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垃圾分类:城市治理新支点

2019-11-2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卢益飞

广州频出实招推动多方形成合力,切实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全面施行

  随着强制垃圾分类时代的来临,广州正打出一套分类意识、基础设施、管理手段的“组合拳”

  ◎《南方》杂志记者/卢益飞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李焱鑫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关系到生态环境和民生质量。而在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正成为居民的新时尚、新热潮。

  出台新的垃圾分类标准、设计“破袋神器”、实行垃圾专车专运……随着强制垃圾分类时代的来临,广州正打出一套分类意识、基础设施、管理手段的“组合拳”,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在全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城市治理提供新支点。

  垃圾分类不再分不清

  餐厨垃圾怎么丢?废弃化妆品是有害垃圾吗?大件垃圾如何投放? 对于广州市民而言,垃圾分类到底要怎么分是困扰已久的首要问题。

  今年8月,《广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向社会发布,《指南》详细列举了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120多种细目。

  《指南》的发布对于广州而言既是对过去垃圾分类经验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改变。《指南》的基本原则还是“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三句话,与2015年版相比,新《指南》结合广州市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对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细目做了一些调整,更加突出岭南本地特色,且更符合广州本地的餐饮习惯。

  “广东人喜欢煲汤,以前大骨头归为餐厨垃圾,现在归为其他垃圾。”广州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湛江介绍,同样的还有椰子壳、瓜子壳等,都是广东常见垃圾,不易腐烂且不易变质,通过填埋或焚烧将得到更高效利用,所以就实事求是归为其他垃圾。

  除了《指南》,广州市民还能够通过“垃圾分类羊城通”微信小程序随时随地查询2600余种生活常见物的分类方式,小程序中的垃圾分类词条库还会根据热搜词条不断更新。这一便捷的查询方式,将让广州市民彻底告别头疼不已的“你系咩垃圾”的“灵魂拷问”。

  《指南》的发布让广州居民不再被垃圾分类到底如何分所困扰,与此同时广州还频出实招推动多方形成合力,切实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全面施行,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广州市提出,今年12月前,要建立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区、镇(街)、村(居)委四级管理责任人制度。联席会议共33个单位参加,涉及的职能权限覆盖了垃圾分类链条的所有环节。

  垃圾分类,教育先行。广州市将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和基本要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实践活动,为垃圾分类进校园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发挥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动形成垃圾分类全民共识、共建、共享。

  此外,广州还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考评制度,开展第三方评估,对垃圾分类进行严格执法考核,每季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每半年开展一次生活垃圾分类绩效考核。对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谈话提醒并予以曝光,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破袋神器”

  随着广州垃圾分类工作的逐步推进,不少小区都已经撤桶并分类,面对强制垃圾分类,这些社区开展了哪些新动作?

  《南方》杂志记者来到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明都华庭小区走访,刚走进小区大门,“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就映入眼帘。小区入门直走数十米处设置了一个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点位于两栋居民楼之间,居民在出门的时候就可以顺手将垃圾投进去,非常方便。

  投放点还专门安装了一台电视,专门播放垃圾分类的宣传视频。在循环播放的宣传视频中,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刚设置时的一个场景让人感动:夜晚,垃圾分类投放点周围热闹非凡,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在手把手地教居民们如何正确地投放垃圾。这正是明都华庭小区垃圾分类总动员的一个缩影。

  为了推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明都华庭小区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物业公司逐户上门宣传,并发送纸质版的《指南》以及餐厨垃圾小桶给居民。

  “我非常赞成垃圾分类,平时我还会搜索垃圾分类的一些相关资料。小区实行垃圾分类之后,环境变好了很多,垃圾桶周围的蚊子都变少了。”明都华庭小区的陈大伯对垃圾分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支持。

  除了动员宣传,垃圾分类设施的具体设置也关乎居民能否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在明都华庭小区,《南方》杂志记者发现垃圾分类投放点的设计细节满满,非常人性化。小区的垃圾投放点特意配置了洗手池、洗手液等便民服务设施,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后保持个人清洁。

  在餐厨垃圾桶的上方,有一排带锯齿的钢片,这就是专为餐厨垃圾设计的“破袋神器”。餐厨垃圾和垃圾袋属于不同垃圾要分开投放,但是分开投放又面临容易脏手的难题。为了让垃圾分类不脏手,“破袋神器”这一工具应运而生。

  在投放餐厨垃圾的时候,居民只要将餐厨垃圾袋放置于破袋神器上,垃圾袋就会被尖锐的锯齿戳破,餐厨垃圾会自动落入垃圾桶中,而空了的垃圾袋扔到旁边的“其他垃圾”桶中即可。

  除“破袋神器”之外,智能垃圾投放箱也成为垃圾分类的一种潮流。

  沙园街光大花园是海珠区首个全面撤桶的超万户大型物业小区,为配合撤桶后的垃圾分类工作,小区引入了“GSI城市驿站”体系,将传统的垃圾桶升级为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分类垃圾箱,每户居民都派发了一张垃圾分类智能卡。

  光大花园居民刷卡就能使用垃圾箱,智能垃圾系统会对垃圾称重并且自动记录居民是否对垃圾进行准确投放。如果投放准确,就会获得相应的积分,居民可用来兑换生鲜果蔬和生活用品。而在“GSI城市驿站”体系下,垃圾分类的相关数据会传到大数据平台,通过后台分析能够清晰了解小区垃圾分类的详细情况。

  告别“混收混运”现象

  “辛辛苦苦分好类,结果运输过程全被混装。”对于居民而言,看着辛苦分类的垃圾被同一车拉走,是一件很打击积极性的事情。为了提升民众垃圾分类积极性,广州通过一系列手段打击垃圾“混收混运”现象。

  海珠区在破解垃圾“混收混运”问题上成效明显,其经验曾在全市复制推广。在海珠区,餐厨垃圾收运实行“小车进社区,大车统一运”的模式。在光大花园社区附近的一个餐厨垃圾转运点,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绿色的餐厨垃圾桶。据沙园街道环监所工作人员林慧妍介绍,每天晚上9点之后餐厨垃圾会通过小车运到这里,而在第二天清晨海珠区城管和执法局会派大车将餐厨垃圾收走。

  在餐厨垃圾转运点周围,还有一个园林绿化垃圾收集点以及大件可回收垃圾收集点。床垫等大件垃圾会被环卫工人装上蓝色的垃圾转运车,而树枝树叶等园林垃圾则会被装上绿色的垃圾转运车。通过全面落实不同种类的分类收运对接,海珠区真正做到了“专车专运”,有效解决了垃圾混收混运“最后一公里”问题。

  对垃圾分类进行严格执法是海珠区破解“混收混运”的另一关键手段。足球场上有红牌黄牌,而在海珠区,垃圾分类也有红黄牌警告机制。

  在收运生活垃圾过程中发现未达到分类运输标准的,海珠区城管和执法局首次将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再次发现交付生活垃圾未达分类标准的,给予红牌警告,责令整改;第三次交付生活垃圾仍未达标、未落实整改的就将被“罚下场”,该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将会被拒收。

  同时,为了解决再生资源混入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这一难题,海珠区在“两网融合”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海珠区素社街道,环卫工人可以通过二维码出售废品,回收派遣人员则每天驻点回收。通过有偿回收的经济杠杆,实现“两网融合”,即环卫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全面对接,环卫人员下班、回收人员上班,保证环卫作业中可回收物的“应收尽收”。

  “两网融合”既方便了环卫工人交投,也方便了企业日常清运。作为广州市垃圾分类的特色模式之一,有效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实现了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