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麦贤得:不吃老本,要立新功
麦贤得经常念叨着:“是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要听党的话,把生命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南方》杂志记者/刘艳辉 发自汕头
◎本文责编/李焱鑫 殷立飞
“1965年‘八六’海战,‘章江号’‘剑门号’,就是这个……”
“你是什么位置?”
“轮,轮机兵,我是轮机兵。”
“轮机兵要做什么?”
“保障机器正常。”
中秋节前一天,汕头市区海军某部家属院内,74岁的麦贤得尽管说话不太利索,仍在老伴李玉枝的引导下,一字一句试图向来访的《南方》杂志记者讲清楚当年海战的情形。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八六”海战的硝烟虽已散去50余年,英雄的精神却从未远离。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麦贤得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被问及感想,麦贤得摆摆手:“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海战
麦贤得出生于1945年12月,但在麦家,他还有另外一个“生日”—8月6日。这个日子对于他来说,刻骨铭心。
时间回溯到1965年。彼时是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最厉害的时候,并会不时动用海军舰艇,伺机来大陆袭扰。当年8月5日,国民党派出海军第二巡防舰队旗舰“剑门号”大型猎潜舰和“章江号”小型猎潜舰,企图输送武装特务到福建省东山岛,伺机摧毁岛上的雷达站,并获取情报。
然而“剑门号”“章江号”驶出不久,就被解放军的雷达盯上了。南海舰队立刻派出6艘鱼雷艇和4艘护卫艇做好战斗准备。麦贤得正是4艘护卫艇中611号护卫艇上的一名轮机兵。
“剑门号”“章江号”都是美制军舰,满载排水量分别为1250吨和450吨;而解放军的护卫艇满载排水量121吨,鱼雷艇仅有22.4吨,火炮口径小、射程近。面对小艇对大艇等不利形势,8月6日凌晨,我军按照“放至近岸,协同突击,一一击破”的作战方针,以高速曲折航行快速逼近敌舰,对敌开火,将敌两舰冲散。“剑门号”一面还击,一面向东逃窜,“章江号”被4艘护卫艇紧紧咬住。
交火期间,611号护卫艇正好处于敌我对射火力最密集的阵位,艇身多处中弹受损,后左主机突然意外停车。正当麦贤得跑去帮助启动机器的时候,不料,敌人两颗炮弹打进机舱,一块高速高温弹片打进了麦贤得的右前额,穿过大脑,一直插到了他靠近左侧太阳穴的额叶里。
“当我们的指导员给他包扎的时候,他不让包,硬给他包好之后,让他坐下不要动了,但是人一走开,他又要起来检查机器。”时任611号护卫艇机电班长的黄汝省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形。
在脑浆外流、鲜血模糊双眼的情况下,麦贤得坚持战斗3个多小时,凭着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平时练就的“夜老虎”本领,在几台机器、几十条管路、数不清的螺丝里,检查出一个只有拇指大的被震松的油阀螺丝,成功排除故障,确保了机器正常运转和舰艇安全。
麦贤得的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全艇同志。该艇紧贴敌舰,集火横扫敌舱面,经过十几分钟的激烈战斗,“章江号”就被打得伤痕累累,最终起火爆炸,沉入汪洋大海。随后,我军抓住机会,集中力量围攻仓皇回撤的“剑门号”,迅速取得了胜利。“八六”海战历时12小时45分,与敌战斗持续3小时43分,是人民海军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最大一次海上歼灭战斗的胜利。
麦贤得的英雄壮举和硬骨头精神,感动了全国亿万人民,引起热烈反响,被誉为“钢铁战士”。1966年,他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英雄
“八六”海战的3个多小时,为19岁的麦贤得带来的不只荣誉加身,还有终身的残疾。
1965年8月1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接见参战有功部队的代表时,周恩来总理关切地问:“这次不是有一个轮机兵,头部负了重伤,还一直坚持战斗3个小时,现在怎么样?”
在领导人的关怀下,麦贤得从汕头被接到广州紧急救治。虽然经历了四次脑部手术后成功出院,但当年的弹片造成的后遗症一直如影随形,麦贤得除了语言功能和记忆力严重受损之外,还一度出现右边身子瘫痪,更为严重的是不时造访的癫痫症。
50多年来,麦贤得每天要服用六七种药,最多时达10余种,李玉枝打了个比方:“老麦这大半辈子吃的药能装一火车皮了!”如果没有对于生命的热爱,如果没有军人钢铁般的意志,仅仅这一点都是难以做到的。
人生如海,英雄概莫能外,等待他的还有时代的风浪。“文革”后期,麦贤得被人当作“假英雄”批斗,很多人怕被影响,开始疏远麦贤得,那是麦家最艰难的时候。周围的小孩也常跟在后边起哄,他在前边走,孩子们就在后面用球、沙包掷他……蒙上莫须有的罪名,麦贤得一度病情出现反复。
幸而在他身边还有一位英雄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就是老伴李玉枝。1971年,海丰县公平公社妇女干部李玉枝在汕头地委党校学习,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与麦贤得相亲。熟知“钢铁战士”事迹的她明白,这一答应就是一辈子,仍然打定主意:“英雄也是人,我愿意协助组织,给英雄一个正常人的家庭。我知道,这就是我一辈子的任务!”
穿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李玉枝一直在麦贤得身边悉心照顾、护理,为他的健康操碎了心。老班长黄汝省有感而发:“麦贤得能有今天这样的身体状况,离不开李玉枝了不起的护理,她是我们战友最尊敬的人!”
“从不认识到认识,从没感情到有感情,我从他身上看到很多宝贵的品质,也学到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李玉枝不计回报的真情付出,使她由一个尊敬英雄、崇尚英雄的少女,成为一名守护英雄、捍卫英雄的幕后英雄。这些年来,她接连荣获边海防军人好妻子、广东好人、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但很少谈论自己,老麦长老麦短却挂在嘴边。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曾为他们夫妇题词:无私无畏,永保英雄本色;品德高尚,堪称模范军嫂,并号召广大官兵向麦贤得、李玉枝同志学习。
传递
在麦家客厅墙上,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麦贤得颁授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勋章”的照片,格外醒目。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如今,“钢铁战士”已进入古稀之年,依然以一个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挺直腰杆,把奉献当成习惯。麦贤得经常念叨着:“是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要听党的话,把生命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自2007年退休的麦贤得仍然闲不下来,写字、种花……他和老伴李玉枝一有时间,就经常去校园、部队,给孩子们、年轻士兵讲述“八六”海战的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今年9月初,麦贤得还参加了广州番禺名智小学的开学仪式,与小学生们一起升国旗、唱国歌,激励学生们热爱祖国、勤奋学习。亲眼看到英雄本人,孩子们都很激动。
“了解到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老麦还用小拇指比画着说,‘我们小小的’。”李玉枝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近年来,为让自己的母校—饶平县汫北镇汫北小学学生有书读、读好书,麦贤得拿出自己的退休金,为孩子们购买书柜、桌椅和各种各样的书籍,并促成了与汕头市桂花小学、金珠小学三校共建文明校园活动。眼看国庆节临近,麦贤得去北京领奖前,还惦记着能不能抽时间再回一趟汫北小学,为建立青少年国防教育联盟贡献一份力量。
就在《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期间,汕头市聿怀中学副校长洪淑芸来到麦贤得家里,邀请他在9月18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去给孩子们讲课,麦贤得高兴地说:“一代一代传一代,祖国的花朵红烂漫。”
“向海图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晚年自学书法的麦贤得,一笔一画写出的是英雄暮年的壮志,也是以身许党许国的初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颗心始终如金子般闪闪发光。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