能、兼顾旅游需要”的要求,接下来,乐昌将突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打造一批精品红色景区,推出有浓郁地方特色和红色底蕴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将加强景区对革命事迹的宣传,结合展陈、讲解等形式,突出红色旅游讲解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增强红色旅游景观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使红色旅游产品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游客、贴近市场。
周边旅游资源
关春万古金城
关春金城山(含光秃岭、脚盘寨、大寨岭、狮子岭)、六子峰、铁罗岭、峦山(万佛岩)一带红石地区,因境内有古寨题名“万古金城”故统称为金城山。
韩泷祠
位于梅花镇7公里处,始建于汉。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路过此地,见滔滔武水,便题诗一首:“不觉离家已五年,仍将衰病入泷船。潮阳未到吾能说,海所昏昏水拍天。”后人因此把它改为韩泷祠,1981年乡民集资重修,现为乐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岩一梅花西京古道
青石板砌筑,保存完好,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全长约32公里。往西北通向湖南,往东南通向乐昌城区,是梅辽一带南来北往的重要必经之道,同时还是古时广东与湖南交通往来的“高速公路”。
美丽乡村
梅花大坪古村
美食特产
月婆鸡
梅花猪
梅花子姜辣椒
百臻鱼稻山泉米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