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深圳: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

2019-12-09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陈健鹏

  

  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在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发自深圳

  ◎本文责编∕张蓓蕾

  今年国庆节前夕,在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居住的100户独居老人,戴上了社区发放的智能手表。这款可以实现个人健康数据自动采集上传和预警的智能手表,为这些以往处于社会服务边缘的独居老人,加上了一道安全“保险”。

  这是深圳北站社区党委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一个缩影,也是深圳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的一个集中体现。

  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与此同时,在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方面,深圳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基层党组织成为“主心骨”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面对特大型城市的综合治理,基层党组织是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深圳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党组织则是神经末梢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深圳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治理结构、服务群众、工作职责、运行保障“六个标准化”,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水平。

  在社区党建标准化的同时,各基层党组织也积极探索“党建+”模式,探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2017年,深圳市委出台《关于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标准+”模式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标准+服务阵地”。如今,走在深圳街头,党员群众在1公里半径范围内就可以到达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党组织。

  基层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没有载体和抓手怎么办?2015年,深圳开始探索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

  据介绍,“民生微实事”项目主要聚焦于社区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贴近居民、贴近生活,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小项目,含服务类、货物类、工程类三种类型,主要包括便民利民、群众活动、公益风尚、公共设施以及符合“民生微实事”专项经费开支原则的其他项目。

  深圳市委组织部和深圳市民政局作为“民生微实事”工作统筹指导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一批工作指引、项目库管理办法、工作规程等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民生微实事工作的开展;深圳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每年投入12亿~15亿元,从资金上给予民生微实事充分保障。

  福田区的“公众体验日”、罗湖区的社区居民议事会、南山区的“智惠民生”、龙岗区的“民生微实事·大盆菜”、龙华区的“民生微实事”实地观察员……一个个着眼于细微处的微实事项目,通过“群众点菜、政府服务”的创新模式,快速解决了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给居民带来“稳稳的幸福”。

  据了解,4年来,深圳共投入财政资金近50亿元,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约5万个。在“民生微实事”的帮助下,深圳各个基层党组织由此建立了“民呼我应”“马上就办”的机制,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各个居委会通过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征集、评议、主体实施等工作,搭建了居民自治平台,使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作用得到有效提升。

  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

  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要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社区人口的激增、人口来源的愈加广泛、熟人关系渐渐消弭、社会治安形势渐趋复杂……这是深圳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面对社区情况复杂多样,群众需求多种多样,怎样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依托“民生微实事”项目,深圳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了富有创意的探索。

  在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一个叫“共享会”的项目开始运营起来。据介绍,该项目居民可以个人身份注册成为会员,会员通过参与共享会组织的社区服务活动获得积分,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其他会员提供的服务和爱心商家提供的实物,从而达到鼓励居民通过分享时间、技能、民间智慧等资源,实现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的积极转变。

  在宝安区西乡街道,建立起了一套“居民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管理处”三方主体协调联动机制捆绑责任,将社区党委、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小区党员及居民代表聚集在一起,搭建居民议事自治平台。同时,通过“党员周日轮值制”,安排党员轮流值班,收集民情民意并做好记录,提交党支部研究讨论。

  在福田区莲花街道狮岭社区,社区党委通过“心愿驿站”,以心愿卡传递为切入点,通过党员志愿这个传送纽带,向外延伸嫁接多方社会资源,把“群众需求”和“服务资源”实现精准匹配和精准服务,达到帮助群众实现心愿目的……

  现在,深圳的基层治理事务正在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基层治理由“单一供给”向“多元参与”转变,更多资源、服务、管理向社区下沉,深圳正不断创造着“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的成功经验。

  10月18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学习时报》刊载署名文章指出,深圳将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聚焦民生幸福标杆,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治理亮点

  罗湖: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米”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区居民小区数量多、类型复杂、管理难度大,治安、消防、维稳和安全生产等事件多发、频发。据介绍,在罗湖33.72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密布着居民小区988个,其中近五分之一的小区没有物业服务覆盖,五分之四的小区没有成立业委会。

  党对小区的领导状况和治理水平,决定了城市的治理水平。2018年,罗湖区出台《罗湖区实施党建引领构建居民小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体系三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等“1+3”制度文件,赋予小区党支部五项权利:议事权、建议权、人事权、评议权、监督权。

  罗湖区以居民小区或者管理网格为基本单元,重新调整和设立居民小区党支部,将党组织关系已由社区党委管理的党员,全部调整、纳入小区党支部管理,其他不隶属小区党支部管理的党员,要求他们向居住地小区党支部报到,实行双重管理,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和服务,并接受小区党支部的监督。

  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比如深圳第一个别墅花园小区——罗湖区黄贝街道怡景花园小区,30多年来,小区面临基础设施老化、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怡景花园搭建起联合党支部、人大代表联络站、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小组、社区警务室六大主体共治的结构,小区居民通过社区居民议事会,共商小区事务,为小区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越来越多的资源向组织的末端下沉。罗湖区大力推行小区党支部、居民小组、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等“四位一体”的小区治理模式,把居民小区各类组织之间的矛盾、对抗、冲突,转化为党支部内部的沟通、协商、合作。

  比如罗湖区桂园街道松园社区鸿翔花园,以前,小区物业与业委会因为“车位不足、高空抛物、宠物乱跑”等小区治理“老大难”的问题,导致矛盾逐渐上升。在小区联合党支部的牵头下,党支部连续召开13次会议,把鸿翔花园内车位不足、高空抛物、宠物乱跑等15个“老大难”问题一一解决,形成了治理合力。

  如今,罗湖区实施“小区共同体工程”,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小支部、大平台”作用,紧密结合小区特点和居民需求,对接、整合沉入小区的各类党政社群资源,广泛开展特色小区品牌建设。并依托党员义工组织、小区兴趣团体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推动居民动员、志愿服务社群化。

  如今,罗湖区着力解决好城市基层党建“最后一米”的问题,广泛动员各方力量营造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有效激发了城市基层党建的生机活力,促进了小区治理规范有序。目前,罗湖全区988个居民小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率达到了99%。

  记者观察

  直面基层治理短板,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直面短板、解决难题,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项。

  在深圳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中,也遗留不少问题与矛盾。比如被视为老大难问题的城中村治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绕不开的门槛。

  在治理城中村问题中,近年来,深圳坚持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和拆除重建,消除安全隐患,优化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着力把城中村改造为现代化城市社区。比如福田区开展了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同时推进实施了“新城中村”改造计划,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对15个城中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总投资规模约20亿元。

  罗湖区“二线插花地”棚改,曾因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多发、改造体量巨大、人员结构错综复杂等因素,被称为“中国第一难”。

  面对这“第一难”,深圳市委市政府通过“强区放权”改革,激发基层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按照“谋、控、谈、签、拆、法”六字诀坚定推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硬作风,下硬功夫,完成硬任务。现在,“二线插花地”已然“蝶变重生”。

  问题导向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方法。深圳的社会治理经验告诉我们,城市治理的根本立足点在基层,在基层治理中,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才能着力推动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进而产生质变。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