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愿消天下苍生苦 白字戏里见红心

2019-07-27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梦醒

  《彭湃之母》面临着传统的白字戏如何继承、如何创新的难题。在一年的创作、排演工作中,导演、编剧和年轻的演员们都经历了新旧戏剧观念的碰撞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实习生/黄涵苹 发自汕尾

  ◎本文责编/蒋玉

  在《彭湃之母》上演前,彭湃母亲周凤的故事是令编剧们望而却步的题材,也很少有人能想象传统地方戏与现代故事的碰撞会赋予周凤什么样的呈现状态。7月14日,《南方》杂志记者从汕尾市马思聪艺术中心首演现场观众的喝彩声中感觉到,演员基于剧作文本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与舞台上的原创表达是最核心的元素。

  一位母亲的家国情怀

  唱腔婉转却激昂多变、唱词古雅却通俗易懂;一转身身段轻盈,一开声全场惊叹……7月14日,在汕尾马思聪艺术中心首演的白字戏《彭湃之母》,吸引了许多当地戏迷前来,现场座无虚席,掌声连连。

  不同于京剧、粤剧等大剧种,海陆丰等地区的地方剧中白字戏更多讲述的是本土故事,更具地方特色。白字戏是用海丰、陆丰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海陆丰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等音乐元素,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向红色七月献礼的白字戏《彭湃之母》从去年底就开始筹备,到年初基本确定剧本就花了半年的时间。该剧的主角—革命烈士彭湃的生母周凤出身于贫农家庭,自幼被卖到大地主家当婢女,后被彭湃的父亲彭辛纳为妾。凭着勤劳和聪慧,她不仅赢得亲朋的喜爱和尊重,也将自己为人处世的道理植入对子女的教育中,尤其是她“愿消天下苍生苦”的观念深刻影响了彭湃的革命道路。

  1921年,彭湃从日本留学回到家乡,发动当地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农民运动,周凤一开始对儿子的举动并不能理解,她对此有着作为母亲本能的担忧和反对。但她最终理解了儿子投身革命的初心理想,还把自己的积蓄和首饰全部拿出来,捐给刚刚成立的农会作经费。不仅如此,她还支持自己另两个儿子彭汉垣、彭述也投入彭湃所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中。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失败后的短短的几年间,周凤先后失去了三个儿子彭汉垣、彭湃、彭述和儿媳蔡素屏、长孙彭陆等7位家人。1928年7月,儿媳蔡素屏刚生下三子彭洪,就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周凤抱着新生孙儿扶着儿媳,躲进山中一片茂密的荆棘丛中。

  这个细节也被编剧浓墨重彩地写到了《彭湃之母》中。在此后漫长的革命斗争里,周凤不仅为革命工作作掩护,还把自己五个孙子孙女都送入了革命队伍。这些孩子先后参加了东江纵队,继承了父辈的革命遗志,与敌人开展了坚决的斗争。就是这样一位出身贫寒、立于富家的普通母亲,因为不平凡的伟大特质,竟培养出满门革命者,实在令人惊叹和敬佩。

  人们不难想象周凤自己被家族革命事业的领头者—儿子彭湃说服及两代人思想碰撞的一幕幕场景。她必定是怀抱着对孩子巨大理解、支持和思想上的高度包容以及对贫苦大众深切的同情,与子女达成了革命思想和理想上的高度一致。这样的过程在《彭湃之母》的创作者心中一遍遍进行着情景再现,观众也在演员的一招一式、一唱一白中感受着母子间超越了血缘的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以及这位革命母亲伟大而又质朴的家国情怀。

  凤女如何于飞

  “我们一直想把周凤的形象搬上白字戏的舞台,但是她太深刻、太特殊又太悲壮,我们的数次编剧尝试并不成功,有的剧本只演了一两场就放弃了。”采访中,海丰县白字戏剧团团长余锦程坦言。最终,这个任务落在了广东潮剧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文学协会会员范莎侠身上。

  “全国的革命母亲有很多,我要体现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母亲,她是彭湃之母,所以这个标题是很明确的。”范莎侠最初接到的编剧标题是《英雄母亲》,她思考再三后坚决地将标题改成了《彭湃之母》。“有人说你标题像碑文,我也还是坚持没有改回来,我想这第一体现彭湃,第二个体现这个母亲是彭湃之母!”范莎侠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起剧目名称,感慨不已。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并兼具潮汕文化底蕴的范莎侠巧妙地以从狱中的彭湃为剧目展现的切入点,以彭湃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愧疚带出他与母亲的生命连接和革命事业的交融,进而回顾周凤这位革命母亲起伏跌宕的一生。

  谈及创作本剧的难点,范莎侠说:“你要把她这种内心的东西写出来,非常难,它是展现一个家庭的内容。我想,母亲大家都在写,怎么能写好?彭湃的母亲也是大家族的主妇,之前把周凤写成穷苦人家的婢女被卖到彭家当妾,我想那分家又怎么分得了那么多呢,为彭湃烧掉地契做基础呢?所以我通过结合民间传说,将第一场戏里涉及的逻辑问题都解决了。”

  剧目的每一次创新尝试都离不开剧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深厚积淀,探寻周凤的戏剧形象的创作过程,范莎侠以往的女性人物创作经历为凤女于飞准备了清晰的来路。潮剧《东吴郡主》是范莎侠根据《三国演义》中孙尚香与刘备之间的爱情故事进行新的艺术创作,在这部戏里,范莎侠塑造的孙尚香是一个有家国情怀却又不失夫妻情、女儿情的一个形象。“她有一个符合当时历史时代那种大节大义的精神境界。”范莎侠认为,东吴三国中的女性群像,都显示出一种女儿情之外的大情怀,而这种大情怀正是千年以前的她们与跨越了新旧时代的周凤在精神上的连接与相似点。以往的创作经历,影响着范莎侠理解周凤和创造“周凤”。“没有大情怀,她不可能支持儿子把田契烧掉。”范莎侠感慨剧中根据历史事实搬到舞台上的一个高潮情节:彭湃为了减轻自家佃户的负担,主动烧掉地契。而这一惊人骇世的举动正是得到了母亲周凤的认可和支持。

  小剧亦有大天地

  首演当天,从爆满的演出大厅和观众们的喝彩声、掌声里,不难发现,白字戏在海陆丰地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培养年轻观众群体上贡献不少,这次新戏的成功更是让《彭湃之母》的导演、国家一级导演程力耘大呼“观众们实在太可爱了”。

  与范莎侠儿时就积累下深厚的古典小说基础和工作中的潮剧创作基础不同,程力耘是戏曲演员出身,有着丰富的戏剧导演经验。在他眼中,《彭湃之母》作为白字戏新戏,存在着白字戏的传统如何继承,戏曲的程式、形式如何创新融合的难题。可以想象,在一年的创作、排演工作中,导演、编剧和年轻的演员们既经历了头脑风暴,也经历了新旧戏剧观念的碰撞。

  谈及对周凤的认识,程力耘毫不犹豫地说出“刺仔花”一词。“为什么是刺仔花?它以顽强的生命力生活在海丰大地上,平凡。我认为周凤之所以能成就彭家的满门英烈,就在于她是平凡当中的伟大,所以回顾她的人生经历之后,才惊觉如此。但是我们在了解她、创作她这个人物的时候,还没有感觉到她的伟大之处。这也是我们一步步认识和理解之后才感受到的。 ”

  在程力耘看来,彭湃从普通学生到成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生路上,母亲周凤对他的影响最大。由于彭湃父亲早亡,贫苦出身的母亲周凤勤劳聪慧的性格和关心贫苦群众生活的情怀,也就深刻影响着彭湃不断坚定革命理想和初心。这使得善良坚毅的彭湃从小就对劳苦大众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周凤不仅是一位温柔贤德又坚强不屈的母亲,更是彭湃的人生导师。”

  范莎侠这样表达她的创作心路:“面对这样一座望而生畏的创作大山,好在我们都爬过来了。我想,不写这部剧对不起剧作家的身份,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应当去完成这部作品。”而对于余锦程来说,协调演员,参与排练、演出,他也面临着不少衔接和适应的压力。“这出戏的导演、编剧经验素养很高,演出的灯光舞美也采用了新理念设计,和以往传统戏不同。通过这次排演,演员们有了很大提升,希望也能通过这部戏,走出一些名家名段。”

  山乡母亲、戈壁母亲、草原母亲、太行娘亲……近几年来,歌颂红色母亲的戏剧作品层出不穷,虽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创新不足、特色不鲜明等被人质疑的地方。尤其是剧中那些惊世骇俗的壮举,观众的接受程度常有偏差。纵观白字戏《彭湃之母》中的周凤,人们发现,这个出身农家、心系劳苦大众的平凡母亲既没有哲理深刻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她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支持子女投身革命,甚至也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来实现和见证母亲与孩子共同的革命理想。绚丽庄重的舞美灯光下,周凤的真实显露无遗,这种人物与戏剧本身共有的乡野感与泥土气,通过那字字铿锵而又充满母性柔情的唱腔,将不平凡的家国情操送入每一个观众心中。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