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意蕴

2019-12-09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魏安雄

  

  ◎魏安雄(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研究室)

  ◎本文责编/殷立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的第70个年头。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从哲学视域审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深化人们的思想认识,凝聚力量,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具化为实践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遵循历史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相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向。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是一部物质生产发展史,其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来自生产力。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认识、利用和掌握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去改变社会,去选择某种社会形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自历史,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救亡图存和实现自强的奋斗历程与发展史。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积弱积贫、任人宰割。这一时期,不甘沉沦的先进分子开始寻求救国救亡的真理,各种各样的主义和思潮纷纷登台亮相。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他们在对各种主义和思潮的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结合起来,不可逆转地结束了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灿烂的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深刻地把握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走向,体现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主体选择的相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追寻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

  真理指导着价值,价值追寻着真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理论内涵的客观真理性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体现在正确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规律以及客观展望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把伟大复兴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目标,根植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的统一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真理性的核心表现。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终极价值追求,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核心的体现和追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规律作为基本方法论,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唯一实现途径,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实现梦想的价值尺度,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心价值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评价标准。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内涵,既体现了真理的科学规律性,也体现了价值的客观实践性,在当代中国实现了其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折射出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世界的根基,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人的活动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生产劳动。人通过生产劳动,一方面改造外部的自然,另一方面也改造自身的自然。唯物史观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解决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的把握和发展变革中的中国的理解的基础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升华。在实践路径中,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要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强调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提升到历史高度和时代前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实现突破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广为外界赞誉的中国模式。同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因此必须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出和推进,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层次认识和提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折射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把握。历史是一个渐进积累的世界各民族不断扩展交往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基于对民族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深刻把握,基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的深刻洞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扩大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指向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并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作为人的类本质,人的全部自由都是通过他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展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指向,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旨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强调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和愿望,是人民群众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需求的契合点。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