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西乡街道:构建正向激励体系 激发编外人员干事热情
◎欧兆豪 何人斯
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身处基层治理第一线、服务民生最前沿,必须特别有耐心、特别能吃苦、能受得住委屈。但与此同时,大多数工作人员由于没有编制,人员紧张、待遇不高等问题,往往使得街道人才流失屡见不鲜。
为增强编外人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让他们吃下“定心丸”,今年以来,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在顶层设计上加以优化,通过优化岗位类别,实施级别晋升、转岗和职级评定等,构建起编外人员正向激励体系,激发了编外人员干事热情。
让人才“活水”动起来
深圳宝安区西乡街道辖区面积58.73平方公里,管辖25个社区,106.6万人口。西乡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姚文群介绍,西乡街道工作量大、任务重,以往,用于辅助的临聘、派遣人员由于无晋升空间、压力大等原因,街道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流失率约为23.6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从街道层面来说,除了正式员工,大量的编外人员也是西乡街道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姚文群说。
今年以来,西乡街道把选拔、培育、监管、激励保障等作为激励体系的主体内容,构建正向激励体系,实现了编外人员的全链条管理。
据了解,西乡街道在党工委的统筹安排下,将现有岗位优化为专业技术岗、综合文秘岗和辅助工勤岗三大类,其中专业技术岗根据职称等级从低到高设置三级,综合文秘岗位和辅助工勤岗位从低到高设置四级,建立晋升通道。
同时,为体现岗位价值,突出人才贡献,将专业技术岗和综合文秘岗的工资基准调高,拉开与一般辅助工勤岗的工资差距,让紧缺型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据介绍,在西乡街道,综合文秘岗和辅助工勤岗实行“2+3+3”任职年限晋升梯次,对具有一本重点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度考核优秀人员或取得区级以上表彰人员,给予缩短年限、提前晋升的机会。
此外,西乡街道还立足岗位实际,对专业技术岗和综合文秘岗实行“年审制”,并设置专业技术岗每年提交3件以上业绩成果、综合文秘岗每年提供3篇主要文字材料和3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信息稿等硬性指标,确保人岗匹配,待遇与实效挂钩。
同时,岗位级别与季度、年度考核捆绑,实现岗位级别可上可下、工资可增可减的管理模式。如近一年内季度考核连续两次为不称职者,岗位级别将下调一级,晋升年限重新计算。
让实干者得惠,让担当者有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担当尽责建设西乡,需要培养选拔一大批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为此,西乡街道建立了转岗机制,符合条件者可在不同类别岗位之间交流聘用,提高人才流动性。同时,建立职级评定机制,在各部门设定一定比例的中高级职数,并相应增加职级工资。
据介绍,通过各部门民主测评,目前,西乡街道已有309人评定职级并增加职级工资。
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为从严考察把关,助人才脱颖而出,西乡街道还建立了部门考评与街道考察机制。
一方面,单位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与部门同事,将根据提名人选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十项指标,进行对照打分;另一方面,街道组织人事部对各单位报送的资料进行审核,并组织对拟晋升、转岗对象开展综合考核和实地工作考察,从而能够切实筛选出能力突出、同事认可的优秀人才。
西乡街道工作人员李先生说,西乡街道的正向激励体系,打破了编外人员职业生涯的“玻璃屋顶”,让像他这样的编外人员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确保全身心投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等重要工作。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