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以“革命者”姿态答好新时代的“考卷”

2019-09-09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刘龙飞

  

  ◎《南方》杂志记者/刘龙飞

  ◎本文责编/王宏旺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改革开放窗口精心谱就的一张发展蓝图,为深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锚定了航向。

  “为什么是深圳?”“深圳凭什么?”“深圳准备怎样干?”……《意见》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定位,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有评论指出,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意味着深圳将从改革开放的初心出发,再次迈开加快发展的步伐。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二次革命”。从海边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从不断解放思想到“杀出一条血路”,深圳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从初心出发,坚持继续革命,不断书写辉煌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奋斗历程中,坚定革命理想和革命目标,继承发扬革命精神,是不断取得成绩的关键。进入新时代,从革命历史中明确初心使命,继承革命精神接续奋斗,将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

  守初心担使命的力量之源

  走进青山叠翠的梅州市大埔县,感受最深的是这个山区红色历史与现代发展的交织。由朱德元帅亲笔题写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笔枝尾山山顶。在多个乡镇,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正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1927年9月,中国革命史上一场承前启后的战役—三河坝战役在这里打响。开国上将萧克曾评价:“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2019年5月,广东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在大埔县召开,研究部署推动全省老区苏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振兴发展。

  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间,看似没有关系的事件,彰显的却是同样的主题:为人民谋求幸福。而贯穿历史的,则是从这一主题出发,无数前辈革命者用鲜血开拓革命道路、铸造革命精神,新时代共产党人继承革命精神接续奋斗。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不忘最初信念、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历史都在昭示着,革命者是共产党人的身份标识和政治本色,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基因密码,也是守初心担使命的力量之源。

  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行动的出发点。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相继完成了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初心的接续传承。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了近百条江河,攀越了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二万五千里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初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面对内外交困的国内外形势,还是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局面,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初心不断奋斗。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根源于社会内部的深层矛盾,尤其是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因而具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是历史发展铁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历史进步的主要途径。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指出这“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强调“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指出“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这些重要论述,清晰标定了共产党人的身份图谱,深刻阐明了初心使命与革命精神的内在统一。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注意挖掘中国革命资源建构中国改革话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建构中国式美好生活图景提供了宝贵的话语资源。进入新时代,继续从革命资源中发掘初心与革命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永恒课题。

  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上悄然起航。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共产主义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那时起,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革命。

  革命贯穿于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贯穿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发展阶段之中。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推动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有人提出所谓“告别革命”论,把革命同现代化对立起来。有人认为,随着中国共产党角色由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不应该再出现“革命”“斗争”等所谓的“暴力”词语。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潮在某些场合甚嚣尘上。

  这一问题的误区,在于对革命的认识偏差。在马克思主义范畴中,广义的“革命”,既包括上层建筑领域中政权更替的政治革命,也包括上层建筑领域中思想范式变革的文化革命,更包括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变革,革命的终极目的是社会革命。

  针对过去一个时期社会上和党内“告别革命”“去革命化”的错误思潮、将“执政党”与“革命党”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并没有把革命和执政当作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要求全党同志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

  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价值追求与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勇于推进自我革命,则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从成立之初仅几十人的党发展到今天,历史和实践表明,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自我净化与革新,具有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党一直保持长盛不衰生命力的原因所在,也是党引领社会革命的成功经验和不竭动力。

  1939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命题,从此,中国共产党就将坚持不懈的社会革命与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统筹推进。1978年,正是中国共产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勇气开启了那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了“左”倾错误思想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 , 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不忘初心”,再到“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革命的觉悟、情怀、意志溢于言表。他多次强调,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今天的社会革命,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蕴是不忘党的初心、保持革命精神,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的回答。

  描绘新时代的革命精神图谱

  有数十年如一日从事青蒿素研究的药学家屠呦呦;有曾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在1965年“八六”海战中表现英勇,在头部重伤情况下坚持战斗,被誉为“钢铁战士”的麦贤得……在日前公布的首次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建议名单中,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备受关注。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功勋模范人物。对这些人物进行表彰,既是对他们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在奋斗中体现的宝贵革命精神的弘扬。

  在近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独特的革命精神谱系,建构了丰碑高耸的一个个精神坐标。正是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续写出发展的奇迹。

  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小岗精神,改革精神,抗洪精神等,再到新世纪以来众多“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所弘扬的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革命精神图谱,成为激励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事实上,尽管这些精神光耀于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闪烁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身上,但在精神实质上却是一脉相承。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坚毅顽强的奋斗意志、精益求精的钻研品格、敢闯敢试的革新追求、爱岗敬业的挚诚奉献、助人为乐的古道热肠等等,无不自始至终充盈弥漫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精神图谱的每个画面,在时代风轮的快速旋转中呈现并绽放出缤纷的色彩和耀眼的光芒。

  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革命精神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表现、崇高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也是对马克思革命精神的发扬和传承。民主革命中,正是对“红船精神”等的继承和发扬,让党在千锤百炼中更加坚强。

  “改革创新、敢闯敢干、勇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以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特征的“特区精神”,在改革开放后,激励全国形成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局面,谱写出一曲曲富含时代气息的革命精神壮歌。

  革命精神图谱,表明了一脉相承的传承性、同质性和可弘扬性,揭示了中国革命不同阶段任务的独特性、时空的特质性和环境的变化性。毛泽东曾经指出:“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邓小平曾经把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概括为“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

  革命精神诞生于革命实践,属于革命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成果。担当这场社会革命的主角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征程中,中国共党人必须保持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使“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在改革开放中将革命进行到底

  对初心使命的认识和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如何指导新时代的发展?

  改革开放是新时代继续革命的关键内容,是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作为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被寄予了殷切期望,充当着新时代继续革命的先行者角色。深化对革命的理解,继承革命精神,坚持继续革命,是广东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交出的答卷。

  2018年10月,在广东视察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广东就是我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是广东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继承发扬好。在改革开放再出发实践中,广东要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展现广东特有的“精气神”。

  翻开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广东革命精神耀眼夺目;追寻南粤大地的革命足迹,红色事迹灿若繁星。从1840年开始,广东就成为反抗外国侵略的前哨,是近现代维新和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到了20世纪20年代,广州又成为大革命的中心,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的浪潮。这些丰富的久远的光荣革命传统,孕育了颇具特点的广东革命精神。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深深熔铸在广东发展的基因和血脉之中。

  革命是广东传统,在不同历史阶段,广东不断加快社会革命的步伐,也形成了革命精神:那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变革求新、勇于担当、不懈奋斗的救国救民精神,是勇立潮头、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传统。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更加需要不忘初心,坚持继续革命。

  永葆改革开放初心,书写未来的发展篇章,需要坚持继续革命,需要弘扬革命精神。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项伟业从一开始就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今天,无论改革开放的领域拓展到哪里,无论外部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要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只有永葆革命精神才能不忘改革开放初心,通过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才能解决改革开放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需要坚持继续革命,弘扬革命精神。从新起点再出发,前行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新时代需要我们唤回革命精神,继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雨无阻向前进,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发展起来的问题并不比发展时少,改革进程解决了旧矛盾也积累了新问题,利益固化更为突出、利益格局更加复杂。打破既有利益的固化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精神。

  回望历史,我们从革命中走来;展望前路,我们将在革命中继续前行。“革命者”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身份特质和恒久不变的政治角色,进入新时代,每一位“革命者”都应该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